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登山。尹紅軍 攝
雪峰山梯田。張鐳 攝
呂高安蔡海棠
資江、沅江繞過湖南中西部,托出雪峰山——跨懷化之東、邵陽之西、婁底新化等地的長條形大山。這里有2005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高廟文化遺址”,延續2000多年的“紫鵲界梯田”,善卷禪讓、秦人藏書的“二酉文化”,危急關頭挽救黨和紅軍的“通道轉兵”,盟軍遠東第二大機場“芷江機場”。抗戰最后一次會戰——雪峰山戰役,發生于此。
雪峰山巨龍般盤亙在黔楚咽喉,它以鋒利厚重的鱗爪,勾勒著戰爭和平、交通經緯、地域性格、犧牲與愛。
一
滬昆高速沿320國道走線,在洞口塘,以隧道鉆進巍巍雪峰山。江水深潭,劃開重重山幕,懸崖虎對。一旁,600米湘黔古驛道,鐫刻著秦漢以降負重前行的遺痕。
15年前,交通人自洞口塘,沿雪峰山東麓,前伸12個隧道,手起隧通。可是,1938年修筑湘黔公路洞榆(洞口至懷化市區)段時,犧牲千百人,才換來這段“抗戰生命線”的通車。
1945年4月,雪峰山戰役打響。日軍從左、中、右三路撲來,企圖越過雪峰山,奪取芷江機場,再攻川貴、取重慶。中路主攻沿湘黔公路(320國道)展開,雙方必奪洞口塘。日116師團攻勢凌厲,中國軍隊100軍鐘雄飛團絕地反擊。拼殺8晝夜,日軍占領洞口塘,直逼江口鎮。危急時刻,中國18軍小分隊飛步數十公里,直插敵軍后側背。鐘團乘機端掉敵9個據點,洞口塘失而復得。
“關鍵是掌握了交通運輸主動權。掌握洞口塘,等于控制320國道,切斷敵軍補給線。”98歲的武岡離休教師許煥文一語中的。許老黃埔軍校二分校畢業,即參加雪峰山戰役,在運輸連任職。“我率車隊,幾次從貴州畢節,搶運軍需到雪峰山。過洞口塘,那叫一個險。中途遇敵,我先行火力壓住,然后飆車趕路。”
許老強調,交通便利,一個兵可當十個甚至百個兵用。雪峰山戰役前,交通人打了兩次“交通破壞戰”,潭寶、寶洞、衡寶公路300公里,被挖成5尺多深溝坑,用松竹掩蓋,再掩土栽草,酷似真路。日軍裝甲車一來,陷進溝坑。交通人配合軍隊參戰,時而筑路、時而毀路,犧牲上百人,保證我方軍運暢通,阻斷日寇進程。
二
洞口塘西走20多公里,到江口鎮。江口鎮腳踏邵陽、懷化兩市,是雪峰山通往芷江機場的最后一道“屏障”。
日軍在此逐次增兵反復沖殺。民眾挖戰壕、筑工事,配合國軍英勇阻擊,陣地巋然不動。敵8次猛沖,都被杜鼎團擊退,共殲敵近兩千,僅周北辰連就消滅300多人。
2007年,滬昆高速“咽喉”雪峰山隧道開通,就一直在江口,打“新阻擊戰”。車水馬龍、日夜穿梭,在雪峰山隧道原所長李東勝聽來,猶如當年槍炮聲。
曾列亞洲第三長的雪峰山隧道,潛伏主峰之下。前后是61公里12座隧道119座橋梁,“小氣候”和頻繁交通事故隱患,使李東勝們感覺抱著“大炸彈”睡覺。夜再深,手機不出二聲,大伙準能警醒。
2018年7月2日18時39分,監控員直呼“隧道起火”。一臺半掛車追尾貨車,油箱爆燃。報警報告,交通管制,2分鐘,東勝到了隧道口。
事故點濃煙似絮,飛速滾散,幾十臺車被困,幾百人驚恐萬丈。“莫慌!”東勝手持喇叭,一邊教司乘簡單自救,一邊開展救援。他和李哲、童凌云、文李、譚贊等來回7趟,冒險救出200多人。
晚12時許明火被撲滅,又幾次復燃。煙熏嗆鼻,空氣稀薄,生死難料……李群輝、張四平、鐘聲、李東勝等高速員工,會同消防、交警、應急部門,一直救援到翌日晨6時。救援出39臺車,沖洗清理殘渣3000平方米,搶救安置司乘351人。一場大火,無一死亡。
通車15年,火魔多次突襲雪峰山隧道,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化險為夷。那股氣場,仿佛雪峰山抗戰。
三
“雪峰山,山連山,331道彎,彎彎都是鬼門關”。自古西入懷化、貴州,唯雙腳越山。民國才修的湘黔公路,路況很差。1945年,貴州一交通局長回邵探親時翻車,一家6口慘死。
