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3月5日是“學雷鋒紀念日”。雷鋒的偉大,在于對待別人的困難,他總是充滿熱情、竭盡全力地給予幫助。他留給我們的道德財富,指引我們祛除冷淡和漠然,栽培守望相助、熱情厚道的社會公德。
掐指算來,如果雷鋒還在世的話,他應該是位八旬老人。今天故事的主人公趙老師,與雷鋒是同齡人;也是從那個時代中走來,并將雷鋒精神踐行了一輩子的人。“積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在漫長的歲月當中,她堅守著一顆善良、熱情的心,處處“搭把手”,把身邊人照得暖烘烘的。她淡然地說:“做一輩子好事也不難。”她的人生,也因博愛與奉獻而顯得如此廣闊、崇高和充盈。
謝枚瓊
一
一路和煦的冬日暖陽做伴,我直奔近百里外的湘鄉市白田鎮,去拜訪湘潭市首屆“最美新鄉賢”獲得者趙伏玲老師。去前已給趙老師打過電話,電話那頭傳過來的話語,思路清晰,聲音清朗,了無一絲耄耋之年的暮氣。幾句對話下來,讓我想象得到,那定是一個謙和溫恭的老人,心里便堪堪給這個“八零后”畫了個像。甫一見面,卻扎扎實實地給了我兩個“沒有想到”。
一個沒有想到,老人家的名氣在方圓幾十里會有那么大。我為避免少走彎路,特意先去找了居住在白田鎮郊外的一個畫家朋友文啟良,他一聽我的來意,立馬道,要找趙老師,你隨便在分路口問哪個,老老少少都曉得哩。分路口是鎮子所在地的別稱。他說:“我家父子倆都是趙老師發蒙的學生,正好陪你去看看老師。我都有好久沒見到她了。”文啟良先生的愛人在一旁附和著,趙老師可是大忙人,想見她還真不容易。
另一個沒有想到,一個看上去不過是鄰家老奶奶模樣的趙老師,她瘦弱的個子里竟然蘊藏著那么巨大的能量。是的,在這里,我覺得完全可以用巨大一詞來形容,那是毫不過分的。
二
趙老師早幾天剛送走村上98歲的劉二阿公。劉二阿公大名劉青山,是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戰士,一直孤身一人。去世后,趙老師主持了他的喪事。趙老師一聲吆喝,左鄰右舍,包括趙老師過去的學生紛紛趕到。趙老師動情地說,二阿公一輩子不容易,要風風光光地送他走。趙老師堅持把劉二阿公送上山,看著他入土為安了,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她抹著眼睛對我說,她已經送走足有兩代的孤寡老人了,內心里真是舍不得。
這時,鎮文化站站長王卓越匆匆趕來,他喜滋滋地告訴趙老師,前天在敬老院她給老人們講了一堂課后,現在老人們的情緒平穩了許多。原來,因為防控疫情,敬老院對入住的30多個老人的行動作了限制,時間一長,老人們不干了,表達出了強烈的逆反心理。工作人員面對這個特殊的群體,不禁束手無策。鎮領導趕緊請趙老師出面。在白田,“趙老師”可不是一個簡單的稱謂,她是一張“名片”,只要亮出這張“名片”,很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這個時候,趙老師馬上化身為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她組織起一支腰鼓隊,叫上鎮里兩個農民歌手,捎帶著為每個老人量腳定購的棉鞋以及牛奶等物資開拔到了敬老院,又唱又跳的好不熱鬧,老人們一個個看得津津有味。趁著大伙沉浸其中的當口,“老帥”閃亮登場了!趙老師往老人們當中一站,開始了她聲情并茂的演講。她動之以情,肯定老人們曾經作出的貢獻,繼而曉之以理,說明政府工作多么不容易,聽得那幾個叫得急吵得兇的老人勾下了頭,滿臉愧怍。
從王站長和趙老師的閑扯里,我大致勾勒出了11月中旬趙老師的一段行程軌跡:在村里主持操辦劉二阿公喪事,并送老人上山;看望生病的80多歲的原白田村黨支部書記、90多歲的空巢老人至三阿婆、癱瘓8年多的陳八阿婆;陪愛心人士譚婷女士去骨癌患者曾平家里;去敬老院上黨課;到鄉賢聯合會和秘書長商談工作;接待來訪的村民一行3人……
我不得不佩服。這一個81歲的老人,她退休26年來的每一天的生活狀態,就是這樣家長里短般串聯起來的。看似單一、平淡,實則瑣碎、繁雜。
眼前這個個頭不過一米五幾的老人,何以總能釋放出如此巨大的激情?
