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志輝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 教授
當前,我們正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各地方政府、各涉農部門、在農村創業的新農人,以及各類農村致富帶頭人,都積極投身到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當中。
從中央到地方都深刻認識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人才振興是關鍵。但是如何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以呼應和配合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展開,需要我們在工作實踐當中逐步摸索。
一、組織好農村帶頭人培訓是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工作重點
各級干部說,抓好鄉村振興,帶頭人是關鍵。有的村莊成為先進,最重要的經驗是有好的帶頭人。
農民說,我們村搞得好,主要是因為有好的帶頭人。搞得不好就會說村干部不行,尤其是村帶頭人不行。
這些工作中的實際反映揭示了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一個規律,即要在具體的村莊里面推動鄉村振興,做好各方面工作,離不開好的帶頭人。
那么,大家在看到鄉村振興帶頭人的重要作用之后,就會發現好的帶頭人非常少。有的人就從這點出發,認為鄉村振興很難推進,因為帶頭人很難找。帶頭人確實很難找,從現在的工作格局來看,大家普遍認識到當前農村基層干部隊伍能力不強,思想素質有待提高,對于解決突出的農村難題辦法不多,整體上尤其是村一級的帶頭人,普遍存在能力素質上的短板。因此,抓好鄉村振興必須培養好帶頭人,培養村帶頭人是鄉村人才振興的關鍵一環。
首先,帶頭人是可以培養的,而怎樣培養好鄉村振興的帶頭人,這是我們的重點。如果這個問題沒有答案,負面意見就會逐步占據上風,并逐漸形成對于鄉村振興工作等待、觀望甚至放任自流的現象。長此以往,對于黨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部署十分不利。
黨中央對如何有效地培養基層干部作出全面部署。高度肯定村級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在鄉村振興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提出,“健全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考核機制。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人、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是本地區鄉村振興工作第一責任人”。“五級書記”中最基層的一級就是農村基層黨組織。無論是從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數量看,還是從和農民接觸的全面性來看,村一級黨組織的帶頭人在鄉村振興中的地位都非常重要。
2021年1月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對于如何加強村黨組織書記的培訓也作出全面部署,提出“開展縣鄉村三級黨組織書記鄉村振興輪訓”。2021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其中對于推動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作出明確部署,要求“縣級黨委每年至少對村黨組織書記培訓1次,支持村干部和農民參加學歷教育”,足以說明黨中央對村帶頭人培訓的高度重視。
這里面隱含的一個判斷是,通過認真有效的培訓可以切實提高現有村帶頭人的能力素質。
二、農村帶頭人培訓的重點是傳遞鄉村振興的先行經驗
怎樣才能做好村帶頭人的培訓?對村帶頭人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培訓也有多種任務。那么,哪些內容是組織培訓的重點,需要著重強調?農村帶頭人培訓的重點是傳遞鄉村振興的先行經驗。
