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如畫的安化縣茶鄉花海景區。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立亮 攝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軍
通訊員 吉鳳英 鄧浩波
安化縣原是國家級貧困縣和武陵山片區脫貧攻堅重點縣。2019年4月脫貧摘帽后,該縣將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多措并舉,積極探索鄉村振興“安化路徑”。
安化縣結合實際,強化防返貧致貧監測,及時消除脫貧風險戶52戶107人,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聚焦聚力鄉村振興,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去年,全縣14.86萬名脫貧群眾人均年純收入比上年增長10%以上。
加強幫扶、利益聯結,穩定脫貧有保障
5月27日,是安化八角茶業有限公司發放茶農工資和兌現鮮葉收購款的日子。
“今年光采摘春茶,我就賺了1.8萬元。”安化縣馬路鎮洞馬村脫貧村民鄧干清對記者說。依靠3畝茶園收入,他家已實現穩定脫貧。洞馬村支書諶付華說,全村一半的農戶種茶,每戶年增收5000元以上。
八角茶業是馬路鎮一家茶業龍頭企業。該公司利用省級產業扶貧項目資金,從2018年以來,在洞馬、四房、嚴家莊等6個村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帶動1648人脫貧。
馬路鎮是安化縣茶業重鎮,現有規模茶企9家、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150余家。今年春茶采摘時受疫情影響,客商來不了,物流也受阻,急壞了當地茶企和茶農。馬路鎮組織召開政銀企對接會,通過為企業、村集體爭取共享貸等方式緩解資金困難,確保茶園茶葉應采盡采、應收盡收,紓解茶企困難,保障茶農利益。
5月26日,安化縣龍塘鎮茶鄉花海社區,70多棟樓房掩映在青山綠水間,社區輔警王道財正在值班。他家原來住在龍塘鎮烏云界淘金村海拔600多米的高山上,房屋破舊,交通不便。2019年,他家搬進茶鄉花海社區100平方米的新房。現在,他每月工資2100多元,妻子胡艷做興盛優選電商,收入更高。社區里有超市和幼兒園,還有公交車直達縣城。王道財說:“這里環境優美,生活便利,現在的日子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茶鄉花海社區緊鄰茶鄉花海生態文化體驗園,安置了2133名搬遷戶,是安化最大易地扶貧搬遷點。社區黨支部書記黃成旺說,目前在社區鞋廠、電子加工廠和茶鄉花海景區務工的居民有150多人,占青壯勞力七分之一,收入穩定。茶鄉花海社區被國家發改委評為“十三五”美麗搬遷安置區,社區鞏固脫貧成果獲省政府真抓實干督查激勵表揚。
筑巢引鳳、能人回鄉,鄉村振興正當時
雨后的安化縣江南鎮黃石村,云霧繚繞。5月26日,記者看到,山林里種植的中藥材黃精郁郁蔥蔥,長勢喜人。湖南山貨出湘農旅文化集團在這里流轉林地建起黃精谷。公司負責人鄧云凡說,黃精的經濟價值高,畝均年產值可達1萬多元。
村民陶年科在黃精谷打工,干一天活150元,5月24日他剛領了3000元工資。2014年前,黃石村還是個荒涼的窮山溝,人均年純收入不足2400元。
湖南山貨出湘農旅文化集團創始人彭文靖是安化人,他原在長沙、深圳等地經營餐飲連鎖店,2020年應邀回鄉參加“湘九味”中藥材論壇后,在家鄉組建公司加工開發系列黃精產品。彭文靖說,安化黃精產業前景好,公司將把黃石村打造成黃精產業示范點和康養農旅體驗中心。
對黃石村近年來的發展變化,村支書黃勇平感到很欣慰。他也是一名返鄉創業者。2015年春節后,他與在外務工的4位“發小”回鄉成立安化縣黃石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承包912畝荒地打造有機茶園。2017年,黃石村成功脫貧。黃勇平說,黃石村立足本地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種植業、加工業,建起田園綜合體發展鄉村旅游,現有茶葉專業種植合作社,還有旅游開發公司,每年給村民發放工資100多萬元,去年村集體收入超20萬元。
近年來,安化縣筑巢引鳳,吸引人才來鄉、鄉友回鄉、資本下鄉、產業興鄉。據統計,該縣已引進鄉友投資項目166個,總投資648.97億元,涵蓋茶旅文康、新材料、新能源等行業。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