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并精辟概括偉大建黨精神,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講話中提到的偉大建黨精神,是我們黨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它不是憑空產生的,也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在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創建實踐中孕育形成的。
一、偉大建黨精神的基本內涵
偉大建黨精神是對建黨實踐的科學總結,共有4句話、8個詞、32個字,其中每一句話、每一個詞都有著深刻的理論內涵。
第一句,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從理論和信仰上構建中國共產黨人之自信。堅持真理,堅持的是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堅守理想,堅守的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要信先要知,有知才有信。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經歷了由一種思潮或思想理論發展成為中國革命指導思想的歷史過程。實際上,這就是由知到信的過程。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就先有了一批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正是他們鉆研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并在此后不斷傳播馬克思主義真理,才能出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也才有作為這種結合產物的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這標志著中國共產黨人完成了由知到信的過程。可見,中國共產黨自創立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把實現共產主義確立為最高理想,自此從未改變。
第二句,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從人民解放和人民幸福、民族獨立和民族復興的發展目標上規定中國共產黨人之行為。踐行初心、擔當使命,是承接堅持真理、堅守理想,是從知信層面轉化為行動實踐的集中體現。我們黨的初心使命與理想信念是內在統一的。我們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并把它貫穿于建黨百年以來各個階段的全部歷程。在歷史的長河中,遠至羅馬帝國的崩潰,近至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無不與背離人心、喪失人心密切相關。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先鋒隊。一百年來,不管形勢和任務如何變化,不管遇到什么樣的驚濤駭浪,我們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不管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斗。
第三句,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從主觀精神上規定中國共產黨人之意志。踐行初心、擔當使命,需要有主觀上的斗爭精神和犧牲精神。要知道,有斗爭就會有犧牲,只有不怕犧牲,才能英勇斗爭。一百年來,無數中國共產黨人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拋頭顱、灑熱血,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舍生忘死的英雄模范、向死而生的仁人志士。比如,大革命失敗后,有30多萬優秀中華兒女倒在了反革命的血雨腥風之中,當時黨員人數由近6萬人銳減到1萬多人。長征過程中,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出發時,總人數約20萬人,最后到達陜、甘地區時,只剩下五六萬人,犧牲15萬人,平均四個人只有一個人到達陜北。犧牲最大的中央紅軍,出發時8.6萬人,而到達陜北時只有不到7000人。就是在當今時代,也有1800多名同志犧牲在脫貧攻堅一線,將生命定格在了脫貧攻堅征程上。
第四句,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從價值取向上明確中國共產黨人之情感。情感是歷史的產物,需要歷史的積淀。穩定的情感,實際上是一種內在價值取向的外在體現。這里講的情感主要強調的是個體黨員對黨和人民的關系,指的是個體黨員對黨對人民內在的價值規定和精神的恒久特質,用兩個字表述就是“忠誠”,既要對黨忠誠,也要對人民忠誠,即“不負人民”。要注意,忠誠不是盲目的愚忠,而是建立在堅持真理的基礎之上的,是共產黨人科學世界觀和理想信念的體現。對黨忠誠,是中國共產黨人最基本、最起碼的要求。黨的一大黨綱、黨的二大通過的第一部黨章以及一直以來的入黨誓詞中對“對黨忠誠”都有明確要求。如果對黨沒有這種忠誠,而是離心離德,那就不可能在困難面前英勇斗爭和犧牲奮斗,那么參加革命就成了投機,甚至在危險時刻背叛黨。對黨的忠誠與對人民的忠誠是完全一致的。我們黨始終代表著人民利益,而作為一名忠誠的黨員就一定會不負人民。忠于黨、忠于人民,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忠誠于黨、為民造福,是中國共產黨人至真至善的“大德”。
二、偉大建黨精神的歷史意義
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在探索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過程中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其歷史意義主要體現在: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在百年來所創造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中,不僅錘煉出我們黨最鮮明的特質和特點,而且還涵養并構筑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在這些精神力量的凝聚和感召下,我們黨越來越成為中國人民的主心骨,而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的被動局面也徹底改變,變得越來越主動。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化偉大建黨精神之力量為改造中國之物質力量,經過28年浴血奮戰,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了中國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實現了中國高度統一和各民族空前團結。也就是說,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黨錘煉出浴血奮戰、百折不撓的精神特質和政治品格,形成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照金精神、東北抗聯精神、南泥灣精神、太行精神(呂梁精神)、大別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區精神、張思德精神等一系列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化偉大建黨精神之力量為改造中國之物質力量,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由農業國向工業國過渡,并逐步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僅站起來了,而且穩穩地站住了。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黨錘煉出自力更生、發憤圖強的精神特質和政治品格,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紅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壩精神、“兩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西遷精神、王杰精神等一系列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化偉大建黨精神之力量為改造中國之物質力量,大力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從實行家庭聯產承包、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取消農業稅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從興辦深圳等經濟特區到成功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從搞好國營大中小企業、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到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從單一公有制到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和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前無古人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到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我們成功開辟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向富起來的偉大飛躍。