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一代代中國青年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事業,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今天,我圍繞“一百年前,新青年致力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來,青年始終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先鋒力量”“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勇于擔當民族復興大任”三個方面,講述一代代中國青年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事業。
一、一百年前,新青年致力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
關鍵詞:新青年。當國家和民族出現危機時,青年往往是時代的最早覺醒者。1915年9月15日,陳獨秀在《青年雜志》的創刊號《敬告青年》中說:“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于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青年之于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人身。”因此,青年當是“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退隱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象的”。
少年強則國強。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民族危機空前,戊戌變法失敗,流亡日本的27歲的梁啟超寫作了在青年中極具影響的文章《少年中國說》。在梁啟超看來,“制出將來之少年中國者,則中國少年之責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與此世界作別之日不遠矣,而我少年乃新來而與世界為緣。”“少年中國”的概念開始沖擊一代愛國青年心靈,深植他們的內心。“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改變中國的命運靠誰?到中流擊水,全靠我少年,一代年輕的革命者在此激勵下走上了民族復興擔當的征程。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人民日報新媒體推出的建黨百年主題MV《少年》,在全國開始傳唱。奮斗百年,“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初心從未有改變,百年只不過是考驗,美好生活目標不斷實現。”
以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國。1916年,同樣是27歲的李大釗寫下了新文化運動中有巨大影響的文章《青春》。在“新青年”2卷1號《青春》一文中他盡情地謳歌了青春。他寫道:“宇宙無盡,即青春無盡,即自我無盡。惟真知愛青春者,乃能識宇宙有無盡之青春。惟真能識宇宙有無盡之青春者,乃能具此種精神與氣魄。惟真有此種精神與氣魄者,乃能永享宇宙無盡之青春。”他說:“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進前而勿顧后,背黑暗而向光明,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乘風破浪,迢迢乎遠矣,復何無計留春望塵莫及之憂哉?”在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看來,青春雖產于青年,然可賦予家庭、國家和民族、人類乃至地球和宇宙。2021年3月,《青春之我》在全國開始傳唱,“我來自少年中國,日夜追求青春之我。擔當民族復興大任,中華文化千秋閃爍。為民理想,為國志向,創新活力,熱情自強,永久奮斗,無懼無畏,蓬勃朝氣,乘風破浪……”
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人民英雄紀念碑基座上八幅浮雕反映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為抵御列強侵略英勇抗爭,實現國家獨立、民族解放而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反映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承革命先烈遺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初心。其中,有一塊浮雕反映的就是五四運動。
人民英雄紀念碑基座《五四運動》浮雕
我們來看《五四運動》浮雕,背景是天安門和紅旗,中心人物是一男一女兩個青年學生。男青年向右側身握拳振臂,義憤填膺地大聲呼喊;女青年走進人群散發傳單,其余的人群聚集在中心人物的周圍。雖然浮雕中沒有硝煙和戰火,也沒有扛槍打仗的人民群眾,但是,仍然讓人強烈地感受到那群青年熱烈奔放的豪邁激情和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首歌曲——《五四紀念愛國歌》。1924年5月4日,在紀念五四運動五周年之日,由愛國知識分子趙國鈞作詞、蕭友梅作曲創作。這首歌壯懷激烈,豪情萬丈,展示出五四熱血青年的英雄氣概和為中華民族“外爭國權,內懲國賊、重振河山”的斗志。
五四運動以后,少年之心激蕩中華,青春之風吹拂九州,由青年革命先知所帶來的強大少年青春氣質開始向整個國家滲透,開始改變這個民族、國民和政黨,百年精彩由此揭開,古老中國垂垂老矣的形象開始改變,中華文化的世界魅力開始恢復!
