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農服務譜新篇
——益陽供銷社系統深化改革助鄉村振興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邢玲
通訊員 郭軍 溫婧
提起供銷合作社,很多人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農資、農機銷售,或供村民購買日常生活用品等。
記者連日走訪益陽市供銷合作社系統,一股嶄新的氣息撲面而來。在干好商品流通老本行的同時,他們因地制宜培育典型,以點帶面深化改革,發揮聯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金融機構的橋梁紐帶作用,匯聚“農姓”家族成員力量,構建區域性綜合合作服務平臺,“聯結到戶、服務到戶”,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書寫新時代為農服務“老兵新傳”。益陽市“一縣一特色、一片一產業”風生水起,形成安化黑茶、南縣稻蝦、赫山蘭溪大米、桃江筍竹、沅江蘆筍蘆菇、資陽綠色休閑食品、大通湖大閘蟹7大優勢特色產業。
“三位一體”顯優勢
“何總,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最近有不少村民來跟我‘掛鉤’,要加入我們服務站呢。”去年12月15日一大早,南縣麻河口鎮德和村村民、晴河財富稻蝦種養綜合服務分站站長周建紅,給南縣晴河財富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理事長何亮打電話報喜。
2020年,周建紅將137畝農田交給晴河聯合社托管,成本低了、技術強了、產量高了、質量優了,綜合收入較2019年增長近30%。去年,他通過聯合社向南縣農商銀行貸款20萬元,種養面積擴大到248畝,賺了12萬多元。
周建紅加入的晴河聯合社,集生產、供銷、信用于一體,優勢凸顯。南縣供銷合作社參股,專業技術團隊提供稻蝦養殖全程托管服務,實行科學化、標準化、智能化生產;對社員生產的水稻、小龍蝦實行集中收購和銷售,在市場供大于求時價格兜底;北京郵儲銀行、華夏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本土三大涉農商業銀行攜手合作,春耕時為社員貼息貸款購買生產資料和農機,收購時可用小龍蝦、稻蝦米還貸。
看到周建紅依托聯合社賺了錢,村民們躍躍欲試。晴河聯合社在德和村成立晴河財富稻蝦種養綜合服務分站,周建紅任站長,2021年為3300畝稻蝦田提供綜合服務。
成立于2019年的晴河聯合社,目前服務范圍已覆蓋南縣12個鄉鎮,發展社員3.56萬戶,托管稻蝦種養面積12.8萬畝,共建標準化生產基地160個,稻蝦種養綜合服務及收購點230個。2021年,金融機構為入社的稻蝦種養戶授信2600萬元,提供貸款2000多萬元,社員每畝增收3000元。
基層組織“根基茁壯”,才能更好地興農富民。益陽市探索開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搭建平臺,為農戶提供金融、技術、信息、管理、農資直供、產品直銷等綜合服務。目前,該市供銷合作社系統共建立規范化縣級供銷合作聯社6家、鄉鎮供銷合作社80家、村級供銷合作社913家,發展全資、控股、參股、加盟企業70家,建成縣級惠農服務公司、鄉鎮惠農服務中心、村級惠農綜合服務社1116個,初步形成新型供銷合作社組織體系。
“互聯網+”闖天下
安化縣羊角塘鎮野鴨塘村村民夏立國,近幾個月忙得沒有歇氣,臉上卻堆滿了笑容。
“我聯合周邊村民發展油茶產業,2020年山茶油在網上賣了差不多3000萬元,2021年超過4000萬元。”夏立國說,依托安化廣聚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農村電商服務平臺,當地山茶油銷量連年增加。
安化縣供銷合作社與中國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合作,參股創建安化廣聚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現已建成1個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23個鄉鎮電商服務中心、433個村級電商服務站,電商服務和物流配送網絡體系覆蓋安化所有行政村(社區),村民在家門口將農產品放到線上出售,每月減少物流費用15萬元以上。該公司董事長張遞霆告訴記者,搭上電商快車,安化土特產熱銷,奎溪味道辣椒系列、和睦洋姜洋萵、安化臘制品、安化山茶油等6個特色農產品年銷售額均超1000萬元。
2020年初,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該公司開發“安化優選”本土線上同城配送平臺,開展“網上下單、無接觸配送”業務,累計配送各類生活物資300余噸、農資5800多噸、種子1.25萬包。2021年,中國建設銀行安化縣支行為“廣聚供銷”授信500萬元。
益陽市供銷合作社充分發揮農村流通主渠道作用,線下線上相結合,依托“互聯網+”構建電商服務和物流配送網絡體系,打通工業品下鄉、農產品上行“最后一米”,為農村居民生產生活提供便利。2021年1至11月,全市供銷合作社系統開展電子商務活動的企業達34家,實現電商銷售額12.3億元,同比增長14.6%。
減“白”護“綠”靚鄉村
塑料瓶、易拉罐放入自備的回收桶,拋秧盤和農地膜裝進車斗,菜梗菜葉等廚余垃圾運到村垃圾分揀站集中漚制……2021年12月14日上午,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桃江縣桃花江鎮石高橋村保潔員丁建民,將村民家門口藍綠兩色桶里的垃圾,分別安了“家”。
一年下來,丁建民回收的廢品能賣2000多元,政府配比獎勵1000多元,每個月還有1000多元工資。“自己手頭活泛了,村里環境越來越好了。”丁建民覺得這份“美容事業”很光榮。
在桃江縣鄉村,像丁建民一樣的保潔員共有983名。桃江縣供銷合作社積極投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構建以縣資源物質回收公司為龍頭、15個鄉鎮分揀中心為骨干、420個村級分揀站為節點的三級垃圾分類回收體系。制定鄉鎮分揀中心建設標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規章制度、廢舊物資回收目錄與價格,對全縣鄉鎮人居辦主任、分揀中心負責人以及保潔員定期培訓。2019年7月以來,縣資源物質回收公司累計回收處理農村廢棄物24278余噸、有毒有害物資20余噸,支付鄉鎮分揀中心低價值廢棄物回收補貼資金320余萬元。
為推進鄉村生態宜居建設,益陽市供銷合作社系統抓住“垃圾分類”這個切入點,充分發揮再生資源回收管理和經營網絡優勢,引導鄉、村兩級和村民參與減“白”護“綠”。全市建立可再生資源回收鄉鎮分揀中心58個、村級回收網點780個。2021年1至11月,農村生活垃圾、廢舊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等回收總量達33905.2噸,回收額達14.1億元、同比增長25.1%。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