村帶頭人應該具備哪些能力?《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指出,“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撐”。“懂農業”指,對于從事農業農村工作應該具有全面的知識和能力,要掌握“三農”政策,熟悉農村情況,有能力、有措施、有辦法解決實際問題。有了知識和能力,在情懷上還要“愛農村”,對農村的本職工作能夠安身、安心、安業,用長期扎根農村、甘于奉獻、苦干實干的精神充實自己的本職工作。對農民也應該飽含深情,要“愛農民”,把農民群眾的利益擺在第一位,與農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斷創造美好生活。
“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是黨中央對于農村基層干部應具備的能力素質全面而簡潔的概括,也是非常高的要求。
《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提出更加具體的要求:“村黨組織領導班子應當由思想政治素質好、道德品行好、帶富能力強、協調能力強,公道正派、廉潔自律,熱心為群眾服務的黨員組成。村黨組織書記還應當具備一定的政策水平,堅持依法辦事,善于做群眾工作,甘于奉獻、敢闖敢拼。”可以看出對帶頭人的明確要求。
那么,怎樣能讓帶頭人具備這樣的能力?實際上現有的村支書培訓中,各地想了很多辦法。比如,政策能力的培訓方面,請各級政策制定部門的領導、專家來講解農村的各類政策;做群眾工作方面,從歷史和現實中群眾關切的主要問題出發,具體談做群眾工作的路徑方法。這些講解和分析真正轉化為村干部的能力還需要一個過程。村帶頭人參加完培訓,認真領會領導或專家的講解和分析,到能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潛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能力,這中間需要一定的時間。雖然這樣的培訓有一定效果,但是每個村的村情非常復雜,實施鄉村振興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也不同。
如何增強村帶頭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除了通過理論學習、政策宣講、黨史傳統的灌輸之外,仍需進一步摸索。
我在和基層干部的交流中感受到,在他們身邊就有很多做得好的村支書,就有很多發展得不錯的村子,每個縣甚至每個鄉都有工作走在前列、具有一定示范意義的村子。我認為,抓好村帶頭人對身邊經驗、身邊能人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我們能讓村帶頭人切實地把身邊榜樣的工作經驗、工作能力學到手,把身邊先進村、示范村的發展思路的精髓學到手,就為其結合自己村子的實際情況動員群眾實施鄉村振興,提供堅實基礎。
在普遍學習中央政策、上級部署之外,也要加強村帶頭人對身邊經驗的學習,切實提升其相關能力素質,開闊視野。所以,村支書培訓工作的重點是傳遞好鄉村振興的先行經驗。目前,已經有一些地方率先嘗試。在做村支書培訓時,各地普遍重視邀請先進村的村支書講授經驗,尤其是會邀請在本市或本省獲得各級政府承認同時在全國也非常有影響的先進村的代表。
這背后反映出大家已經開始逐步重視鄉村振興的先行經驗,開始主動挖掘、整理并傳播。但是那些排在最前端的經驗是最被看重的,各地培訓時普遍側重于將目光轉向那些獲得全國先進、全省先進的典型上。這些先進村確實發展得非常好,業績非常強,有些帶頭人是常年在支部書記崗位上工作特別出色的村支書。作為一般的村支書,從這些典型身上學習他們的經驗和能力,并將其應用于解決自己村的問題有一定難度。一般的村子面對的問題和設立的目標與先進村相比都有較大差距。這時候,容易造成巨大的落差感。在學習先進村經驗的過程中,就會感到自身條件不夠,各級支持不夠,學習到的更多是工作精神,而不是工作辦法。
所以,我們要明確抓好村支書的培訓,引導村支書學習那些在鄉村振興方面做得好的村子。但是要選什么樣的村子,要怎樣把先進村的經驗發掘好、傳遞好,這恰恰是目前還沒有引起各級培訓的組織者深入思考和努力實踐的問題,也是我要和大家一起學習的內容。
三、傳遞好先行經驗的前提是開發鄉村振興的深度案例
這部分內容解決的就是我們到底要學什么樣的村子,要怎樣總結這些村子的經驗。
