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嘉俊梁仁軍朱躍軍
不管是土生土長的通道人,還是匆匆路過的旅人,只要來到通道,就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文明新風。
城市文明新升級
盛夏時節,走進通道侗族自治縣,一棟棟侗鄉特色居民樓掩映在綠樹花簇中,住戶推窗即景,出門入園;漫步城區,大街小巷干凈有序,行車禮讓蔚然成風,文明標語隨處可見……文明,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如沐春風。
這一切,離不開通道人人參與創建,個個奮勇爭先的全民共建共享的創建格局。隨著通道被入列中央文明辦2021-2023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單,該縣及時升級文明城市創建,讓文明浸潤侗鄉的每一個角落。
今年5月,通道一中高三畢業學生小楊,在父母的陪同下,專程來到位于縣城城南社區的“陽光心理驛站”,要見志愿者、心理咨詢老師徐月明。
小楊的父母都是老師,對小楊從小要求嚴格。今年高考前,小楊情緒出現波動,不愿參加考試,甚至出現自殘等極端行為。小楊的父母聽說縣里有心理咨詢志愿者,便將小楊帶了過來。
“我們的目標是讓青少年走向陽光。”“陽光心理驛站”負責人徐月明介紹,在志愿者努力下,小楊走出心理困境并順利參加考試。據了解,該團隊自2017年創辦以來,對包括小楊這樣的青少年進行免費心理疏導70多人次。
小楊因志愿服務向陽而生,逐光前行。通道也因志愿者增添了一抹溫暖的亮色。“通道縣城常住人口只有4萬多人,但志愿者社會組織已有4家,注冊志愿者人數高達30451人。”共青團通道侗族自治縣委負責人自豪地說。
這一支支志愿者隊伍活躍在街頭巷尾。春運期間志愿者奔赴春運一線開展“暖冬行動”志愿服務;高考期間開展“愛心送考”志愿服務活動;利用周末時間開展“我是‘河小青’”行動;每天分3個時間段走上街頭巷尾開展交通勸導志愿服務……
創城動力足,文明點滴間。除了志愿者活動,通道還將縣城分為九大片區,每周五下午常態化開展城鄉愛國衛生大掃除,各片區各單位亮出旗幟、黨員佩戴黨徽,領導干部們穿上志愿者馬甲,以實際行動帶動全縣人民支持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
擁有渾厚歷史底蘊的通道,從機關到社區,從干部到群眾,從城市到鄉村,文明新風正悄然提升著這座城市的品質,改變著人們的精神風貌,升級著城市的文明形象。
民生福祉更厚實
曾經通道不少老舊小區,機動車停放是個“老大難”問題。不過,現在來到通道的人發現,改變正悄然發生。
近年來,該縣通過優化城市空間功能,強化城區環境治理,推動城區老舊小區改造。改造后,老城區街巷特色得以保留,中心城區城市人居環境也得到明顯提升。
在寶礫新區住了近20年的楊軍和王敏夫妻倆說起小區的變化,頗有感觸。王敏說:“過去稍微晚點下班,車子就只能停在路邊或者其他單位大院去,一點都不方便。去年小區改造完成后,小區多了很多停車位,我們再也不用把車停外面去了。而且小區環境越來越美,我們對這里更有感情了。”
和王敏同樣受益的,還有71個老舊小區居民,涉及住宅樓252棟,小區居民3360戶,改造面積約30萬平方米。今年,通道又上報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計劃數16個,年內完成改造,將解決更多群眾關心的車位、學位、床位等需求。
過去同樣難管的街頭機動車亂停亂放問題也有了解決辦法。
“我們通過路面執法和監控推送,對城區嚴管路段和一般路段違停車輛,分別實行3分鐘和10分鐘移車短信提醒,體現了執法有溫度,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縣交警大隊長楊黨耀介紹。今年5月起,通道對違停車輛處置實行“柔性執法”,目的是讓市民主動養成文明停車行為,提升群眾自覺性。
如今,通道主動找停車場停車的群眾多了,路面違停的車輛變少了。這一舉措得到群眾一致好評,文明理念得到進一步彰顯。
家是自己的城,城是共同的家。自通道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文明”一詞在通道這座城,仿佛是一塊磁石,吸引著越來越多侗鄉人民用行動引領文明風尚。
今年6月15日,通道縣城吉祥路與吉利路交匯處,某商店運貨大貨車占用人行道卸貨,不僅影響行人通行,還損壞了人行道板。通道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執法人員發現后,立即對商店經營人楊某說明創全國文明城市的重要性。楊某主動接受批評教育,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積極配合整改。“在此,本人向大家表示最誠摯的歉意,知錯望諒解……”隨后,楊某還手寫了一份《致歉信》,張貼在城區公開欄,向市民誠懇道歉,希望得到市民的諒解。
如今的通道,城市功能日益完備,文明程度持續提升,文明之風吹進每個市民的心中,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