二、一百年來,青年始終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先鋒力量
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一代代中國青年把奮斗融入黨和人民事業,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
為什么青年能成為先鋒力量呢?我認為,第一,青年體力是最旺盛的,這是先鋒力量的生理因素;第二,青年腦力是最活躍的,這是先鋒力量的心理因素;第三,青年人理想高遠,這是先鋒力量的社會因素。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關鍵詞:犧牲。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廣大青年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舍生忘死、英勇奮斗,用生命和熱血撰寫了愛國救亡的壯麗篇章。
在革命斗爭中,數以百萬的中國共產黨人拋頭顱、灑熱血,作出了巨大犧牲和奉獻。有人說,“長征,實際是由一群孩子來完成的”。紅軍將領的平均年齡僅25歲。如果以長征開始時計算開國將帥的平均年齡,9位元帥為36.5歲,8位大將為31.7歲,48位上將為25.9歲,157位中將為23.8歲。主力紅軍的長征隊伍里,約54%的戰士在24歲以下,甚至還有9-12歲的少年。據民政和組織部門統計,從1921年7月1日到1949年10月1日,可以查到姓名犧牲的中共黨員就有370多萬,也就是說,在這一萬多個日子里,平均每天就有370名中國共產黨人獻出了生命。
李大釗曾說:“人生的目的,在發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為發展生命必須犧牲生命的時候。因為平凡的發展,有時不如壯烈的犧牲足以延長生命的音響和光華。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
我們來欣賞一首歌曲——《犧牲已到最后關頭》。1936年,民族危亡迫在眉睫,麥新憤然命筆,寫出了“向前走,別退后,生死已到最后關頭”的歌詞。在一次救亡示威游行之后,麥新同作曲家孟波共同推敲譜成了這首《犧牲已到最后關頭》。這首歌節奏堅實,富于動力,音調雄渾,氣概豪邁,很快唱遍全國,鼓舞人們奔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戰場。
大家聽出來了嗎?犧牲是一種價值,犧牲是偉大的。而在犧牲者中,很多都是年輕人。
(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關鍵詞:突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廣大青年為保衛和建設新中國,不怕犧牲、甘于奉獻,把最美的青春奉獻給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新中國成立后,為使新中國快速擺脫一窮二白的面貌,廣大青年響應黨“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把青春獻給祖國”的偉大號召,投身到生產建設中去,奉獻聰明才智、青春年華,成為激情燃燒歲月中最亮麗的風景線。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各條戰線、各行各業都躍動著青年們奮斗爭先的身影。在突擊上,北京走在全國最前面。
1954年1月13日,我國第一支青年突擊隊——木工青年突擊隊在北京展覽館工地正式成立。突擊隊是在自愿的基礎上,選擇18名技術較好的青年團員組成。
1955年8月23日,全國第一支青年墾荒隊——北京青年志愿墾荒隊成立。第一批青年志愿墾荒隊由60名男女青年組成。
北京青年志愿墾荒隊到達祖國北部邊陲黑龍江蘿北縣后,全體墾荒隊員在嘟嚕河畔的荒地宣誓:堅持到底,不做逃兵,要把邊疆變家鄉!經過一年艱苦奮戰,墾荒300畝,生產糧豆140噸,上繳國家70噸。
如今,北大荒經過70多年的開發建設,已建成我國耕地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綜合能力最強的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和糧食戰略后備基地,成為我國國有農業經濟的主力軍、農業領域的國家隊,被譽為“中華大糧倉”。
(三)改革開放新時期
關鍵詞:創新。改革開放新時期,廣大青年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解放思想、銳意進取,譜寫了一曲曲改革創新的青春奮斗之歌。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之后,全社會煥發出勃勃生機,廣大青年唱出“八十年代的新一輩”的豪言壯語,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勇立時代潮頭。改革開放為廣大青年大展身手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他們迸發出空前的建設熱情,積極參與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長征’”“爭當新長征突擊手”等活動之中,推動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這里就要談到北京中關村,它是中國高科技產業中心,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第一個國家級人才特區,是我國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田。
(四)新時代
關鍵詞:擔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廣大青年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自信自強、勇于擔當,在各個領域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大地。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中國青年沒有退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這次抗疫斗爭中,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現令人欣慰、令人感動。參加抗疫的醫務人員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他們有一句話感動了中國:2003年非典的時候你們保護了我們,今天輪到我們來保護你們了。長輩們說:‘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難、不懼犧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展現出青春激昂的風采,展現出中華民族的希望!讓我們一起為他們點贊!”
