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縣五龍茶園。 通訊員 攝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向莉君
通訊員 袁昌俊
5月26日,花垣縣十八洞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施金通告訴記者,8年來,十八洞村考出了35個大學生,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十八洞村2016年底脫貧后,38名青年成功脫單。路子走對了,媳婦娶上了,日子越過越舒心。
去年2月,十八洞村獲評全國脫貧攻堅楷模,花垣五龍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龍清泉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花垣縣面積為1100多平方公里,人口31萬人、其中77%為苗族,素有“百里苗疆”之稱。如今,該縣奮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百里苗疆”更加宜居宜業宜游。
發展黃牛、茶葉等8大產業,農業特色產業提質增效
走進花垣五龍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茶園,郁郁蔥蔥,一彎一彎、一垅一垅的茶葉樹布滿山坡,向天邊蔓延。
2013年,龍清泉組建五龍公司,開始種茶,也開始了他的扶貧之路。
龍清泉和他的團隊,成功改造和開發高質量黃金茶1.02萬畝,建成年產茶葉350噸的園林式紅綠茶全自動加工生產線,注冊“十八洞黃金茶”“十八洞五龍云霧茶”“十八洞五龍紅茶”,均獲得綠色食品認證。
目前,五龍公司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全縣12個鄉鎮141個村種植茶葉7萬余畝。在項目區內,組建了10個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鼓勵百戶以上的農民利用荒山閑地種植茶葉5000畝,扶持貧困農戶種植茶葉4800畝,發放務工費、土地流轉費676萬多元。
花垣縣大力實施農業特色產業提質增效工程,重點支持發展黃牛、茶葉等8大產業,帶動全縣發展特色產業種植總面積36.69萬畝、養殖總規模207萬頭(羽、尾);強化農企利益聯結,全縣370多家經營主體采取“龍頭企業+農戶”“經營主體+村經濟聯合社+農戶”方式,帶動2.58萬名村民在家門口增收。
全縣220個村,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均達5萬元以上,其中111個村達10萬元以上。
提升農村社會治理效能,基層治理經驗獲全省推廣
基層黨組織,是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引領者。
花垣縣建強基層戰斗堡壘,全縣228個村(社區)全部實現書記、主任“一肩挑”;縣里擇優選派254名大學畢業生任村主干,扎根鄉村振興一線,基層組織戰斗力進一步增強。
打通縣鄉村三級便民惠民服務網絡通道,10個部門下放45項便民服務事項,村民辦事不出村。深入推行“互助五興”(學習互助興思想、生產互助興產業、鄉風互助興文明、鄰里互助興和諧、綠色互助興家園)、五個到戶(黨員聯系到戶、民情走訪到戶、政策落實到戶、產業對接到戶、精準服務到戶)基層治理模式,全縣共建互助小組9950個,聯結帶動6萬多戶26萬余名群眾,基層治理花垣經驗獲全省推廣,并入選中國改革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推進鄉村振興,必須提升農村社會治理效能。
花垣縣健全農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實行黨支部委員會、村民代表會、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四會管村”制度,充分發揮村規民約和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環境衛生協會、鄉賢參事會、社會風氣監督會“一約五會”和“六長”(河長、庫長、路長、林長、田長、網格長)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
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建立完善“一村一輔警”警務機制,不斷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健全社會矛盾多元化解工作機制,全面推行“321”工作法,使矛盾糾紛和初信初訪得到成功協調化解。目前,全縣設立鄉鎮、村(社區)調解委員會242個,配有調解員769名,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達96.8%以上。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