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生產人手不夠,志愿者二話不說,挽起褲腳走進田間;鄉村“復興少年宮”師資力量不足,志愿者紛紛出動,策劃、組織、宣講“一條龍”服務到位;基地桑葚銷路不暢,志愿者出謀劃策,想方設法吸引顧客……像這樣溫暖的場景,在湘潭韶山楊林鄉石屏村時常上演,那抹“志愿紅”格外耀眼。
今年以來,石屏村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緊抓志愿服務規范發展大網,不斷推動志愿服務活動規范化、品牌化、常態化建設,一個個富有溫度的志愿服務小分隊,形成了全方位、多維度、立體融合的治理體系。
“化整為零”,建立健全服務機制
石屏村志愿服務隊以隊伍建設為支撐點,采用“1+6”模式管理,1為組建石屏村紅旗志愿服務隊,作為服務大本營,建立志愿者信息庫,動態化吸收全村黨員群眾入庫,目前固定志愿服務人員為77人;6為6支小分隊,志愿者根據個人工作特點、特長,自主認領志愿服務崗位,自愿結成理論宣傳小分隊、治安協調小分隊、文藝文化小分隊、生態環境小分隊、醫療服務小分隊、助學幫困小分隊。
“上期鄉村復興少年宮活動,理論宣講小分隊聯合助學幫困小分隊組織孩子們走進田間地頭,感知了‘粒粒皆辛苦’,宣講了‘半條被子’的故事,傳承了紅色基因。分隊的活動形式機動靈活,既可分線并進,又能交叉融合,贏得了群眾的廣泛好評。”紅旗志愿服務隊隊長喻合軍表示。
“有時間就做志愿者”,引領文明新風尚
“歌聲一唱楊林鄉,廉政文化來宣傳,今天不把別的講,專講反腐又倡廉……”該村文藝文化小分隊隊長凌紅梅用自創的打油詩宣傳清廉鄉村建設,形式喜聞樂見、內容通俗易懂,用這種接地氣、有活力、有溫度的方式開展宣傳,讓人人都能聽得懂、能領會,推動清廉鄉村建設入腦入心。
石屏村村民一談起志愿服務隊,就忍不住點贊:“他們有點空余時間就來做志愿者,村上無論男女老少都是活力滿滿。”文藝文化小分隊平日晚上會組織村上的文藝愛好者跳廣場舞,也會自編自導節目,通過快板等形式大力宣傳防疫、移風易俗等知識。自5月份紅旗志愿服務隊組建以來,共開展志愿服務活動20余場,充分調動了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的積極性。
“黨旗所指、服務所向”,構建共治共享格局
紅旗志愿服務隊以群眾需求為落腳點,緊盯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積極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不斷將志愿力量延伸到全村每一個角落。
石屏村黨總支委員蔣海燕介紹道,“心連心走基層、面對面解難題”活動開展以來,治安協調志愿服務小分隊也沒閑著,將黨員、村民組長、鄉賢、五老等具有專業素養及群眾工作經驗豐富的人員力量統籌納入,高效化解鄰里糾紛4起,讓矛盾糾紛“發現在萌芽狀態、化解在細微之時”。
同時,志愿服務隊大力推廣村規民約,并且推動村規民約從墻上走下來。該村村規民約獲評湖南省第二屆“十佳”村規民約,村上構建起了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通訊員 蘇杏 劉湘利)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