全國各地都不乏先進村,但是先進村的經驗往往不容易擴散,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我們先來看看各級干部或群眾在這方面的議論和分析。
一個普遍的說法是先進村經驗確實好,但是學不了,主要原因是這些先進村的區位條件比較好,上級扶持資源比較多。這樣的看法導致人們在學習和傳播一些經驗時,首先產生質疑,認為可能是上級重金打造出來的,比如學習塘約道路。塘約是貴州在脫貧攻堅中涌現出來的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典型。在洪水沖毀基礎設施,整個村子陷入絕境時,村黨支部書記左文學帶領大家重走集體經濟道路,將村莊發展起來了。塘約道路成功最根本的經驗是什么?我們要實事求是、恰如其分、深入本質地分析這些典型村的經驗,這樣才能讓經驗可學、讓思路可信、讓先進經驗中存在的道理能夠被更多的村黨支部書記掌握。
就我對塘約道路的理解來說,上級扶持起了一定作用,但是最關鍵的還是村黨支部一班人團結帶領群眾、密切聯系群眾,把群眾最根本的利益和集體經濟組織的創新緊密結合在一起,創新能夠符合塘約村群眾愿望,也符合當地產業發展實際的行之有效的集體經濟的組織形式,從而把村莊的內部資源整合起來,更好地對接外部市場主體和上級政策扶持資源。密切聯系農村群眾,創新集體經濟的實現形式是塘約道路經驗的核心,而不是上級的扶持資源。
從外面看這些先進村的經驗,往往容易從發展的規模、上級的扶持等表象上總結。背后反映的是人們對于村莊發展思路的片面想法,認為制約農村發展的只有資金,把資金和產業項目視為鄉村振興最關鍵的條件。這樣對于先進村經驗的了解和分析就是不全面、不深入的,阻礙了人們對先進村經驗的學習。
還有一種比較片面的看法,完全把先進村的發展歸結到某個人身上,歸結到一個不可復制的帶頭人身上,認為這些先進村都有一個好的支部書記,但是這個支部書記的能力是不是天生就有的,是不是在發展這個村莊的第一步就具備了足夠的、完全的能力?如果我們深入到先進村的發展歷程中認真分析的話,就會發現多數先進村帶頭人的能力素質恰恰是在帶領這個村莊的發展過程中逐步積累起來的,帶頭人不是一開始就是帶頭人,而是在帶領群眾發展村莊的過程中逐步具備了帶頭人能力的。簡單歸結成一句話就是帶頭人是在帶頭中成長起來的。如果我們能夠正確看待帶頭人能力成長的過程,我們就會更加客觀地理解先進村的先行經驗,也就能夠推動先進村經驗向這些普通村莊擴散,引導這些普通村莊的村支部書記在學習先進村的過程中逐步成長為一個合格的村帶頭人。
把先進村的經驗僅僅歸結為外部支持的力量,尤其是政府的支持,把先進村的經驗歸結為一個能力不可復制、能力超凡的帶頭人身上,這兩種看法都是不客觀的,也沒有揭示出先進村的先行經驗。
先進村的先行經驗沒有更好得到復制與這兩種思想認識有關,也與其導致的一些片面做法有關。比如,把先進村的發展理解為就是要給足扶持資金和產業項目,導致一些地方政府在推動農村發展過程中過于依賴資金,甚至招商引資,向上爭取資金項目。但是匯集一定規模的資金和產業項目的做法并沒有起到普遍成效。
現在大家認識到帶頭人對于鄉村振興很重要,但是又感覺鄉村帶頭人的能力很難培養。這時候就會出現一種不良趨勢,會千方百計地要從農村外部找帶頭人,要從本村出去創業的人當中把這些能人勸回村,甚至從企業當中選聘帶頭人回村工作。
這個是解決帶頭人能力素質的一種辦法,但是如果大多數村莊都要通過這種方式來解決帶頭人的能力素質問題,又是不可實現的。就像要從資金項目的角度一下子就讓村莊發生重大變化一樣困難,要普遍從村莊外部向村莊輸出特別有能力的帶頭人,一方面這樣的目標很難達到,另一方面即使有這樣的帶頭人也會面臨著新的需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對于村帶頭人的培養要立足于對現有農村帶頭人的培養,要立足于提升現有村干部的能力素質,只有把現有村干部的能力素質提升上來,才能夠切實推進農村人才振興。
既然在發展中不乏先進村的經驗,且現有的農村帶頭人的能力素質可以通過學習先進加以提高,那為什么不通過切實組織好對現存鄉村振興先行經驗的學習來提升村帶頭人的素質?
擺在我們面前的不是要學那些“遠在天邊”,即與當地農村發展實際差別很大的經驗,而是要學習在我們身邊、在本土已經走出一定路子,顯示出一定發展前景的先行經驗;擺在我們面前的不是不切實際的期望,即來自上級政府的大量投入,而是要立足本地資源,在村帶頭人的組織下認真地充分發揮利用好自身資源優勢。
對于農村發展先行經驗的學習,如果我們將目光轉向本土經驗的話,就給我們開拓出了新的視野和思路,即要開發鄉村振興的深度案例。
什么是鄉村振興的深度案例?什么樣的先行經驗適合傳遞給村帶頭人?
