省委老干部局以創建省級文明單位為契機,引領全省離退休干部發揮優勢作用——
“銀發力量”助力三湘文明建設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周帙恒通訊員唐勝利
新風拂沃野,文明花競開。近日,省直機關工委實地考察省委老干部局申報省文明單位創建工作,對省委老干部局以創建省級文明單位為契機,“內強素質,外提效能”,引領全省離退休干部充分發揮優勢作用,在助力湖南文明建設中作出的重要貢獻給予充分肯定。
注重思想引領,爭當政治文明的傳播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民族要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不能沒有正確思想指引。全省各級離退休干部黨組織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任務,引導離退休干部黨員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
在常德,張新民、毛先金等退休干部牽頭成立老干部網宣協會,建立“正揚網”網站,在新華網開通博客,組織會上網的老同志開展網絡宣傳工作。在他們帶動下,全省12萬“銀發湘軍”搶灘網絡陣地,宣傳黨的創新理論,唱響時代主旋律,共同增添正能量。
全省離退休干部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采取現身說法、送黨課下基層、網絡直播等方式,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累計開展宣講1.2萬場次,受眾達千萬人次。
致力鄉村振興,爭當物質文明的建設者
“我這個‘村官’是討來的。”長沙縣開慧村第一書記朱有志說。
這位從省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職位上退下來的“廳官”,為了帶動農民致富,拒絕企業百萬年薪,申請到開慧村任職。朱有志駐村13年,這個曾經的集體經濟“空殼村”已變為產業全面發展的先進村,每年村集體經濟突破100萬元。
省委老干部局把黨建引領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離退休干部黨支部戰斗堡壘和老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推動新時代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在湘潭縣蓮托村,種糧大戶曾建光為秧苗長勢不佳而發愁,湘潭縣老科協離退休干部黨支部書記劉友培帶著專業農藝師來到田間,對他進行技術指導。老專家的指導宛如一場“及時雨”,滋潤了秧苗,也“滋潤”了曾建光的心田。近年來,各級老科協利用自身優勢,注重發揮老專家、老教授的作用,建立“老專家服務基地”,開展科技培訓、科普宣傳、科技咨詢。
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經營性收入達100多億元,企業創始人何清華是“老當益壯”、積極為經濟發展作貢獻的先進代表。年輕時,何清華曾在江永縣桃川農場等地當過知青。近年來,在他的帶領下,山河智能積極參加“關愛知青”幫扶活動,每年捐贈15萬元給湘知公益基金,為多個鄉鎮、農村捐贈挖機,資助扶貧產業項目建設,支持農村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
助力基層治理,爭當社會文明的參與者
在安化縣龍坳村,老黨員吳石林義務為群眾維權34年,成立“石林調解室”,累計處理投訴糾紛3000多起,幫助群眾挽回經濟損失600多萬元。在他的帶領下,調解隊伍已壯大到600多人,每年調處矛盾糾紛50多起,成為了群眾利益的守護者、鄰里關系的潤滑劑。
為更好引導廣大老干部參與基層治理,省委老干部局制定《關于深入開展老干部志愿服務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引導組建志愿服務組織3100多個,把“美在金秋”老黨員之家作為服務平臺重點打造,切實把志愿服務拓展延伸至基層“神經末梢”。
疫情防控是老同志參與基層治理的“重要戰場”。疫情暴發之初,全省醫療戰線的老專家老教授們主動請纓,積極投身疫情防控最前線。全省各級離退休干部黨組織和黨員迅速行動,積極參與人員摸排、政策宣傳、秩序維護等工作。
傳承紅色基因,爭當精神文明的培植者
圍繞“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湖南省關工委持續實施隔代家庭教育“個十百千萬”工程,深入開展“愛國主義精神代代傳”活動,發動17萬多名青少年參加中國關工委“學黨史國史傳承紅色基因”線上答題,部署開展“講好抗疫系列故事,上好鑄魂育人重要一課”活動。暑假期間,東安縣大盛鎮文化站藝術培訓室里,留守兒童在退休干部蔣開巒、唐運貴指導下學習二胡演奏和書畫技藝。這個關愛活動室的大部分指導老師是“五老”志愿者,目前已接待學生、家長1000多人次,開展書法、美術、棋類、舞蹈活動100余次,贏得居民群眾紛紛點贊。2017年5月27日,長沙市開福區退休干部鄧學東牽頭聯絡20多名老同志成立了“五老”助學隊。5年來,“五老”助學隊走遍了長沙市38個省級貧困村,累計捐資助學500余萬元,點亮了近萬名貧困學子的“希望燈塔”。
省委老干部局還專門制定《關于加強新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工作的實施意見》,開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題活動,組織引導廣大老同志在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中發揮言傳身教作用,弘揚黨的優良傳統,賡續紅色血脈,在關心下一代工作中有新作為新擔當。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