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廖聲田 上官智慧
一處湘西北的小村落,竟有云南“小大理”之稱。
5月18日至20日,云淡風輕,記者走進桑植縣芙蓉橋白族鄉合群村,體驗其浪漫、濃郁的白族文化。
3天采訪,記者深切感受到合群村村民的“文化守望”以及對“詩和遠方”的濃情向往。
一聲親人,難禁熱淚
與會者正在激烈討論,話題時而被打斷、質疑……
原來,這是一場關于建設合群村村史館的“頭腦風暴”。
一個月前,村史館項目落地,由浙江的專業團隊策劃包裝,“獻禮”首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
一個小小的村落,為何與省里的大會扯上了關系?
村民說,我們有底氣。
合群村是一個白族人口占97.52%的村子,傳承著仗鼓舞、霸王鞭、三道茶、游神等古老的白族文化習俗。
合群村創造了“黨建引領、黨群連心、村社合一”的脫貧攻堅樣本,村集體年收入破100萬元。2021年,合群村黨支部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合群村將白族文化視為鄉村振興的“軟實力”。
合群村村民對文化的熱愛,是與生俱來的。
“小時候,經常聽村里的爺爺婆婆議論,說咱們是從云南大理過來的。”聊起白族根源,村里老人熊佩君甚是動情。她說,議論歸議論,但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合群白族是從云南來的。
1984年,白族人借著桑植縣成立芙蓉橋白族鄉的熱度,將“尋根”的聲音喊得山響。
直至2000年,這個多年傳言才得到證實:700余年前,合群村的白族人從云南大理遷徙而來。
當年,村里尋根問祖訪親團直赴云南。2012年與大理州喜洲鎮周城村結為姊妹村。
“一聲親人,難禁熱淚!”回憶起那個震撼的“認親”場面,村里老人鐘耀華感慨萬分。他說,這是合群白族人700多年來首次尋根夢圓。
合群與周城“結親”、以姊妹相稱后,兩村走動頻繁。
來的都是客,田間是舞臺
“您是過來旅游的嗎?”剛走進1000余畝黃桃基地,便迎來在此務工的村民的熱情問候。他們跳起白族舞、唱起白族山歌,盛情歡迎客人到來。
“來的都是客,這田間地頭也是白族文化展示的舞臺。”熱情的王菊絨老人笑得合不攏嘴,她說,白族文化的傳承,不光在舞臺,也在這田間地頭。
在生產菜籽油的扶貧車間,記者遇到了鐘小華——仗鼓舞省級傳承人鐘必武的徒弟。她帶記者來到辦公室,展示存放于此的數十根仗鼓,還喊來車間3位村民,跳起了仗鼓舞。
弓著身子、揮動仗鼓,招式不斷、舞步鏗鏘……這個臨時組建的舞蹈隊,動作整齊劃一。
他們笑著說,愛跳仗鼓舞是合群人的特征。農閑時舞,務工休息時也要舞;不舞,就不帶勁。
“別看這個深受咱們喜愛的仗鼓舞,早些年啊,險些失傳。”舞畢,鐘小華跟記者聊起仗鼓舞的傳承。
曾經,因為貧窮,村里人忙于外出務工,無暇學習仗鼓舞,80余種招式有失傳之虞。
眼看自己的文化“奇珍”即將失傳,村里趕緊組織村民拜師仗鼓舞傳承人;鄉里學校還將仗鼓舞、霸王鞭、山歌等白族文化引進校園。于是,出現了成千學子同臺表演的氣派場面。
后來,村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愛上了仗鼓舞,把它從屋場跳到田間地頭,還跳到了長沙、大理、上海、香港等地的舞臺。
如今,合群人不僅有殷實的文化“家底”,他們還對堅守和傳承好白族文化有了信心。曾在桑植失傳的白語和白族扎染,正被合群人拉回來。
“生態+民俗”,享受“慢時光”
在村里采訪的這些天,粉墻黛瓦的村部前坪,總是擺滿一輛輛遠道而來的車輛。來的人,或參觀,或調研。村民谷春玉自豪地說,這群人里,還有一個為村里執行1000萬元投資項目的團隊。
“既是白族人,那就得住白族的房屋,讓咱們有真正的歸屬感。”在村部后山養殖場務工的谷臣建,早就聽到了消息。他說,這是居民風貌改造工程,將為全村300多棟民居“穿衣戴帽”,向世人展示白族建筑文化。
記者在村部恰好遇上這個團隊。
“以自然為依托,還原白族建筑風格,找回合群人濃濃的鄉愁。”一路上,團隊走走停停,寫寫畫畫。他們搜集當地老一輩人對白族建筑的記憶,還將云南大理的白族建筑“拿來”,既保留桑植白族特色,又融入云南大理的風格。
看著、聽著、盼著,隨行的合群村黨支部書記鐘白玉說,村里要突出白族文化特色,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打卡”。
殺雞、磨豆腐、蒸香腸……廚房里忙得正歡;三道茶、仗鼓舞、霸王鞭、山歌、圈圈舞……廣場上熱熱鬧鬧。
“告別城市的喧囂,走進合群的慢時光。”游客李先生說,村里即將建村史館、進行風貌改造,他會再到合群來。
其實,受游客青睞的合群,并無旅游資源優勢。他們因地制宜,打出了“生態+民俗”牌子,蹚出了以“農業+文化+旅游”為主的田園綜合體發展新路子。
夕陽西下,炊煙裊裊。看著一個個仍在為合群未來忙碌的身影,記者暢想合群村美好的明天——
村民的家門口就是“詩和遠方”,游客結伴而來,走進“風花雪月”(云南大理白族聚居區的四種景色),品白族三道茶,看白族舞蹈,賞色彩斑斕的花海,嘗脆甜可口的黃桃,購優質生態稻米……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