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要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育文明鄉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湖南先后已有22個縣列入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助推鄉村全面振興,應做到三個聚焦。
聚焦思想政治引領,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凝聚群眾的作用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屬性的公共空間,應將其建設成為學習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的大眾平臺、加強改進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堅強陣地。
開通理論宣講“直通車”,將黨的創新理論送到田間地頭、街道社區和農家院落;創新理論宣傳形式,轉換理論宣講話語體系,用“鄉音”傳“黨音”,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大力推進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制定村規民約、自治條例、開展道德榜樣評選,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精神文明工作機構、道德評議組織機構、紅白理事會等村民議事會組織機構,推進移風易俗,破除人情攀比、奢侈浪費、天價彩禮等陳規陋習,培育道德文明新風尚。
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基層黨組織建設、基層政權建設和城鄉居民自治中,融入具體生產生活中,發揮老黨員、老干部和老教師、鄉賢等群體的模范帶頭作用,開展“我為核心價值觀代言”等主題實踐教育活動,使核心價值觀成為凝聚民心的精神紐帶,成為培育良好家風、文明鄉風、淳樸民風的精神土壤。
聚焦鄉村文化建設,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文化人的作用
應充分發揮湖南文源深、文脈廣的優勢,彰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價值功能,助推湖南省鄉村文化振興。
挖掘農耕文化底蘊。以農耕文化為主要代表的鄉村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湖南是農耕文明重要發源地,湖湘農耕文化源遠流長。應傳承耕讀傳世、孝悌仁愛、敦親睦鄰、篤實誠信、守望相助等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規范,將農耕文化蘊含的優秀內容轉化為鄉村振興的發展優勢。
打造地域文化特色。湖南地域文化獨特、民族風情多樣、鄉村景觀豐富、人文氣息厚重,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應利用好這些特色優勢,保護好村鎮建筑風貌和村落格局,深挖村鎮特色文化符號、盤活地域文化資源,促進文化與旅游產業發展相結合,有條件的縣市可打造“一村一歷史故事、一鎮一文化品牌”工程。
傳承紅色文化基因。湖南是偉人故里、將帥之鄉、紅色沃土,可通過舉辦紅色故事會、傳唱紅色歌曲、組織紅色親子游、開展紅色教育研學等活動,深化人們對紅色文化的價值共鳴;依托革命紀念館、烈士陵園、名人故居等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激發群眾的奮斗精神。
聚焦志愿服務活動,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服務群眾的作用
開展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主要活動形式。應聚焦志愿服務活動,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服務群眾的功能。
建立縣、鄉、村三級志愿服務隊伍。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可組織和引導志愿者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有條件的鄉鎮、行政村可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志愿服務隊伍主要來自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尤其是涉農部門、宣傳部門、教育部門、文化和旅游部門的在職人員,以及鄉土文化人才、律師、文藝志愿者、大學生志愿者、創業返鄉人員等。
創設“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點”。整合現有基層公共服務陣地資源,打造群眾身邊的理論宣講、紅色教育、科技科普、文化服務等文明實踐陣地,開展點對點、面對面的文明實踐服務。
精準對接群眾服務需求。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精準化,組織志愿服務團隊制定志愿工作流程和服務清單,面向群眾開展“流動式”上門服務。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