今年83歲的曾令鈞上世紀60年代報名參加施工隊,修洞口大橋,5個月磨破兩件衣服、3雙膠鞋。任洞口縣交通局局長時,他主持新建5條通縣公路,改擴建5條國省干線,“砂改油”3條路,建成3條過境路。
曾老退而不休,先做縣公路建設常務副指揮長,后主編《洞口縣志》《洞口縣軍事志》《洞口縣交通志》,照常廢寢忘食。
講起開路,曾老眼睛濕潤。如吳琦瑛自學成才,主持設計縣境23座橋梁,1989年通車的洞口淘金大橋——自錨上承式懸帶橋,國內首創,世界第五。近些年,在突擊金屋塘至羅溪國家森林公園公路時,滴水成冰,黨員高工歐陽研冒險組織,從落差700米的羊腸小道運材料。
四
1945年4月26日,幾千左路日軍,沿武(岡)武(綏寧武陽)民道,躥犯武陽鎮。74軍9連,在馬鞍山開路駐守,牽制、抵抗10倍之敵,苦戰4晝夜,打退日軍多次進攻,全連殉國,為武陽大捷“開湘西會戰(雪峰山戰役)勝利之先聲”,開路功高。
今年清明,養路工龍運躍一家,前來武陽祭奠英烈。其父是老養路工,大哥養路犧牲。1989年龍運躍接班,從打釬、錘砂石、鋪砂子到開拖拉機養路,到智能化養路。哪里最艱苦,他出現在哪。
有一年,老龍承包了最難伺候的13公里公路。晴天灰塵撣不盡,雨天泥漿糊滿身。一天,一處縣道山洪暴發,垮塌一萬多方。龍運躍迅即組織,從下午奮戰到凌晨3時,搶修疏通,讓10余輛軍車準時通過。
從武陽大捷紀念碑下來,龍運躍徑直拜訪他師傅——89歲老養路工黃承科,聽老人講武陽大捷——“1945年我12歲。鬼子打到武陽,鄉親們都躲上山。我和父親被日軍抓住作挑夫。眼看鬼子燒殺搶掠,我和父親咬牙切齒,被鬼子重抽了幾耳光。”
“入夜,窨子屋。只有一個鬼子看守,我們打算殺了他就逃。正要動手,一個佩指揮刀的來了。兩個鬼子該死,凌晨兩三點,中國軍隊赤膊開路,一氣砍死幾十個鬼子。”
從此,黃承科堅信“做開路先鋒過癮”。1962年,他申請從“米籮”跳到“糠籮”,在綏寧公路段做會計、養路班長、片長幾十年。黃老還培養不少徒弟,扛起交通半邊天。龍運躍就是典型,“湖南省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最美養路工”,榮譽滿身。
五
“我也是交通人。”洞口縣大屋鄉高峰村黨支書潘文彬說。高峰村原名勒馬村,海拔高,小路奇險,似馬繩一山勒住另一山。村民長期“三挑一抬”:生活用水肩膀挑,上街趕集肩膀挑,農產收割肩膀挑,老人生病椅子抬(到醫院)。縣到鄉有條泥巴路,鄉到村單車沒法走。
潘文彬財校畢業,在廣東企業做管理薪酬較高。2002年回家過年,鄉干部和當老村支書的父親,勸老潘回家做村干。一咬牙,老潘答應了。
第一把火修路。黨員干部人均20米,肩扛手提率先上,村民人均4米跟著來。2003年,全村通組路完成。后來,老潘乘機籌資,村民群起響應,“接龍”隔壁村水泥路數公里,結束了“三挑一抬”。
路子來啦!老潘操頭解決水電,組織成立合作社,發動村民大搞竹木加工,養雞養豬,種植天麻金銀花,山貨源源不斷運出。2019年全村整體脫貧出列,隨即80戶貧困戶脫貧,2021年全村人均收入11000多元。
回村20年,潘文彬收入何止損失數百萬。上老下小一大家,老潘多么需要錢,但他卻選擇“窮”。2021年2月25日,老潘作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參加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
懷化安江鎮澇溪村黨支書向前,與老潘近似。他退伍后在外闖蕩多年,收獲不薄,但心念著家鄉。
依托黨的政策,澇溪村被打造成3000多畝大果園。但囿于交通,水果損耗大,產銷大受影響。幾年前,一老漢指著爛在地里的水果哭訴一幕,促使向前回村。