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黨錘煉出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的精神特質和政治品格,形成了改革開放精神、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青藏鐵路精神、女排精神等一系列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化偉大建黨精神之力量為改造中國之物質力量,統攬“四個偉大”,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依規治黨、形成比較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戰勝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明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安排,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黨錘煉出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的精神特質和政治品格,形成了脫貧攻堅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學家精神、企業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絲路精神等一系列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
三、偉大建黨精神的當代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偉大建黨精神和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是我們黨最大的精神創造和寶貴的精神財富。一百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之所以能夠用幾十年時間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創造令世界驚嘆的發展奇跡,就是憑著偉大建黨精神及其涵養出的革命加拼命的精神。這些寶貴精神財富跨越時空、歷久彌新,集中體現了黨的堅定信念、根本宗旨、優良作風,凝聚著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犧牲奉獻、開拓進取的偉大品格,深深融入我們黨、國家、民族、人民的血脈之中,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
如何使形成于中國共產黨創建實踐中的偉大建黨精神繼續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發揮其思想價值,是我們學習、研究、宣傳偉大建黨精神的一個重要目的。偉大建黨精神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我們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是要全面深入貫徹到立黨興黨強黨的各個環節,使其成為新時代、新征程中推動我們繼續前進的精神之源,繼續照亮我們新的趕考之路。換句話說,我們要用黨在百年奮斗中形成的偉大精神滋養自己、激勵自己,以昂揚的精神狀態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
百年歷史發展證明,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新的征程上,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要求增強中國共產黨人的理論自信。首先,要深化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理解,深化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增強理想自信。其次,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再次,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百年歷史發展證明,牢記和踐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是貫穿我們黨百年奮斗史的一條紅線。新的征程上,踐行初心、擔當使命,要求進一步規范中國共產黨人的行為。首先,我們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站穩人民立場,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其次,我們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再次,我們要以黨的創新理論滋養初心、引領使命,在嚴肅黨內政治生活中錘煉初心、體悟使命,把初心和使命變成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氣神和埋頭苦干、真抓實干的原動力。
百年歷史發展證明,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斗爭、勇于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風骨和品質。新的征程上,不怕犧牲、英勇斗爭,要求進一步強化中國共產黨人的意志。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越是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越不會一帆風順,越充滿風險挑戰乃至驚濤駭浪,我們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其次,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始終居安思危,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再次,我們要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逢山開道、遇水架橋,勇于戰勝一切風險挑戰。
百年歷史發展證明,對黨忠誠,是中國共產黨人首要的政治品質。3月1日,2021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我們黨一路走來,經歷了無數艱險和磨難,但任何困難都沒有壓垮我們,任何敵人都沒能打倒我們,靠的就是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對黨忠誠,就是對人民忠誠;對黨負責,就是對人民負責。新的征程上,對黨忠誠、不負人民,要求進一步提升中國共產黨人對黨對人民的情感。
首先,要旗幟鮮明講政治,做到對黨的信仰忠誠、對黨的組織忠誠、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忠誠。要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要不斷“補鈣強骨”,勇于自我革命,全面從嚴治黨,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確保黨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
過去一百年,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現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又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體黨員發出號召,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繼續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
(根據宣講家網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