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關愛山川河流·守護國之重器”主題志愿服務活動啟動儀式在株洲舉辦。
株洲市水利局主要領導汛期巡查湘江。 (本版圖片均由株洲市水利局提供)
水映株洲城。
李永亮周佳肖麗霞吳艷芳
工業株洲留給人們的印象已悄然而變。
湖南省水利廳8月初發布消息稱,株洲“一江兩水”水質持續向好。上半年,該市國控斷面水質綜合指數改善率位居全省第一,水質綜合指數排名升至全省第六,為近年最好成績。湘江、洣水水質持續保持Ⅱ類,淥水水質基本達到Ⅱ類。
湘江繞城,澄澈北上。這座全國唯一以“洲”命名的城市,正加速回歸本真。近年來,株洲先后成功創建“第三批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示范區”、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
水潤株洲,工業污染之城涅槃重生為綠水青山典范城市,制造名城、幸福株洲闊步向前。
是什么力量推動城市之變?作為水利行政主管部門,株洲市水利局守水有責、守水盡責,不負使命、不負綠水。特別是今年以來,該局以高水平文明創建為引領,凝心聚力、上下齊心,加快推動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激活水生態文明蓬勃動能,助力制造名城培育和幸福株洲建設。
以水鑄魂,合力開創株洲水利新局面
“盛世治水、人水和諧。”
步入新發展階段,株洲提出培育制造名城、建設幸福株洲。水利部門如何作為?工作該怎么抓?
株洲市委書記曹慧泉強調:“要提高政治站位,堅決扛起治水興水的重大責任。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守護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囑托,不斷強化守水有責、管水擔責、護水盡責的政治自覺,全面推動河湖治理管護不斷取得新成效。”
株洲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恢清要求,堅持多方聯動、凝聚工作合力,切實強化上下聯動、部門聯動、區域聯動,形成全市上下一條心、一起抓、一同干的工作局面,努力建設山清水秀的宜居株洲。
征程萬里風正勁,使命千鈞再奮蹄。
株洲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智敏動員:“面對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實施株洲水網工程、復蘇河湖生態環境等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任務,不允許我們當光說不練的‘天橋把式’和甩手掌柜,必須有坐不住的急迫、睡不好的警覺,必須時時放心不下、事事放心不下。”
黨員干部是關鍵,文明創建是抓手。
堅持黨建引領,株洲市水利局將黨建工作與水利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結合“干部提升年”活動,用活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主題黨日、志愿服務等載體,培養新時代“五懂五會”干部。“清廉水利”和支部“五化”建設扎實推進,“廉潔黨課”局系統全覆蓋。
高擎文明發展大旗,株洲市水利局將文明創建工作作為素質工程來抓,深入推進環境建設、隊伍建設、作風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夯實文明單位創建基礎:
——以黨組書記、局長張智敏為組長,5名班子成員為副組長,16個相關科室(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文明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迅速成立,高效推進。
——出臺文明創建工作實施方案,制定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
——文明創建工作列為干部年度考核重要內容,與干部年度評先評優、干部提拔任用掛鉤,力促全局上下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良好局面。
——充分發揮道德講堂、文明餐廳、水文化陳列室、黨建文化長廊等作用,密集開展各類活動。持續開展平安小區、文明小區、綠色小區、健康小區等創建活動,確保無煙機關、節水型機關實至名歸。
——“5·12”防災減災日、“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牽頭組織騎行、河流清潔、湘江毅行等呵護“母親河”活動,開展避險減災、水資源知識、防溺水知識進校園水利志愿者活動,豐富文明創建活動。
走進株洲市水利局辦公樓,文化氣息撲面而來。一樓先進的視覺識別系統、醒目的標語牌極具視覺沖擊力,每層樓都有內容豐富的文化主題墻;主題墻上,防汛抗旱成果、水利人精神面貌、水生態文明、河長制、水利優秀建設成果等內容一目了然。
“硬”環境更好,“軟”實力躍升。在特有的機關文化涵養下,一支高素質水利干部隊伍快速集結,合力開創株洲水利工作新局面。
保供保灌,全力打造水安全新防線
“我們村這片灌溉用水相對比較困難,現在終于用上酒埠江水庫的水了。酒埠江灌區東干渠就是我們的‘輸水命脈’!”8月7日,醴陵孫家灣鎮文家灣村村書記曾學全激動地說。
自7月中旬以來,株洲高溫天氣持續,降水量和雨天顯著偏少,對農村飲水、農業灌溉帶來不利影響。
“當前保供水、保灌溉工作是重中之重,我們要全力以赴保農村居民飲水、保農業灌溉,促生產、惠民生,科學應對這場‘烤’驗。”株洲市水利局聞訊而動,張智敏要求,市縣各級水利部門提早謀劃,專題調度,統籌做好防旱抗旱工作,為農民生活、農業生產、生態建設筑牢水安全屏障。
目前,株洲市62個千噸萬人的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制定了抗旱應急供水預案、23個大中型灌區編制抗旱保灌預案、各縣市區編制應急供水預案。
同時,24小時值班制度常抓不懈,加強與氣象、水文部門的會商,綜合研判天氣形勢,加強水工程調度,適時增加水庫蓄水量,確保后期用水保障。
為打贏防旱抗旱攻堅戰提供不竭動力的,是文明創建形成的強大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
經過文明創建滋養和長期工作實踐,株洲市水利局堅定認為,民生先行、小水興民,扎實推進民生水利建設、嚴格水資源管理等,是水利部門的擔當作為。
水利建設是水利部門工作重中之重。株洲市水利局緊密結合地方水情實際,建立“十四五”水利規劃體系,采取向上爭一塊、專項債券借一塊、片區開發融一塊等多種方式,最大范圍爭取水利資金支持,以水利大投入保障工程建設蹄疾步穩。
