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璞先生漫畫像。
楊新志/畫
謝璞兒童文學獎頒獎現場。
廖慧文
兒童文學是文學世界里不可忽視的一個門類,它天真質樸、充滿想象,具有童趣、原始之美。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可以跨越不同年齡審美取向,浸潤讀者的心靈。
近期,第二屆謝璞兒童文學獎在湖南省洞口縣頒獎。20篇作品獲大獎,30篇作品獲提名獎,8名編輯獲優秀編輯獎。
這是一個年輕的獎項,影響力正在日益增強。在頒獎儀式上,獲獎者和全國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溫習了獎項設立的初衷,也對當下兒童文學創作和發展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謝璞:一棵去年的樹
洞口三中的一角,矗立著一座銅像——一位老先生面帶微笑,凝望著校園,目光慈祥而莊重。這座銅像,是根據洞口三中的校友謝璞先生80歲生日的照片塑造的。
謝璞(1932—2018),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洞口縣高沙古鎮人。謝璞出身普通農家,高中期間開始文學創作。他一生筆耕不輟,尤以散文及兒童文學創作為世人所稱道。散文《珍珠賦》入選全國中學《語文》課本和大學中文教材,《二月蘭》《竹娃》《憶怪集》《血牡丹》等著作曾影響過幾代讀者。他還曾任湖南省文聯執行主席,培養、扶持了大批湖南乃至全國的文學工作者。
謝璞成名于上世紀70年代。成了專職作家之后,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是在洞口生活,寫下了許多充滿生活氣息和家鄉風情的文字。他始終凝視著這片土地,用文學之水澆灌著后來者。
“一篇《珍珠賦》,一束《二月蘭》,一團《姊妹情》,一脈《小溪流》,一群《小天使》,一縷《丁香夢》……”
提起謝璞,洞口人對他的作品和主編的刊物津津樂道。
行走在洞口三中的青蔥校園里,也常常可以聽到他的故事。還不時聽到同學們以歡快、清朗的聲音朗讀他的名篇,向這位“學長”致意——“二月蘭是開在黑墨油浸的泥土上的……”
湖南作家張效雄曾在大學時代聆聽過謝璞的文學講座。時隔40余年,張效雄仍對這堂課記憶猶新:“謝璞先生氣宇軒昂,嗓音洪亮,引經據典,妙語連珠。講到文學藝術的生命力和影響力時,他連聲發問:曹雪芹死了嗎?魯迅死了嗎?莎士比亞死了嗎?那神情那腔調那種不可置疑的語氣,至今還縈繞在我的耳畔,一直激勵著我投身文學創作的滿腔熱情。”
謝璞的小女兒謝然子說,謝璞曾開通過個人博客。她還記得,父親首先讓她在博客里寫下了這樣一行話:“祝福朋友們心靈的原野鮮花怒放,祝愿朋友們的生活像春天一樣的美麗。”
大自然最美。謝璞熱愛著自然中生機勃勃的一切,喜歡用自然中的生命打比方。謝然子說,盡管已經離去,但父親仍然像“一棵去年的樹”,發著屬于未來的光。
獎項:獻給未來的樹
“人要把得到的善意傳承下去,這樣,人間才會是朗朗乾坤。”
2018年,謝璞去世后,他的親人、朋友和學生們常常想起他掛在嘴邊的這句話。人們謀劃,要將謝璞的對世界的善意與他辛勤耕耘、念茲在茲的兒童文學事業傳遞下去——栽下一棵“獻給未來的樹”。
經過一年多的醞釀,2020年,謝璞兒童文學獎首次評獎。參評作品為短篇兒童文學原創佳作,涵蓋童話、寓言、小說、散文、童詩等。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400余位作者的來稿,各類參評的兒童文學短篇作品1000余篇(首)。
“我們對作者的地域不作要求。獎項立足湖南,面向全國,凡在湖南少兒報刊首發的佳作均可參評。”湖南省寓言童話文學研究會會長、謝璞兒童文學獎評委會負責人謝樂軍介紹,第一屆謝璞兒童文學獎就辦出了影響力,今年第二屆的評獎共收到來自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千余名作者的來稿,各類參評兒童文學短篇作品2000余篇(首)。
評委會主任、省兒童文學學會會長湯素蘭欣喜地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作家,老一輩作家如劉丙鈞,活躍的兒童文學創作界中青年作家,如安武林、雪野等,還有更年輕一輩的作家,都寄來高水平的稿子,保障我們評獎作品的質量。”
她介紹,評委會聘請作家、評論家、編輯擔任評委,對來稿進行了嚴格認真的三次評選并廣泛征求讀者意見,初評出入圍作品100篇,然后從全國組織專家學者對入圍作品進行審讀及打分、投票。“我們確保評獎的公益性質以及兒童文學作品積極的價值導向,我們從兒童文學擔負培養祖國未來一代的責任出發,來組織這個獎項的評選。確保評選的公益性,以及作品主題思想的積極向上。”
