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雷良軍陳志強
田野上,褐色的機耕道縱橫交錯;橙園里,赭色的“橙道”蜿蜒起伏;院落中,銀色的村道平坦潔凈……秋陽下,這“三色道”將新寧縣崀山鎮窯市村勾勒出一幅多彩的詩意畫卷。
“窯市村太美了,尤其是行走在‘橙道’上,猶如踏入世外桃園,別有一番風味。”8月21日,來崀山自駕旅游的長沙市民王先生贊不絕口。
窯市村位于崀山腳下,與廣西資源縣毗鄰,是遠近有名的邊貿小村。2021年5月,湖南省交通水利建設集團對口幫扶該村后,工作隊緊扣“百里臍橙連崀山”發展理念,同村“兩委”一道全面開展鄉村振興工作。經過走訪調研、廣納民智,確定了該村當前的發展思路:圍繞三“道”,建設美麗窯市。
果園建設有“道”,農旅融合添新景
“往年到了臍橙采摘的季節,我們果農既喜又憂,喜的是橙香果黃,豐收在望,憂的是入園的路不好走,臍橙運出來只能靠肩挑手提。現在好了,一條大道通果園,既解決了運輸的難題,又讓果園變得更漂亮了。”8月22日,村民李祖學駕車巡園,查看臍橙長勢,心情格外愉快。
新寧縣是全國四大臍橙出口基地縣之一,在新寧,四處皆是臍橙的海洋,窯市村也不例外。該村種植臍橙近千畝,主要分布在小山坡上。春來,橙花綻放,清香四溢;秋至,金果綴枝,漫山紅遍。
“雖然臍橙基地已成為村民增收的‘新引擎’,但園區交通不便、運輸不暢卻制約著該村臍橙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經過前期的調研,工作隊發現了問題癥結。
為徹底打通這一“腸梗阻”,駐村后盾單位湖南省交通水利建設集團決定出資620余萬元,并發揮集團的主業特長,精心規劃設計,科學組織施工,于2021年10月完成了連通崀山果業、潤杰臍橙種植園4.25公里“橙道”建設,徹底改變了過去豐收年、運輸難的問題。
如今,美麗的“橙道”,讓橙園景美路暢,形成一道美景與美食相映成趣、丹霞和橙黃交相輝映的獨特風景線。
與此同時,該村以“橙道”為載體,不斷豐富其內涵。“橙道”所經過的楓楊碼頭是一處重要景觀節點,系古時先輩外出闖蕩的一個渡口,距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為促進全域旅游開發,省交通水利建設集團投入200余萬元,對其進行提質改造。鋪設了漫步道、修建了親水平臺、架設了仿古水車……經過精心修繕和改造,古老的碼頭舊貌換新顏,煥發出新的生機,成為村民漫步休閑好去處,游客游玩休憩好地方。
產業發展有“道”,鄉村振興底氣足
“以前種水稻基本是‘靠天吃飯’,一遇天旱,收成大減,現在水渠修好了,再也不用擔心農作物缺水啦!”說起村里的變化,村民周良剛眉飛色舞。
窯市村生態環境好,光照充足,十分適宜水稻種植,而且,該村擁有上千畝的連片稻田。為把飯碗牢牢的端在自己手里,該村大力實施千畝優質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致力將農田變良田。以鄰村田心村稻米主產區為核心,集中建設1400畝高標準農田。2021年,又新建、硬化產業機耕道3.2公里,既方便了農業生產運輸,也改變了以往群眾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情況。同時,對5條水圳(渠)進行硬化改造,有效解決了農田灌溉的問題,為農業豐產豐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的順利實施,工作隊嘗試通過委托的方式對稻谷進行加工,由于環境好、品質高,加工后的大米一經上市便銷售一空,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近30萬元。
看到良好的市場前景,工作隊便立即籌劃在窯市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平臺下,建立自己的優質大米加工廠。目前籌備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預計建成后,日加工大米3萬斤,結合前端種植管理環節,可吸納200余人就業,人均年增收將達上萬元。
凈化環境有“道”,安居樂業生活美
“奶奶,冰棒的包裝紙是塑料垃圾,要放到可回收的垃圾桶里。”窯市村一位吃完了冰棍的小朋友,不但自己主動把包裝紙丟進路旁可回收的垃圾桶里,回頭還不忘叮囑他的奶奶。
為提升人居環境,共建美麗家園,工作隊同村“兩委”在垃圾分類減排上花大力氣、下苦功夫,以村道環境衛生為軸心,通過門前三包,讓環境衛生治理不斷向整個村莊輻射延伸。
2021年,駐村工作隊以人口聚集院落為重點,優先添置垃圾收集亭12個,配置分類垃圾桶48個,為垃圾分類減排提供硬件支撐。
人人參與,家家行動。在人居環境治理過程中,窯市村始終堅持以群眾為主體,在抓實教育引導上下功夫,充分發揮村民群眾主力軍的作用。
修訂村規民約,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讓老百姓都參與進來,不斷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片區干部、黨員、志愿者紛紛化身為垃圾分類宣傳督導員,通過上門入戶宣傳、全面指導垃圾分類,讓垃圾分類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抓源頭、轉觀念,致力變“粗投放”為“精投放”,變“要我分”為“我要分”。同時以紅黑榜等形式,讓大家向榜樣看齊、向模范靠攏,干群一心,共赴“美麗之約”。
遠山如黛,近水含煙,村組道路干凈整潔,房前屋后清爽開闊……如今的窯市村如同一朵出水芙蓉,越發清麗秀美,展露出別具風味的“高顏值”。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