近年來,株洲水利建設投入每年都超過10億元,僅2021年便投入18.5億元資金用于水利建設,在疫情反復中依舊實現了正增長。總投資2.5億元的酒埠江灌區“十四五”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落地實施。
今年,株洲水利局聚力抓項目,補齊補強水利工程短板。報送各類項目342個,爭取省級以上水利資金7.5億元。有力推進官莊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酒埠江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白石港排澇泵站、楓溪港泵站等重點工程,加快實施39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5處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3處水土保持、2處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100處農村飲水安全維修養護工程等項目,加快補齊水利基礎設施短板。
與此同時,緊盯防汛抗旱、農村飲水、工程安全等三方面底線,讓防洪保安更加穩固、供水保障更加可靠、工程運行更加安全。
此外,圍繞防洪治澇減災體系、水資源利用及城鄉水源工程、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等重點,集中力量補短板,提升全市水安全綜合保障能力。全面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城區防洪排澇泵站新改擴建、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小農水重點縣等民生水利工程,為糧食連年增產、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治水興水,努力擘畫“大水興市”新畫卷
臭水橫流,談何大美之城?建設幸福株洲,對水提出了更高要求。
淥水是湘江一級支流,發源于羅霄山北麓的江西楊岐山,上稱萍水,下叫淥水。上游湘東區聚集了鋼鐵、化工等企業,下游醴陵、淥口沿江布局著陶瓷、建材等產業。
3年前,淥水兩省交界金魚石斷面的水質被檢測出多項指標長期超Ⅲ類水質標準,有些月份為Ⅳ類甚至劣于V類。
為徹底改變這一局面,株洲市水利局與萍鄉市水利局簽訂協議,探索跨區域保護與治理新機制。同時,統籌淥水流域項目建設,有的放矢,加快打造淥水樣板河。
去年以來,淥水變綠,水質穩定和優于國家Ⅲ類水標準,部分月份達到Ⅱ類。
還一江碧水,許一城未來。
作為全省率先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市州,在株洲市水利局牽頭推動下,株洲河長制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出臺《株洲市河長制工作實施方案》;率先全面建立檢察院駐河長辦檢查聯絡室,全面推行“河長+網格員”制度;率先成立“民間河長協會”,河長制從“有名”向“有實”“有能”轉換通道更加明晰。
目前,株洲明確市縣鄉村四級河長2221名、市級河長責任聯系單位28家,全市主要河流基本實現“有人管”。
隨著《河湖長履職規范》落實落細,河長制“五化”鞏固深化,河長履職“四字訣”、巡河“三步法”深入推行,株洲河湖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呈現復蘇景象。
位于荷塘區的天鵝湖公園,過去因老舊小區生活污水直排湖中,水體污染嚴重,被稱為“龍須溝”。2017年,株洲投入1000萬元進行治理,污水直排問題徹底解決,天鵝湖告別“黑臭”,走向常清。
河湖治理成效讓株洲水利人看到努力的方向。
順勢而上,株洲水利局上下達成共識:開拓思維、突破陳規,深入推進水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以全面推行河長制、最嚴格水資源管理、水利工程運行管理體制改革、水行政執法責任制等為抓手,全力提升水利治理能力和水平,為幸福株洲貢獻水利力量。
改革創新,匯聚發展活力。全領域推進各項改革,出臺《堤壩管養專項整治工作標準》《株洲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辦法(試行)》《山塘管護工作指南》,首創“4+1”部門輪值執法、檢察院駐河長辦檢察室做法;完善“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推進水利電子證照,在全省率先完成取水許可證電子化轉換,落實承諾制審批、不見面審批等便民利企措施,審批時間從13個工作日縮減至4個。
監管強化,管水治水更嚴。全面推進依法治水管水,梳理公布權責清單,全覆蓋推進智慧水利建設,堅定不移推進水利行業強監管;嚴格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大力推進節水型載體建設,督促指導攸縣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目前40%縣(區)達到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標準,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
治理深化,水清岸綠重現。突出山水田林湖草系統治理,常態化規范化推進河湖“清四亂”和河道保潔,開展妨礙行洪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堅決遏增量、清存量,推動河湖面貌持續改善;持續抓好小水電清理整改,加快小水源能力恢復和小微水體整治,按期整治山塘600口;開發智慧河湖,拓寬了科技治水覆蓋面,提升了河湖管護信息化水平;推進農村水系整治“水美湘村”建設,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態水利風景區。
一套“組合拳”打下來,“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河湖越來越多:沔水炎陵縣神農谷段、楓溪港、淥水醴陵市城區段、洣水攸縣段榮獲“全省最美河湖”、天元區萬豐湖榮獲國家水利風景區。
一江碧水穿城過,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實至名歸,“人水和諧”的城市夢想漸成現實。
堅持走好文明路,繼續寫好“水文章”。以高水平文明創建為旗幟,株洲水利人銳意進取、敢為人先,正打造更多的可資借鑒的治水護水“株洲樣本”。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