最終,8篇童話、5首(組)童詩、3篇小說、2篇散文、2則寓言,共20篇作品獲大獎,30篇作品獲提名獎,8名編輯獲優秀編輯獎。獲獎作者有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也有年輕的新作家,年齡覆蓋老、中、青年。
一次獲獎,對于作者的激勵巨大。“時間洪流滾滾向前,寫作宛如‘刻舟求劍’。我一定要停下匆忙的腳步,去警醒自己:在那么多別人賦予我的身份之外,我還是我自己,我還是一個寫作者。先愛自己,再愛世界。”此次童話獎獲獎者、青年作家袁妲表示,自己的作品是在忙碌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中“見縫插針”寫出來的。這次獲獎,讓她認真地審視自己的價值所在。
洞口縣土生土長的作家,首屆謝璞兒童文學獎小說類一等獎的獲得者謝長華動情地說:“由于我自小對謝璞先生的事跡耳熟能詳,并深深激勵著我,從而讓我堅定地走上了文學之路。30年前,我有幸進入省文聯由謝璞老師創辦的小天使報社工作后,更得到了老師的言傳身教,他不但為我指明了兒童文學創作的主攻方向,還對我的作品進行了點面俱到的扶植與點撥,讓我從此走上以文為生的道路。至今,我已出版長篇小說近30部,發表各類文學作品600余萬字,獲了全國各類獎項。半生相隨,一生追思,永遠感謝謝璞先生。”
討論:當下,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兒童文學?
湖南兒童文學發展很早。從黎錦暉的兒童歌舞劇、張天翼的童話,到謝璞主編的《小溪流》《小天使》刊物陣營,再到如今以湯素蘭、皮朝暉、鄧湘子等知名作家為代表的當代兒童文學作家群,形成了一個有歷史淵源、有影響力的兒童文學群體,展示出湖南兒童文學色彩斑斕、意蘊豐美的創作景象。
在頒獎現場,兒童文學專家和作者云集。他們如何看待當下的兒童文學創作?
“有些人認為,寫兒童文學就是把一個普通故事里的人物換成小動物就可以了。其實并不是那么簡單。”謝樂軍感慨。
本次獲獎童話《破爛熊的夢想》中,主人公破爛熊的職業是收廢品,但他樸實勤勞、樂于助人,身無余錢,心懷夢想。當夢想與現實發生沖突的時候,他選擇了良知與正義。該童話作者、知名作家皮朝暉談到,給孩子閱讀的兒童文學作品,應該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內容淺顯易懂,簡潔明快,童趣盎然。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在清淺的語言中,還蘊含著深刻的內涵。表面上“淺”,實際上“深”。
新作品存在的價值也在于回應時代。“作家是成人,作家的童年是過去的童年,跟當下兒童的童年是不一樣的。很多作家回憶自己的童年,寫以前的鄉村生活,這當然是很重要的題材。但現在跟過去相比,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孩子們的思想、生活和學習,跟以前的孩子不同。”他透露,在科技發達、城市化發展迅速的今天,自己在持續嘗試創作反映當下兒童生活的作品。
兒童需要深度閱讀嗎?答案是一定的。這對創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評委、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李紅葉說,兒童文學是為兒童精神成長打底的文學,是任何時代的兒童都能從中獲得信心和勇氣的文學,是在“更高的階梯上再現兒童的天真”的文學。與成人文學相比,它表現為另一種反映世界的方式,它要求創作者尊重童年,關懷兒童生存狀態,關懷人類的未來。
兒童是獨立的生命體。向外,他們要走向與他人、與社會、與廣闊的自然宇宙的連接,走向社會化,走向成熟;向內,他們要走向自我,走向人格的獨立與完整。兒童的世界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兒童文學不可以簡化、矮化這種復雜性。兒童文學并不回避對人生世相和個體生命感受的描寫,關鍵在于如何寫。再者,“兒童”是一個涵括較長年齡跨度的群體,不同年齡、不同成長經歷、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對文學的需求也是有差別的,兒童文學創作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她希冀:“當一個作家不再把兒童文學視為‘小’文學,而能夠將之視為一種‘大’文學來創作時,他的創作才能獲得我們所期待的廣度和深度。”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