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次認真的回眸
——走近身邊的行道樹家族
初冬,湖南烈士公園年嘉湖畔,成排的水杉樹五彩斑斕。田超 攝
毛泡桐。俞濤 攝
秋季,泛紅的欒樹裝點城市。李健 攝
編者按
3月12日,我們又迎來植樹節。空氣潮潤,氣溫漸升,我們贊嘆著春天帶來的生命律動,看廣袤的新綠席卷人間。或許我們不一定都有機會種下一棵樹,但是,我們可以在觀察一棵樹中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人與自然的連接。
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說:“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于追求新的景象,而在于換一種新的眼光。”今天,生態攝影師、自然教育工作者俞濤帶我們來認識身邊最常見、又最容易被忽視的行道樹。
俞濤
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太過忙碌,總是行色匆匆,幾乎從來不會為一棵不曾相識的樹而停下腳步。我們無數次地走過街頭巷尾,穿過公園小區,行道樹們迎來送往,始終在一旁安靜地端詳著我們,卻始終難以換回我們一次認真的回眸。
于行道樹而言,它們并非為了我們而存活。作為地球生物的種類之一,生存和繁衍才是它們生命中最重要的大事。但它們仍然在春天勤生綠葉,在夏日獻出濃蔭,為蟲兒和小鳥提供過夜和生存的場地,為早起的人們提供鮮潔的空氣。
行道樹是城市生態系統的一員,更為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提供了難以估量的生態價值和美學意義。春風浩蕩之際,不妨挑一個好天氣走出家門,與身邊的行道樹朋友去打個熱情的招呼吧!
來到我們身邊,真是好不容易
與生長在山林荒野和植物園里的樹相比,城市道路旁的生存環境可謂艱苦。又是汽車廢氣,又是城市降塵,土壤肥力一般不說,生長空間也很局促。
那么,誰能成為行道樹?千百年來,人們在自然界中尋尋覓覓、篩選培養,只有具備環境適應性強、生命力旺盛、耐污染好修理、對人行道和地下管道不阻塞等特點的樹種才能入選。除此之外,人們還要考慮“身材”和“顏值”。身姿挺拔、樹形優美、樹冠濃密,有繁花和秋葉可賞那就更好了……可以說,行道樹可是經歷了無數次“內卷”,才來到了我們身邊。
在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的湖南,樟樹是行道樹家族里的優勢樹種,遍布14個市州。在部分城市中,樟樹作為行道樹的比例更達70%以上。在省會長沙,樟樹更獲得了市樹的光榮地位。
很多市民也許認為“香樟”是指特定某一種樟樹,其實不然。在植物分類學上,樟、猴樟、銀木、黃樟等樟屬植物皆被稱為“香樟”。這些樟屬植物也都在湖南城市的角落擔當著行道樹的角色。但對于普通公眾而言,區別并不大。
樟樹原產中國南部。在我眼里,樟樹是國內最美的行道樹之一。筆直高聳但紋理粗糙的樹干有一股遒勁之感,巨大而翠綠的傘形樹冠可以獨木成蔭,更美妙的是,樟樹的枝葉間還帶有淡淡的樟腦香味。遮暑氣、驅蚊蟲,樟樹為喧囂的城市提供了一個個清涼又舒適的角落。
而在一些農村地區,一些樹齡千百年的古樟樹更憑借自身獨一無二的氣質成為當地的“樹神”,成為為一方祈福的神圣角色。我的爺爺就因為我的曾祖擔心他難以養育,便將他“過繼”給當地的一個古樟樹,取名“樟火”。
對于大多數公眾來說,二球懸鈴木的名字是陌生的,但如果說到法國梧桐,大家都會恍然大悟:原來大名鼎鼎的世界行道樹之王還有這么一個名字!