第一,我們要立足于學習本土鄉村振興先行經驗。很多地方在鄉村振興培訓中,首先介紹了歐洲、日本的做法。為什么講這些經驗?他們認為這些國家和地區在鄉村振興方面已經取得成就的部分做法中有值得我們吸收借鑒的經驗。這種看法有一定道理,我們國家農村發展的政策思路也需要學習這些做得好的國家和地區,汲取某些有益的部分并體現在相關政策和法律中。但是把這些經驗直接傳遞給村支書,效果一定不好。這些國家發展鄉村的經驗產生于其本國的實際情況,而這些實際情況往往和中國有不一樣的地方。而且要能夠理解好國外鄉村振興的經驗,要求是很高的,同時要做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要進行轉化,使其和我們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其中需要做很多工作。兩個小時或半天的培訓要把這些問題解決好不太現實。對于村支書來說,整體理解一個國家或地區,在長達一二十年中發展鄉村的主要政策,對實際工作的啟發性也比較弱。
有些培訓也具體到一個村、一個鄉的范圍。比如,某些專家學者到日本某個村或某個町學習農協經驗、發展六次產業的經驗。雖然這些經驗更加具體化,但是和我們村莊面臨的土地狀況、農民素質和結構、市場狀況也有很大差別。即使是同樣的產品,比如,日本發展稻米品牌的經驗,能不能完全用到我們國家的稻米產區并創出品牌。雖然有一定啟發,但是我們必須辨析大量具體的差別,徒增學習的難度。
所以,最需要學的不是這些非本國的經驗。
我們把眼光轉向國內,優先要學哪些經驗?黨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多數時候,鄉村發展通過中央部署來推進,這是我們國家的優勢。由此帶來的現象是,會從國家層面推出鄉村振興的示范鄉鎮、示范村。這些典型會被媒體重點宣傳,這些經驗普遍為人所關注。當各地組織鄉村振興培訓時,也會優先想到這些示范村,但是這些村子的經驗只是一村一鄉的經驗,和具體組織培訓的某個鄉、某個村的情況可能有很大差別,這個時候仍然存在需要結合本地實踐學習的問題。
另外,目前對全國先進經驗的學習還做不到深度理解。授予先進,更多的是從工作業績的大小,從與原來情況的變化幅度來肯定工作成績。比如,塘約村的變化幅度非常大,成為全國矚目的典型。
同時,這些先進典型在各方面都做得非常好,也給正面臨具體問題的各村帶頭人的學習帶來一定難度。他們需要在先進村的成就背后深度理解其發展的核心經驗。
這些典型村在得到普遍宣傳以后,形成了一套固定說法,恰恰增加了對其發展歷程、具體機制等挖掘的難度。即使能到實地參觀學習,也往往不能得其要領。也就是說,先進經驗得到普遍推廣后,要學習到一些具體做法的難度還相對提高了。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客觀情況。
怎么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更加深度地挖掘全國先進典型的經驗;另一方面,轉向對身邊經驗的學習。
這里說的就是本土案例。對于要參加培訓的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帶頭人來說,這些本土經驗有面對情況的相似性、可以調用的資源和條件的相似性,以及在本地農民群眾思想狀態和能力要求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相似性。在具有這么多相似性的條件下發展起來的先進村,對于村帶頭人的啟發性更加明顯。如果我們把和普通村莊面臨相似條件的先進村的發展思路總結好,對于這些普通村莊的帶頭人來說就有了非常強的啟發性。
深度案例首先要選擇這樣的本土案例,利于激發普通村莊帶頭人的學習欲望,也易于通過探討得出與事實相接近的具有啟發性的經驗。
第二,聚焦本土案例應該有正確解讀的方法,要能展現其探路過程。
鄉村振興是非常難的工作,要面臨各類具體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個探索的過程。所以,在展示和分析時,一定要揭示出這些先進村面對的問題,以及他們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尤其是他們解決某類問題最核心的辦法是什么,要把這些展示好、分析好,傳達給普通村莊的帶頭人,要有問題、有過程、有辦法,這樣的案例才能夠作為深度案例在培訓當中使用。