三
讓趙老師記憶猶新的是,出身貧困的她,幼小時就記得不時有人深更半夜來到家里,這些陌生的客人總是和父親神秘地商量著什么。慢慢懂事后,她才知道,原來父親是一名地下黨員,他和他的同志在做著大事。其中一個叫王忠民的,還老是變化著身份,一時像一個穿著儒雅的鄉間學究,一時又像一個長須冉冉的江湖藝人。
自小耳濡目染,讓她在心里暗暗種下了理想的種子。1973年,她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后又長期擔任白田鎮中心學校校長,在教育戰線耕耘了36個春秋。一晃到了1996年退休,她一轉身,撲到了公益事業上。
從此,這片青山綠水的田野上記載下了一個老人奔波的身影。
這個身影,總是風雨無阻地出現在無助的孩子身邊,出現在孤苦的老人身旁,出現在矛盾激化的現場……用她關切的話語,循循善誘的開導,義正辭嚴的鞭撻,溫暖心靈、化解糾紛、挽救家庭。
老百姓都說她是“活雷鋒”,還有人叫她“活菩薩”,而她掛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禪就是:我當不了雷鋒,做不了菩薩,但永遠是一個普通黨員。
四
她對黨始終懷著一份至純至真的情感,赤誠是她生命的底色。
在建黨百年慶典到來之際,趙老師比自己過80歲壽誕還要興奮,早早就忙碌開了。一系列慶典活動在她的精心策劃組織下,隆重地拉開了帷幕。
7月1日,她親自充當“導演”,在村上舉辦了熱鬧的文藝匯演。歡聲笑語在田野里騰騰而起,簡陋的會場上人頭攢動,有鄰村的鄉親,有從外地特意趕回來的游子,趙老師的“粉絲”們亦聞訊而至。趙老師當即捐出了用作鄉村公益事業的愛心款1萬元,在場的愛心人士也紛紛解囊,捐款達3.5萬元……
我冒昧地問她:您現在有多少積蓄呢?趙老師孩童一般頑皮地說:“保密!”旁邊有人搶著答道:“你去問問分路口上的人吧,大家都曉得趙老師的錢只怕都散盡了,都幫了人哩。”連趙老師的老伴生前都曾“揶揄”她:“你這輩子呀,就是跟錢沒感情!”
千金散盡,惟有情在。多年來趙老師形成了一個固定的習慣,每逢“六一”兒童節前后,她都要組織愛心人士到白田鎮各中小學、幼兒園走訪慰問,為孩子們表演文藝節目,帶頭為貧困家庭的孩子捐款,少則數百,多則上千。趙老師的足跡踏遍了白田鎮的中小學校和幼兒園,是孩子們最喜歡的“趙奶奶”。
有一次,一位老奶奶帶著孫子和孫女來到趙家,“撲通”一聲跪在趙老師面前說,家里窮得揭不開鍋了,要趙老師做主,將這兩個孩子送人。這位老人身患殘疾,兒子為逃債跑了,家庭無生活來源,在白田學校讀書的孫子前不久又摔斷了骨頭。
這哪行呢?一聽完,趙老師趕緊到米店買了150斤米、一壺油送到老奶奶家,并反復鼓勵老人家要有信心。當時趙老師任白田學校校長的兒媳也自掏腰包1500元,將孩子送到了湘鄉市人民醫院。
還有一次,一位老婆婆找上門來,她一見趙老師,激動地攥緊了趙老師的雙手,久久不愿松開,口里連喊“恩人”。趙老師糊涂了,一時也沒想起是怎么回事。原來,多年前,這位老婆婆的丈夫得了重病而無錢醫治,素不相識的趙老師聽說后,趕緊送上了20元錢,要知道那時她每月的工資才30多元。
事情過去了許多年,她的丈夫終因病重去世,但她牢牢記住了趙老師那一份情意,她一直都有一個愿望,一定要當面道上一聲“謝謝”。
五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時至今日,趙老師早已不再是愛心路上踽踽獨行的跋涉者。
2020年10月,趙老師推動白田鎮成立了湖南首家鄉鎮“鄉賢聯合會”。在她的感召下,這一方山水孕育的家鄉驕子們回來了,全國人大代表、步步高商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填,湖南宏禹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彭春雷……這些事業有成的游子決心為家鄉的建設畫出最大同心圓。
缺乏父母關愛的文煉,從小隨著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家里拮據,趙老師找上門對他噓寒問暖。之后,在白田派出所擔任教導員的易海斌也跟著她來了。文煉的成長從此成為了易海斌關注的一件大事。讀高三時,因為基礎差,文煉一度想要放棄自己的學業,易海斌得知后趕緊來到學校,和他輕言細語談了一個多小時,硬是把文煉從棄學邊緣拉了回來。
本來老師們都認為文煉頂多考上個專科,可最后高考沖刺,他實現了突破,考上了本科!如今,他已在湘潭走上了工作崗位。文煉說,當年趙奶奶、易叔叔在他心里種下了一顆愛心的種子,今后,他希望自己也能將愛心傳遞下去。
現在,易海斌又開始關注社會中的問題孩子。他經常走村串街,為中小學校義務上法制課。他說,是趙老師把他領上了公益事業之路,他決心在這條路上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有句名言道: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但趙老師樂呵呵地說,做一輩子好事也不難。在這塊淳樸的土地上,“趙老師”這個親切而響亮的稱謂里,代表著一種力量,傳承著一種精神。可敬的趙老師,永遠的趙老師!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