二球懸鈴木是由原產北美的一球懸鈴木和原產歐洲東南部、亞洲西部的三球懸鈴木雜交而來。在中國,二球懸鈴木最早由法國人引入上海法租界種植,因為其葉型頗像我國本土落葉喬木梧桐,所以在民間便有了“法國梧桐”的名字。不過,我始終認為懸鈴木的名字更加符合它們的特性:掛果時一簇果枝上一般懸掛有1-6個頭狀果,很像一個個小鈴鐺,“懸鈴”名副其實。
它是落葉喬木,夏日濃蔭蔽日,冬日不遮暖陽,而且能夠通過樹皮上的小孔來吸附城市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并通過樹皮的自然老化來剝落污染物,既保護了自己,也凈化了空氣,是十分理想的城市行道樹種。更巧妙的是,對于城市中的老城區來說,懸鈴木斑駁的樹皮能為城市增添歷史滄桑的質感,漫步其中,倍添浪漫。
過去幾百年里,二球懸鈴木被廣植于世界各地。在湖南,各個城市也曾廣泛引種。比如107國道長沙到湘潭段,作為曾經的雙城主干道,它已日趨靜默,但兩側的二球懸鈴木仍為這里的四季增添了生機與光彩。
在湖南行道樹的家族里,泡桐也許是其中較為失意的一位。作為本土知名的速生樹種,它曾經也是我們城市中最常見的行道樹之一。但泡桐的生長太過快速和“隨意”,常常不受城市規劃者們的控制,又因為根系較淺,容易在風雨天傾倒,于是后來慢慢地演變成“園林雜樹”。不過,我們仍偶然能在一些道路上看到它們。
湖南常見的泡桐主要有兩種,白花泡桐和毛泡桐。外形相似,可以從它們的花來稍作區別:一般花冠白色為主,且背面稍帶淡紫色的為白花泡桐;花冠以紫色為主的為毛泡桐。
1913年,原產美國東南部的荷花玉蘭在廣州率先被引進,進而被引種至大江南北,以“廣玉蘭”的名字為人熟識,并成為國內常見行道樹家族中的重要一員。在湖南一些城市,荷花玉蘭作為行道樹的比例排名也是十分靠前的。當然,荷花玉蘭的名字似乎更符合它的特性,碩大潔白的花朵狀如荷花浮空,讓人過目不忘。它的種加詞“grandiflora”就是“好大的花”的意思。我們中國人熟識的花中,還有什么是比荷花更大的呢?
荷花玉蘭樹形高大,根系深廣,據說在原產地可達30米以上,而且葉片密集,四季常綠,花開美麗而芳香,還能吸附各類污染物,所以很受園林工作者的喜愛。在長沙,也曾作為市樹的有力競爭者之一,不過其外來者的身份還是讓它輸給了樟樹。
除了以上樹種之外,觀葉的銀杏、觀果的欒樹、香飄滿城的桂花樹、常植于水邊的水杉、垂下一串串小翅果的楓楊……都是湖南常見的行道樹。
行道樹里的小世界,也充滿生命的奧秘
在四季輪回中,大樹一直在變換著身姿。把眼睛調到“特寫”模式吧,看它們如何舒展芽兒、如何搖落去年的舊枝和殘葉、如何小心翼翼地探出第一朵花兒,看它們如何與它者共存。
說起花,很多人并沒有注意到,現在已經是樟樹的花期了。每年3~4月,綠白或綠黃的小花常在它的枝頭開放,花冠僅有2-3毫米大小,但仔細看卻顯得十分精致。6瓣花瓣,帶有晶瑩剔透的質感,雄蕊共9枚分內外兩輪,圍繞著柱頭圓形排列,大自然的精巧設計在樟樹的花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除了花形細小,樟樹的花也幾乎沒有什么香味,以至于很少有人會注意到它。不過,它們仍然能夠吸引昆蟲幫助它們傳粉。食蚜蠅和蜜蜂就是最重要的傳粉者,春天的嫩葉也能吸引青鳳蝶前來產卵。你試著努力“豎起”眼睛,尋覓樟樹葉子的前前后后,說不定就會發現肥嘟嘟的綠色青鳳蝶幼蟲正隱藏其中。
到了夏季,樟樹還會遭遇另一種昆蟲——樟巢螟,一種螟蛾科的蛾類。每年5~7月,樟巢螟從土里羽化,飛上樟樹產卵,幼蟲孵化后先取食葉片,稍稍長大后開始吐絲將葉片和枝條綴合起來,形成鳥巢狀的蟲巢,幼蟲則躲在其中大快朵頤,好不歡樂。
不過,這種蟲巢頗不美觀,也影響樟樹的生長,往往會被園林綠化工人清除。沒有人為干預,大自然也會有自己的辦法——常在樟樹枝頭活動的鳥類灰喜鵲正是這類螟蛾的天敵,常可以見到灰喜鵲為了肥美的螟蛾幼蟲突襲蟲巢,堅硬的鳥喙幾下就破壞了螟蛾“別墅”,于是我們也常常見到掉落在地的蟲巢。
