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趙雙午:中國雜技家協會副主席,湖南省文聯副主席,湖南省雜技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黨總支書記、董事長。
劉夢宸:現代舞者,北京舞蹈學院藝術學碩士,北京舞蹈學院青年教師,國家藝術基金人才扶持項目獲得者,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訪問學者。
本版照片均為資料照片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楊 丹
這是一部關于青春、成長、生命的新雜技,回歸起點,顛覆傳統。
這是從傳統中來,走出了現代感,還將走向未來的新雜技劇場。
每個人的青春都有獨屬自己的名字,你的青春叫什么?透過舞臺,讓我們一起找尋青春的另一個名字。
原來雜技還可以這么演
東方欲曉。一道炙熱的光束映入眼前,穿過那束光,越過那道門……眺望,仿佛曙光就在前方,是生的希望,卻道阻且長……
攜著勇氣和信念,朝著光和夢想的方向,我們追逐、奔跑、跌倒、成長、再出發。
8月9日晚,由湖南省演藝集團出品,湖南省雜技藝術劇院創作演出的《青春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在湖南大劇院成功試演。在力與美,驚險與贊嘆,敘事與抒情中,77分鐘的節目給了觀眾一個全新的感受:原來雜技還可以這么演!
9月9日晚,《青春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參加“湘”遇系列·寧夏第三屆湖南文化周,在寧夏人民院場演出,獲得了當地觀眾的熱情歡迎。
10月15日晚,《青春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將在湖南大劇院正式公演。
這是一部美好真實且治愈人心的舞臺劇,這也是一臺突破傳統概念破圈呈現的新雜技劇場演出。
該劇匯集了編劇、總導演劉夢宸,視覺總監任冬生,服裝設計阿寬,作曲石一岑,舞美設計王立峰等國內頂尖劇目創作團隊,也是湖南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劇目。
近日,記者對話藝術總監趙雙午以及編劇、總導演劉夢宸,感受“青春”背后的故事。
雜技的未來在創新
湘江周刊:趙團長好,《青春還有另外一個名字》本月15日就與觀眾正式見面了。我非常有幸在8月9日的試演中,提前看了這個節目。這個創新的新雜技,打破了人們對傳統雜技的觀感。請問,它跟以往的雜技劇有什么不同?或者說,它的創新點在哪里?
趙雙午:這個劇的創新點在跨界融合。它不像傳統雜技那樣以炫技為主,而是更加強調作品的情感表達,更注重與觀眾形成情感共鳴。我們大膽地運用現代舞的編創方式對傳統的雜技技術進行結構、重組,形成一些能表達情感的新技術形式,然后將紀實影像搬上舞臺,相互作用,最終呈現出作品想要表達的意境。
湘江周刊:這個節目想向觀眾傳達一個什么主題或理念?
趙雙午:我們想通過一種青春的力量,表白青春。每個人的青春都有獨屬自己的名字,也都會遇到迷茫和困境,但最終都要勇敢面對,并鼓起勇氣往前走。
湘江周刊:你是湖南省雜技藝術劇院(原湖南省雜技團)的當家人,能簡單介紹一下近年來湖南雜技的成績嗎?
趙雙午:我們始終堅持守正出新,堅持走創新發展的道路。想辦法做點新的東西,創作辨識度高的作品,形成自己的風格,一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近年來,我們團創作演出的雜技作品有:雜技主題情景劇《芙蓉國里》、原創雜技劇《夢之旅》、雜技兒童劇《森林奇境》、跨界融合舞臺劇《加油吧,少年!》,以及雜技節目《絲路芳華——柔術造型》《荷韻——單手倒立》,滑稽節目《小夫妻》等。并兩次入圍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獲得湖南省精神文明貢獻“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雜技“金菊獎”、烏克蘭國際雜技節“金栗子”獎。這幾年的國際演出也一直在刷新紀錄,其中《夢之旅》國際巡演達600多場。
湘江周刊:演出中,那些傳統的技巧、精彩的絕活都還在,如柔術、疊人、車技、鉆圈、抖空竹、爬桿,可感覺又不再是原先心目中的雜技了。綜合性非常強,充滿了現代感。這是不是以后雜技的發展方向?
