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縣延壽瑤族鄉,紅軍長征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紀念碑。 辜鵬博 攝
王兆峰
當前,我國確定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五大國家文化公園。五大國家文化公園作為一種公共文化載體,是中華優秀文化保護與利用的核心場所,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基地,是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實踐空間,是展示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宣傳窗口,承載著中華文化的內涵,是每一個中國人集體認同的國家文化記憶。
湖南是紅軍長征經過的重要省份之一,共涉及郴州、懷化、永州、張家界、湘西州等9個市州。在湖南這片紅色熱土上,紅軍以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斗志,為奪取長征的偉大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留下了“寨前誓師”“半條被子”“翻越老山界”等故事。
自2019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長征、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以來,湖南省已組織成立由相關省領導擔任組長的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工作機構,正逐步探索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之路,積極開展了長征文物文化資源普查工作、推進了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保護規劃工作,并制定了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實施方案。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是新時代弘揚長征文化精神,傳承紅色文化基因,彰顯中華文化自信,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重點工程。促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與旅游產業、生態產業、民族特色產業、鄉村振興等深度融合,推進文旅深度融合,是實現長征精神與長征文化研究的成果轉化的必然要求,是新時代長征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新路子。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涉及地域廣泛、文化多樣、資源差異顯著,具有復雜性、多樣性、歷時性、延展性等特點。在文旅融合的路徑探索中,如何統籌考慮文化傳承度、資源環境承載力、公園思政性與休閑性等問題仍是當前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存在的難點與挑戰。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竊以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深入挖掘長征文化價值內涵。長征文化的傳承不能局限于長征精神、紅色基因,而是要將長征文化轉化為人民群眾普遍接受的創新性產品。
因此,要堅持全民共建共享,鼓勵多元參與,以受眾為導向,充分了解目標客源市場發展狀態,特別是青年人群的需求特征,讓大眾感受長征文化、體會長征精神,以擴大紅色文化的影響力。要充分重視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文化教育功能,積極開展黨建教育、中小學生紅色研學活動,推動產學研的深度合作,將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作為宣傳長征精神、長征文化的重要窗口,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育人基地,實現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思政性與休閑性的統一。
二是要重視長征文化資源的合理配置與優化整合。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涉及地域廣泛,其文物和文化資源分布具有典型的線性分布特征。作為線性文化公園建設,如何合理整合并利用資源是現階段各省市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各省市要建立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聯合管理機構,健全區域合作機制,以最具特色的長征文化資源為基點,形成核心展示園,同時統籌周邊資源,集聚文化載體密集地帶,完善參觀游覽、休閑娛樂、交通等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體系,以點帶線,以線帶面,構建“成片”的旅游目的地,釋放整體品牌力量。
三是要重視長征文化傳承過程中的游客體驗感。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因旅游而有活力,旅游因文化更富有魅力,文化與旅游融合可以有效消解新時代我國旅游業發展中的美好向往需求與供給不足的矛盾,本著宜融則融、能融則融的原則,依靠市場主體,堅持市場導向,充分發揮創意和科技創造的力量,推進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促進旅游高質量發展,提升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效率。
近年來,智能化的旅游消費方式越來越受到大眾的喜歡。通過適度引進虛擬現實、三維實景、多媒體等新技術,推出“云旅游”“云演出”“云展覽”等新產品、新業態,人們能進一步詳細了解紅軍長征激情奮進、永不言敗的光輝歷史,深刻理解工農紅軍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偉大精神。
當前,這種跨界融合仍處于起步階段,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未來需不斷增強對消費結構的研究,做好市場調研工作,合理規劃線下與線上投入比重,以實現實體與虛擬的高效融合,產品內容展陳形式的創新,增加游客在文化傳承中的體驗感,推動紅色文化的傳播,促進文化旅游消費。
四是要堅持紅色、綠色和古色融合發展。在長征文化資源開發過程中,需始終將長征文物和文化資源的保護放在第一位,同時還應加強長征沿線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平衡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之間的關系,實現長征沿線紅色、古色與綠色的協調統一,這對全面推進長征沿線鄉村高質量發展,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為湖南師范大學旅游學院院長)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