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扛牢首倡地政治責任,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延伸監督觸角 護航鄉村振興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燕娟
通訊員 肖彬華
4月上旬,鳳凰縣新場鎮大坡村優質高山葡萄示范基地,連片的葡萄樹鋪滿山頭。
“政府發多少種苗、多少補貼,都在村級監督服務微信群和村務欄公示,紀委還會抽查核實。”大坡村黨支部書記楊清華說。建設產業基地涉及資金多、政策廣,參與人員多,縣紀委監委與鎮紀委將監督觸角延伸至每個環節,通過開展“一塊地”“一張卡”等惠農惠民領域專項監督,確保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離不開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紀檢監察機關切實扛起首倡地政治責任,堅持把鄉村振興作為監督的重中之重,聚焦“四不摘”政策落實、惠民資金使用、鄉村振興幫扶工作作風等問題精準監督,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正風反腐的實際成效。
嚴查惠農惠民領域腐敗問題
“這個堡坎項目已從駐村經費中列支,為何還會出現報賬單?”保靖縣遷陵鎮紀委在該鎮府庫村開展專項監督檢查時,一張4萬元的獼猴桃園堡坎報賬單據,引起鎮紀委書記胡鈞的注意。
通過走訪調查,胡鈞查清了問題。原來是該村村支部負責人通過借用別人資質,到鎮財政所對原堡坎項目再次進行報賬,騙取產業項目資金4萬元。同時,還查實該負責人以虛報、冒領等手段套取柑橘品改項目補助資金8910元。去年11月,該負責人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違紀資金予以收繳。
“通過開展監督,不僅守護惠民惠農補貼資金的安全,而且推動資金發放更透明、更及時。”胡鈞說。如今,府庫村形成了柑橘、獼猴桃、蔬菜、油茶等支柱產業,種植面積達2500余畝,成立了3個專業合作社,帶動全村100余農戶就業創業,村集體年收入達30萬余元。
通過一張報賬單查處一起“群眾身邊的腐敗”,折射出湘西州對惠農惠民領域腐敗問題的“零容忍”。近年來,全州紀檢監察機關立足職能職責,持續跟進監督不松勁,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保障。
州紀委監委緊盯縣鄉兩級黨委主體責任、惠民政策落實、項目資金安全、干部作風等監督重點,統籌推進惠農惠民領域積信積訪化解“清倉見底”,開展產業發展、生態環境、農村飲水安全等9個領域專題治理及專項巡察,聯合州審計局等19家單位,對27類民生資金的分配、撥付、使用及成效展開監督檢查及“回頭看”。去年以來,共立案查處惠農惠民領域案件221件,退還群眾資金365余萬元,推動解決問題429個。
打通基層監督“最后一公里”
湘西州各縣市紀委監委結合實際,深入基層一線開展監督。永順縣紀委監委整合全縣監督力量,探索“1+3+X”監督模式,聚焦責任落實、政策落地、項目推進、工作作風等方面,制定監督清單;龍山縣紀委監委對全縣鄉村振興領域存在的問題進行大起底、大排查,列出10個方面15項監督內容,督促解決問題88個。
同時,州紀委監委貫通“最后一公里”監督,在全州115個鄉鎮街道派出監察辦公室,1789個村(社區)配備紀檢員,建立1998個“湘西為民”村級監督服務微信群,緊盯行使公權力的人和事,及時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近日,吉首市矮寨鎮村紀檢員到該鎮坪朗村走訪時,村民樊大媽反映自己的廁所改造獎補資金遲遲沒有領到。村紀檢員及時將情況上報鎮紀委,通過核查,原來樊大媽申報資料不全,村干部存在工作不細致等問題。鎮紀委及時對村干部進行批評教育,督促幫助完善資料并上報,樊大媽最終如數領到了補助資金。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湘西州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持之以恒加強對產業發展、惠民富民和促進共同富裕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堅決查處借鄉村振興之名搞項目謀私、截留挪用專項資金、克扣群眾利益等問題,堅決清除妨礙政策落實的“絆腳石”。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