在脫貧攻堅戰場上,處處都能看到青年的身影。全國累計派出的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大多是青年,他們把貧困群眾如期脫貧視為最大的責任,把困難群眾過上好日子當作最大的幸福。他們中間有放棄大城市工作機會、主動請纓到貧困村任第一書記、把生命奉獻給脫貧攻堅事業的黃文秀。
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中國青年用犧牲、突擊、創新、擔當等強烈音符,演奏了最為壯麗的青春之歌。一代代中國青年把奮斗融入黨和人民事業,因犧牲而成為先鋒力量,因突擊而成為先鋒力量,因創新而成為先鋒力量,因擔當而成為先鋒力量。
三、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勇于擔當民族復興大任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在新的征程上,青年要努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新的力量。
(一)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遠大理想
青年的理想信念關乎國家未來。青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青年志存高遠,就能激發奮進潛力,青春歲月就不會像無舵之舟漂泊不定。正所謂“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青年的人生目標會有不同,職業選擇也有差異,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才能更好實現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離開了祖國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賞都會陷入越走越窄的狹小天地。
(二)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熱愛偉大祖國
孫中山先生說,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樣愛國”。一個人不愛國,甚至欺騙祖國、背叛祖國,那在自己的國家、在世界上都是很丟臉的,也是沒有立足之地的。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是心之所系、情之所歸。對新時代中國青年來說,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
(三)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擔當時代責任
時代呼喚擔當,民族振興是青年的責任。魯迅先生說,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難而上、挺身而出的擔當精神。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擔、勇克難關、勇斗風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能充滿活力、充滿后勁、充滿希望。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剛健勇毅,勇立時代潮頭,爭做時代先鋒。一切視探索嘗試為畏途、一切把負重前行當吃虧、一切“躲進小樓成一統”逃避責任的思想和行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也是難以真正獲得人生快樂的。
(四)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勇于砥礪奮斗
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民族復興的使命要靠奮斗來實現,人生理想的風帆要靠奮斗來揚起。沒有廣大人民特別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繼、艱苦卓絕的接續奮斗,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今天,更不會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明天。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歷經苦難,但沒有任何一次苦難能夠打垮我們,最后都推動了我們民族精神、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升華。今天,我們的生活條件好了,但奮斗精神一點都不能少,中國青年永久奮斗的好傳統一點都不能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必然會有艱巨繁重的任務,必然會有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特別需要我們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奮斗不只是響亮的口號,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每一項職責中見精神。奮斗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往往荊棘叢生、充滿坎坷。強者,總是從挫折中不斷奮起、永不氣餒。
(五)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練就過硬本領
青年是苦練本領、增長才干的黃金時期。“青春虛度無所成,白首銜悲亦何及。”當今時代,知識更新不斷加快,社會分工日益細化,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這既為青年施展才華、競展風采提供了廣闊舞臺,也對青年能力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不論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還是擔當時代的神圣使命,青年都要珍惜韶華、不負青春,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內在素質,錘煉過硬本領,使自己的思維視野、思想觀念、認識水平跟上越來越快的時代發展。
(六)新時代中國青年要錘煉品德修為
人無德不立,品德是為人之本。止于至善,是中華民族始終不變的人格追求。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僅要在物質上強,更要在精神上強。精神上強,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青年要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不斷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遠。面對復雜的世界大變局,要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不人云亦云、盲目跟風。面對外部誘惑,要保持定力、嚴守規矩,用勤勞的雙手和誠實的勞動創造美好生活,拒絕投機取巧、遠離自作聰明。面對美好歲月,要有飲水思源、懂得回報的感恩之心,感恩黨和國家,感恩社會和人民。要在奮斗中摸爬滾打,體察世間冷暖、民眾憂樂、現實矛盾,從中找到人生真諦、生命價值、事業方向。
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大多數都是在青年時代就滿懷信仰和豪情加入了黨組織,并為黨和人民奮斗終身。黨的隊伍中始終活躍著懷抱崇高理想、充滿奮斗精神的青年人,這是我們黨歷經百年風雨而始終充滿生機活力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國共產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始終代表廣大青年、贏得廣大青年、依靠廣大青年,用極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確保黨的事業薪火相傳,確保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把青年一代培養造就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戰略任務,是全黨的共同政治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各級領導干部以及全社會都要充分信任青年、熱情關心青年、嚴格要求青年,關注青年愿望、幫助青年發展、支持青年創業,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有決心為青年跑出一個好成績,也期待現在的青年一代將來跑出更好的成績。衷心希望新時代中國青年積極擁抱新時代、奮進新時代,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的奉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讓我們在百年大黨新時代形象之歌——《青春之我》的音樂中,結束本場宣講報告會。
(根據宣講家網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