向前爭取產業路并與交通局舒向毅等日夜搶修通車,確保水果運輸暢通無阻。去年全村產水果200萬公斤,產值1500多萬元,人均年收入達4萬。春到澇溪村,桃紅李白,洋房小車,仿佛雪峰山下“伊甸園”。
六
滬昆高速南拐,走洞(口)城(步)高速,進入雪峰山東南麓武岡市。西漢都梁侯國,朱元璋之子朱楩分封建王城,均在武岡。一片美麗故土,曾慘遭日寇燒殺搶掠。
1945年4月,74軍一個營據守武岡城。百姓拿出糯米,協助部隊固城墻、修工事。數千日軍以火炮、坦克猛轟城墻,炸開的缺口,馬上被我軍堵住。我軍一營人馬,血拼七天七夜,千年古城巋然不動。
1945年4月9日至6月7日的雪峰山戰役,雙方投入28萬兵力,中國軍隊戰術奏效,殺傷日軍3萬余人,中方完勝。連最先深入雪峰山腹地溆浦龍潭的日軍“尖刀”109聯隊,都免不了全軍覆沒。鬼子不知,比工事城墻更堅固的,是雪峰山“心墻”。
1938年黃埔軍校二分校內遷,公路不通,壇壇罐罐都是民眾肩挑背負、水運到武岡,二分校數載培養了23502人,大多上了抗戰戰場。1938年9月,中共黨員、著名歷史學家呂振羽,在邵陽縣創辦“南方抗大”——塘田戰時講學院。一批愛國青年從此走上民族解放道路。雪峰山各族民眾,一有機會,便以土槍鳥銃、梭鏢鋤頭襲擊日軍。
武岡市雙江村97歲老兵向本金,一生只走抗日、務農兩條路。筆者拜訪,向老精神抖擻,速報“家門”:100軍19師57團3營7連3班機槍手。“有一晚打退敵7次進攻”。“炮彈土埋了我四次,嘩!怎么還是活的。”
他所在連力戰5倍強敵,孤守陣地近20天,牢牢控制了寶榆公路。敵后勤運輸線,只能走崎嶇山路,大大拖了后腿。向本金戰后即解甲歸田,隱藏功名70年。
2015年春,志愿者尋訪到向老。向老唯一愿望是到巖口鋪戰場看看,他對進出道路、排兵布陣記憶猶新,戰友墳墓他一一找到,老淚縱橫:“說好打完鬼子,一起喝慶功酒的呀!”
作為湖南13位抗戰老兵代表之一,向本金參加了天安門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共產黨把國家建設得這么好!”他說。
“我做夢沒想到100歲申請入黨。”武岡市大灣橋村101歲抗戰老兵林紹廣說。他1945年初進入74軍58師,在雪峰山打了好幾仗。戰后回村,做得一手木工絕活。如今兒孫滿屋,是典型的“幸福之家”。去年,林老鄭重其事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七
筆者深感雪峰山人對抗戰英烈的尊崇,對雪峰山抗戰精神的傳承。黨的十八大以來,偏遠貧窮的雪峰山,變成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主戰場。
從安江鎮上滬昆高速,到芷江縣城。“湖南省最美扶貧人物”吳茹陪同筆者,參觀“抗日戰爭勝利受降館”。
1945年8月21日,中日雙方在芷江召開抗日戰爭洽降會議。會議備忘錄規定,日軍應向中國無條件投降。是日,芷江城張燈結彩,居民舉杯慶和平。
吳茹言必稱酒。釀酒、品酒、賣酒,落腳點是唯楚葡萄酒莊。雪峰山西麓北緯28度,芷江山上野生刺葡萄,甜糯好釀酒。幾年前,刺葡萄低價滯銷,滿山遍野無人管,吳茹眼見心痛。
于是,承包大樹坳幾千畝葡萄園,購地建廠,聘歐洲釀酒師,一起釀制多款葡萄酒,打造唯楚酒莊風景區……6年來,吳茹對接幫扶村民1135戶,以高于市場2角收購刺葡萄,年扶貧(鄉村振興)分紅80萬,助推3461人脫貧,喚回數十個準備毀果園、打遠工的農民。2021年以來,吳茹幫扶村擴大到15個。“芷諾”,一直兌現對芷江人民的承諾。生長在雪峰山區的吳茹,心底有一條灑滿美麗彩虹的道路。
知來路而識歸途。歷經山河淘洗、戰火洗禮、歷史考驗、現實錘煉的雪峰山,無時不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緊密聯系著。
(2022年4月完稿)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