這就對培訓的組織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這些深度案例做成探路案例,才具有深刻的啟發性。對于先進村的案例開發就要求培訓的組織者要深入到案例村莊進行大量訪談,要認真查閱歷年來的發展資料,也要同先進村的帶頭人以及帶頭人帶領的村黨組織和村委會的組成人員、村民代表、黨員代表等進行深入了解,把他們發展過程中最關鍵的步驟,尤其是如何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解決什么樣的問題等內容加以挖掘。換一種形象的說法是,要把對先行經驗的分析變成一個有故事的深度案例。故事可以呈現具體解決問題的情節,這樣的探路案例更容易學習和模仿。
第三,深度案例要具有深入的啟發性,要有人物、有思考、有啟示。要把在先進村的發展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的人物展現出來,首先是村帶頭人。在他周圍也有其他關鍵人物,比如,啟發他思路的上級領導、帶動他去解決某個問題的市場上的創業者、和村里發展有市場合作關系的外部市場主體等。通過帶頭人和周邊關鍵人物的互動,展現其在具體解決問題中的作為,有利于深入學習體會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思路。當我們這樣分析并能再現出上述過程時,這個分析就非常到位也非常可信了。
有了關鍵人物和關鍵選擇,我們還要對其背后的思考過程做展示,要告訴培訓對象,這些先進村的支書在面臨一些難題的時候,他們是怎么思考、判斷、分析的。他們也不是一下子就提出一套健全的方法和思路的,也是經過了試錯,經過了對不同解決方案的比對分析。展現這樣的思考和探索過程,會對普通村莊的帶頭人產生較強的啟發性。
同時,我們還要做出恰如其分的總結。要在經過大量案例分析和展示后,形成切合當地實際情況,使用當地語言表達,具有當地特色的經驗總結。當這樣的案例被推廣傳播后,才可能符合當地村帶頭人的理解習慣,才是適合傳遞給村帶頭人的。這樣形成的先進經驗,才真正成為先進經驗。因為無論是形成過程還是傳播過程,都具有先進性。
這里舉一個非常突出的例子。陜西西安附近的袁家村,成為鄉村旅游的網紅村,一年客流量接近六百萬。一個原來沒有旅游資源,距離西安的交通優勢也不是很明顯,自身也沒有特色鮮明的旅游景觀的普通村莊,通過發展小吃、旅游住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旅游產業鏈,成為發展鄉村旅游的標桿村莊。
正是因為看到袁家村起點普通,周邊就有很多要學袁家村的村莊,但是成功的寥寥無幾。我舉的例子不是學袁家村成功的例子,而是舉學袁家村經驗而不得的例子。這樣一個不是很讓人感到振奮的例子說明,對于先進經驗要進行深度剖析,把真正的經驗總結出來,這樣才能方便先進經驗的學習和復制。
看到學袁家村經驗而不得的現象,有人又得出了結論,認為袁家村的經驗不可復制。
一般來講,一個村子的經驗被別的村子完整復制是不可能的。袁家村經過十多年的奮斗,從沒有旅游資源變成一個發展鄉村旅游的標桿村莊,一定有一些具有真知灼見的辦法蘊含其中。這個辦法適用于和袁家村條件類似的村莊。但是這個產業的特點決定其具有一定的競爭性,如果要在離袁家村很近的地方復制出另一個袁家村,把客流都吸引過去肯定不可能。但是在具有相似條件、一定資源、周邊還沒有袁家村這樣做法的地方,能不能復制袁家村的經驗?我想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一個首要前提是找到袁家村解決同樣問題的方法,并分析得出方法路徑,以此來學習袁家村經驗當中與本村情況相符的部分,從而一定程度上復制袁家村的經驗。
不同人講就有不同的袁家村,什么是真正的袁家村?恰恰是鄉村振興深度案例所要解決的任務。從這個意義上看,傳遞好鄉村振興的先行經驗最重要的是深度理解先行經驗,才能將其開發成鄉村振興的深度案例,并為培訓所用。
四、如何更加有效地傳遞鄉村振興的先行經驗
對于村帶頭人來說,讓他們看到自己可學、可比、可復制的鄉村振興先行經驗非常重要。當我們有了一定數量的深度案例以后,還需要把這些案例使用好,即要更加有效地傳遞鄉村振興的先行經驗。
怎么組織好培訓?