到了秋冬季節,樟樹結滿了紫黑色的果實,吸引了大量鳥類前來覓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絲光椋鳥。春夏季節,絲光椋鳥在遠離城市的山野生活。秋冬季節,野外食物逐步短缺,而城市中密集的樟樹正好為它們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吸引了它們集群而來。飽餐過后,鳥類得以飽腹,樟樹得以傳播了種子,只剩園林工人和汽車車主滿臉惆悵。
泡桐也即將迎來花期。泡桐屬于“先開花后長葉”的一類植物。每年3~5月,泡桐花期到來,從初開到凋落,可以持續近兩個月的時間。走近仔細看,泡桐的花像一個小喇叭,開口像兩片張開的嘴唇,花瓣內還有向內延伸的彩色條紋和斑點,作為吸引昆蟲和鳥類的蜜導。
這是泡桐特殊的繁殖策略:先集中所有能量,開出滿樹繁花,吸引叉尾太陽鳥、白頭鵯、遠東山雀、熊蜂等鳥類和昆蟲前來,沿著花瓣上的蜜導探尋花蜜,然后幫助泡桐完成傳粉任務。夏季到來之前,傳粉完成后,泡桐再長出寬大的樹葉,履行行道樹的“職責”,撐出一片綠蔭。
泡桐還會吸引計劃外的“探訪者”。很多孩子也許還有吸食泡桐花蜜的有趣經歷:隨手摘一朵新鮮的泡桐花,去掉帶毛的花托,將花朵底端放入嘴里輕輕吸食,淡淡的甜味迅速在嘴里散開,那是童年美好的回憶之一。
當我提到二球懸鈴木的花時,很多人都驚訝,它會開花嗎?事實上,二球懸鈴木有雌雄之分,花瓣極度退化,而且雌花圓形的花序很像果實。加上秋天果實成熟時并不會馬上掉落,而要等到來年春暖花開時才炸裂散落,于是大多數人從未看到過它的花。
對它來說,這樣的“設計”有兩重好處,一是減少雌雄器官授粉時的干擾,二是減少花瓣在傳播花粉時的阻礙。不妨想象一下,一陣風來,雄花花粉從四面八方飄蕩開去,雌蕊如何才能捕捉散布在空中的花粉?只好也把自己長成球形,在四面八方長出柱頭,以增加授粉成功的概率。于是,我們便知道了它們的果實為什么會長成圓球形,一切都是為了生存和繁衍!
也有人不喜歡它。每年4~5月,二球懸鈴木的種子開始隨風飛揚,包圍種子的無數細小種毛也進入空氣中,加上花粉的四處飄散,成為空氣中的過敏原之一,讓部分鼻腔敏感的人群十分苦惱。
但這不能怪罪它們。億萬年的演化歷程,懸鈴木選擇了風作為傳播花粉和傳播種子的媒介,這也是它們成功擴散到全世界的原因之一。所以,我們了解了它們艱難又特殊的繁殖策略,不如試著以平常心接受它們造成的短暫困擾,畢竟這只是它們的繁殖本能。而且也是我們,選擇了在城市中大面積地種植它們。
相比以上幾種行道樹,荷花玉蘭的花期稍遲一些,約在6月開放,它的花形雖然巨大,但卻遠不如它的本土親戚玉蘭、二喬玉蘭、紫玉蘭等玉蘭屬植物開花時那么顯眼。想來是因為荷花玉蘭的樹葉實在過于繁密,而且開花時并不是全部盛開,只是零星開著幾朵。哪怕體形是親戚們的數倍,但被濃密的樹葉一遮擋,也就很難發現了。
不過,仔細觀察荷花玉蘭的花,可以發現植物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斷演化的細節,有一種與時光對話的奇妙感覺。荷花玉蘭的花沒有花萼,花瓣和萼片合二為一,于是花瓣便顯得十分厚重,這是古老植物的一種特征。更有意思的是它花冠中央的花蕊柱分為上下兩部,上部的雌蕊和下部的雄蕊皆為多數,呈螺旋式排列,這也是非常原始的植物特性。有植物學家認為,木蘭科植物是地球上最早的開花植物之一。
行道樹的一生,往下守著道路和土地,往上接住整個城市的落塵。它們始終都是人們忠厚的陪伴者。我們通過它們感知四季流轉,靠它們躲避火辣的陽光和突然而至的大雨,在它們的陪伴下享受美好的行路時光……很難想象,一座缺少行道樹的城市會是什么模樣。今天,我們該向它們——一種生命該向另一種生命誠摯致意。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