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課是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同時,黨課也是每位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加強黨性修養的“必修課”。領導干部講黨課,宣講馬克思主義,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解讀每一階段國際國內的時事政治,是我們黨長期以來形成的光榮傳統和政治優勢。同時,也是堅持從嚴治黨的一個重要法寶。
黨課怎樣講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取得實效?讓我們一起來重溫中央領導的黨課。本期報告著重以毛澤東同志、鄧小平同志、習近平總書記講黨課為例,帶領大家一起賞析、體味、學習他們講黨課的技巧,了解他們不拘一格的黨課形式、博大精深的黨課內容、高超靈活的授課藝術,以及高屋建瓴的理論指導。從而提高黨員干部講黨課的素養,使每一位黨員都能進一步提高黨性修養,并轉化為推動工作、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本期報告著重闡述三個部分:第一,重溫中央領導講黨課;第二,學習中央領導講黨課;第三,中央領導講黨課的啟發。
一、重溫中央領導講黨課
首先,讓我們一起重溫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同志是如何講黨課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博古通今、高瞻遠矚。在他們當中,毛澤東同志無疑是講黨課的高手。他特別善于根據教育對象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語言內容和表達方式,有的放矢、對癥下藥,能夠激起受眾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他特別強調:“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看菜吃飯,量體裁衣。”他指出:“教員不根據學生要求學什么東西,全憑自己教,這個方法是不行的。”
1926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廣州舉辦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其中一堂課,他在黑板上畫了一座寶塔,并對大家講,“你們看,最下層是塔基,有工人、農民,還有小資產階級,人數最多,受壓迫和剝削最深,生活最苦;壓在他們上面的一層,是地主階級、買辦階級,人數不多;再上一層是貪官污吏、土豪劣紳,人數更少;更高一層是軍閥;塔頂是帝國主義。”“壓迫、剝削階級雖然很兇,但人數很少。只要大家齊心,團結緊,勞苦大眾起來斗爭,壓在工農身上的幾座大山都可推翻。百姓齊,泰山移,何愁塔之不倒乎!”
這種講課方式非常形象,用塔基表達最基層的是勞苦大眾,塔頂是壓迫中國的帝國主義。以形象化的比喻,直觀生動系統地展現了當時中國社會各階層情況。
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多次強調,找群眾談話時一定要放下官架子,要看不同的對象,說不同的話。碰到雇農要講雇農話、碰到中農要講中農話、碰到商人要講商人話、碰到工人要講工人話,不能講一大篇。針對中國農民文化程度普遍較低的實際,他要求講黨課一定要通俗易懂,比如講打倒帝國主義,就要說“打倒洋財東”,這樣農民一聽就懂。在夜校給工人上課時,毛澤東同志激勵工人說:“大家不是說天最大嗎?什么是‘天’?”他指著黑板上寫好的“工人”兩個大字說:“大家看,‘工’‘人’兩個字連起來就是‘天’。”他還舉例說,譬如一顆小石子,用腳一踢就踢走了,但是把許多小石子粘成一塊大石頭,那就搬也搬不動了。如此形象的表達,勢必收到良好的授課效果。
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到“抗大”講課,他也曾風趣地解釋逼蔣抗日。他把蔣介石比成毛驢。他說:“你們看,陜北的毛驢很多。毛驢馱了東西是不愿上山的,但是陜北老鄉讓毛驢上山有三個辦法,一拉、二推、三打。蔣介石是不愿意抗戰的,我們就采取對付毛驢一樣的辦法,拉他、推他,再不干就打他。當然嘍,要拉得很緊、推得有力、打得得當,驢子就被趕上山了。”這就是我們黨逼蔣抗日的方針,講得非常生動。在“抗大”,毛澤東同志還講了《實踐論》《矛盾論》和《論持久戰》。毛澤東同志不是從抽象的哲學概念出發,而是從長征和抗戰初期的現實情況講起,利用一系列信手拈來、深入淺出的事例,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或嬉笑怒罵,當頭棒喝;或循循善誘,通俗易懂。毛澤東同志的講解使在場的學員受益匪淺。
在中國革命早期的崢嶸歲月里,毛澤東同志把黨課講到田間地頭,講到了老百姓和士兵的心里,使他們明白了為什么要開展武裝斗爭、為誰而戰,以及怎樣開展等一系列關于農村包圍城市思想的理論萌芽。從革命戰爭年代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講了許多政治課,講了許多大道理、小道理,每一場都收到了良好成效。
其次,讓我們一起重溫,在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同志是如何講黨課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成功召開之后,中國共產黨著重理論聯系實際,把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上來。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也波及到我們中國,在這重要的歷史關頭,鄧小平同志先后視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沿途發表了南方談話。鄧小平同志把生動的黨課,講到了祖國南部遼闊的大地上,講在了改革開放的最前沿。
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的主要內容,特別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鄧小平同志指出:“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同時,要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不要糾纏于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討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定,確定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方針。鄧小平同志強調:“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他強調:“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此后,我們黨在前進道路上始終堅持通過改革來解放生產力,不斷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取得輝煌成就。
談到開放,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實踐也表明,學習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和方法,是我們實現自身快速發展的有效途徑,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重要體現。
第二,發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時機,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國的經濟發展,總要力爭隔幾年上一個臺階。當然,不是鼓勵不切實際的高速度,還是要扎扎實實,講求效益,穩步協調地發展。”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發展的歷史已經充分證明了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先富帶后富,走社會主義道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是無比正確和科學的。