第一,鄉村振興的先行經驗由誰來講。現在的普遍做法是由領導和專家講,講到實際案例也會請具體的帶頭人來講,但是很多時候是由寫這些經驗的專家學者講,甚至是由撰寫這些經驗的報告文學或新聞報道的記者來講。
然而對于鄉村振興先行經驗的最好講述者應該是創造經驗的帶頭人,也就是要由先進村莊的黨支部書記講。因為他們可以揭示出先進經驗中具有深刻啟發性的部分,可以深入展示這些經驗的產生過程。比如,在面對一個個比較棘手又比較關鍵的難題時,通過比對思路、組織資源,最終找到辦法,解決難題。
第三方總結的文本,往往忽略面對的具體問題,簡化解決問題時一波三折的探索過程。這些案例在總結時帶有明確的宣傳目的,聚焦于直接列出成熟的經驗。但是對于實踐者來說,恰恰是探索的過程最具有啟發性。
所以,由這些經驗的創造者來講是首選。但是這些村支書能不能把本村的故事講好?首先要肯定他們對自己創造的經驗有最深的體會。但是對于課堂這種情景的掌握,可能有一定的欠缺,需要培訓的組織者在這方面給予幫助。比如,幫助梳理講述的結構。講述內容要包括村落的基本情況,起步階段面臨的具體問題,探索中經歷的失敗,以及如何從失敗中總結教訓,如何與各種力量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如何化解反對意見等。要將不同階段的探索進行分門別類地總結,用有條理、易于理解的方式講述出來,并通過制作課件或視頻的方式,展現關鍵資料。
許多先進村莊都拍過宣傳片,但是宣傳片不能起到培訓效果。為培訓而制作的視頻應以解決具體問題為主線,以不同人的講述、關鍵做法的展示、專家點評相結合的方式來傳播先行經驗。
總結而言,先行經驗的創造者為主講人,再輔之以一定的教學幫助,這樣的培訓是可以見到實效的。
第二,組織對先行經驗學習的深入討論。先進村的帶頭人和普通村的帶頭人都處于同樣的位置,在工作中會面對相似的問題,同場討論時由先進村的帶頭人解答大家的困惑和問題,是非常必要的教學過程。
這樣的討論不應該成為教學的附屬過程,而是教學過程中的主要部分。在開發深度案例時,可以圍繞幾個關鍵問題提前請講授者做準備。對于討論問題的過程也要做仔細的研究和設計,可以先行調查了解當地普遍遇到的困難,以此啟發大家踴躍提問。先進村的支部書記可以結合自身狀況,給予具體的回答,不能回答的問題也可以一起討論。討論時,要輪流發言,將每個人的答案呈現在白板上,以此確保參與者能同時得到同樣的信息,避免出現反復糾纏于某個細節的情況,提高討論的效率。
第三,注重“傳幫帶”。課堂講授只是一個方面,組織先行經驗的創造者與普通村莊建立“傳幫帶”關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假如一個縣的培訓中推出了五個先進村,在講課結束后,可以讓先進村的支部書記各帶幾個村,與一般村莊的代表開展座談活動,擴大培訓的覆蓋面。
建立“傳幫帶”關系有助于及時溝通反饋,增強先行經驗傳遞的深度和廣度。這種方式使培訓不僅僅局限于集中培訓的幾天,而是擴展到全年、擴展到工作的不同階段,可以稱之為“后培訓”或與集中培訓相對應的“分散培訓”。在這個過程中,先進經驗就在更加具體的問題解決當中得到更深入的理解和運用。這也是有效傳遞鄉村振興先行經驗的重要方式。
總結而言,要由先行經驗的創造者來講述經驗,要組織深度有效的培訓,要讓先行經驗的創造者和這些經驗的學習者形成“傳幫帶”的工作關系,把經驗的傳遞落實到具體工作難題的解決之中。
(根據宣講家網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