趙雙午:確實,我們在這個劇里嘗試了一些新的雜技形式,所以我們稱之為新雜技。不能說這就是雜技以后的發展方向,但可以說這會是未來雜技發展多方向中的一個方向。如果說湖南雜技能為全國雜技探索出一個方向,這是我們的貢獻,也是我們的榮幸。
其實我們過去看到的雜技形式也是前輩們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繼承傳統并創新發展而來的。那么今天我們這一代人依然要接好創新這個接力棒,讓傳統雜技緊跟時代潮流,順應社會需求。
湘江周刊:雜技的未來會是什么樣子?有人說許多行業會被高科技取代。如果高科技打破了人所能挑戰的身體極限,雜技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趙雙午:這個話題一度在雜技圈內爭論得很熱烈。這段時間以來,隨著這個劇的試演成功,漸為人知,我也就這個話題和很多圈內圈外的朋友進行過深入的探討。
科技的進步肯定會對雜技造成很大的沖擊,這個毋庸置疑。打個比方,未來機器人翻跟斗會比人翻得更快更多,看起來更驚險。雜技是一門挑戰極限的藝術,智能時代可能會顛覆我們的“極限”概念。所以我們不能只停留在身體的極限上,而要擴展到更高的精神層面。讓炫技的雜技變成走心的雜技,或許未來的路才會更寬廣。如果只有技術肯定就會被高科技所取代,所以我們的節目還必須有情感,有故事,所以我們要不斷探索,不斷創新。
我對雜技是有信心的,它從傳統中來,走出了現代感,還將走向更廣闊的未來。
致敬青春 禮贊雜技
湘江周刊:不管什么藝術門類,創新總是很難并充滿挑戰性的。在這個節目的創排過程中,我們碰到一些什么困難,又是怎么去克服的?
劉夢宸:這是一部講述每一個渺小且又偉大的生命個體的作品。我們試圖在形式上以雜技語言為本體,將傳統雜技的技術進行提煉、解構、重組、再編創,力圖創作一部在形式上創新,但在情感上樸實并普世的新雜技劇場。
困難肯定是有很多,因為我們總是在一次次挑戰極限。他們講我在排練場特別兇,工作中與生活中差距特別大。我要求確實很嚴格。演員們哭過,我也哭過。我大哭過三四次,小哭過無數次。有幾次直言要“分手,決裂,排不下去了”。這個哭,有感動的哭,有受傷的哭,有未能完成理想中的動作焦慮的哭。好在我們最終都堅持了下來。
湘江周刊:“青春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這個名字非常文藝,乍一聽似乎和傳統的雜技搭不上邊。為什么會取這樣一個名字,是主題的需要還是另有故事。
劉夢宸:“青春還有另外一個名字”的誕生是一場緣分。13年前,我曾在北大講堂,聽過一句話“年輕人你們沒有什么害怕的,因為青春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勇敢”。當時我的眼淚就下來了,那個時候我就想未來一定會以這個名字創作一個作品。但這個念想一直就埋在心里,一直沒有契機去實現它。直到我與湖南雜技,與趙雙午團長相遇,碰撞出這個新雜技劇場。
我覺得,它們是屬于彼此的。做這個劇,要創新,本來就需要莫大的勇氣。湖南人是敢為人先,可以革自己的命的。趙團是勇敢的,所有演員們是勇敢的,我自己,雖然不是湖南人,也是勇敢的。
這個劇可以說是我們共同完成,互相成就。趙團給予了我很大的創作空間,我也是非常投入進去,不僅是投入專業,更有情感。我們彼此很珍惜,最終達到了雙向給予、雙向獲得的效果。
湘江周刊:在演出開始前,幕布上,是一扇門的巨幅照。這扇門有一個特別的意義嗎?
劉夢宸:我一直以為雜技演員都是超人,從生下來就跟我們普通人不一樣。但當我真正接觸了他們,見證并共同經歷了這份創作后,我才知道他們也只是普通人,只是做了普通人不會做的事。我很慶幸有這場緣分,讓我的世界開了一扇門。而這扇門,是藝術和真誠帶我進去的。
湘江周刊:我注意到這個節目的提法是新雜技劇場,而不是新雜技劇。請簡單介紹一下這其中的區別。
劉夢宸:劇場這個概念應該是來自舞蹈界,代表人物有德國的皮娜·鮑什,它運用舞蹈以及戲劇表演與各類視覺藝術交融,它強調這是一種劇場方式,是不同于“劇”的概念。它要表達的是與當代現實生活相關的故事或經驗,但重點不在連貫地講述,而是以蒙太奇式的剪輯、拼貼在多重時空中進行解析、重構,在音樂使用上不講求原則,是典型的表現主義一類。
讓我們永遠青春!永遠熱淚盈眶
青春還有另外一個名字,是什么?是希望,像一束微光,奮力沖破黑暗;是迷茫,在不斷尋找,卻迷失了方向;是堅持,跌倒了失敗了,爬起來再出發;是勇敢,要敢于挑戰,去乘風破浪;是成長,風雨后可見彩虹,耕耘后終有收獲……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當劇終,所有演職人員走上舞臺深鞠躬謝幕,許巍的《完美生活》在劇場大聲唱響:青春的歲月,我們身不由己,只因這心中,燃燒的夢想……熱情的觀眾們和著節拍,雷鳴般的掌聲一浪高過一浪時,我想,每個觀眾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正如,現場一位“00后”觀眾響亮的回答:“我的青春不能‘躺平’和‘內卷’,青春應該是奮斗。”
讓我們永遠青春!永遠熱淚盈眶!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