第三,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這兩只手都要硬。在整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必須始終注意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鄧小平同志在講話中表示:“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對干部和共產黨員來說,廉政建設要作為大事來抓。”當時的背景,一方面是如何統一思想,堅持不懈地推進改革開放;另一方面是在推動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如何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消除社會丑惡現象。其中,反腐倡廉的工作到今天都在持續強調。可見,鄧小平同志的講話仍然具有現實意義。在鄧小平同志的講話中,我們仍能感受到他對反對腐敗的高度重視,其反對腐敗要貫穿改革開放全過程的重要判斷,為我們黨在整個改革開放,乃至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時期,開展反腐倡廉、從嚴治黨,提供了重要遵循。
第四,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要注意培養人,按照“四化”標準選拔人才。鄧小平同志指出:“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能不能堅持,經濟能不能快一點發展起來,國家能不能長治久安,從一定意義上說,關鍵在人。”“要注意培養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標準,選拔德才兼備的人進班子。我們說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要長治久安,就要靠這一條。真正關系到大局的是這個事。”鄧小平同志關于人才的重要論述,為我們黨的人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論遵循。有學者認為,南方談話是民族復興的戰略構想,是歷史發展跨入新階段的宣言書,并和黨的十四大一起標志著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進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在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就是這樣一位老人,及時進行了一種政治性的囑托,以他卓越的遠見卓識,點撥了未來的政治路線,他的思想如同春風一般,迅速在中國大地上吹開。我們現在回顧起來也是歷歷在目。南方談話是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之處何以體現?就在于不同的歷史階段及時地進行調整、有效地進行調整,從中國的國情出發,沿著改革開放的道路,持續推進下去,持續取得偉大成就。
最后,讓我們把眼光放回今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是如何講黨課的。2017年10月31日,在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一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趕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和嘉興南湖紅船,沿著早期共產黨人的足跡,把生動的黨課講到了中共一大的歷史會址上。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了黨的名稱,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和決議。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時動情地講:“毛澤東同志稱這里是中國共產黨的‘產床’,這個比喻很形象,我看這里也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在紀念館序廳,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其他領導同志一起重溫入黨誓詞,他強調:“入黨誓詞字數不多,記住并不難,難的是終身堅守。每個黨員要牢記入黨誓詞,經常加以對照,堅定不移,終生不渝。”我們今天重溫習近平總書記瞻仰一大會址,重溫入黨誓詞,重溫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我們體會到的是黨的堅定信念,體會到的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體會到、感悟到的,是一種能夠激發我們進一步堅持初心使命,并融入日常工作中的精神力量。
2019年3月1日,在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論指導,又有生動有效直接的工作方面的實踐指導。當時,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教導大家:“廣大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要在常學常新中加強理論修養,在真學真信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學思踐悟中牢記初心使命,在細照篤行中不斷修煉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動擔當作為”。這里一共涉及五個層面:一是要有理論武裝;二是要堅定理想信念;三是要做到牢記初心使命;四是要修煉自我;五是一定要堅持知行合一。這些教誨直抒胸臆,對每一位領導干部都有直接的指導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治上的堅定、黨性上的堅定都離不開理論上的堅定。干部要成長起來,必須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他要求:“領導干部要忠誠干凈擔當,忠誠始終是第一位的。對黨忠誠,就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要求干部“必須強化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改造”“必須涵養道德操守,明禮誠信,懷德自重,保持嚴肅的生活作風、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特別是要增強自制力,做到慎獨慎微”。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的開學第一課上面對的雖然是一些中青年干部,但是這些要求是對全黨各級領導干部講的。在此期間,他也講了許多故事,包括自己年輕時期在陜北做知青、在河北正定縣工作,同時也講到了許多人和事,包括反腐倡廉這方面的。在講故事之余,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黨員一方面要增強理論素養;另一方面,要堅定理想信念;同時,關鍵是要做到知行合一,牢記初心使命。
2021年6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參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把感悟黨的百年奮斗征程的生動黨課講到了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在參觀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表示:“看這個展覽,還要下點功夫。就算走馬觀花走一走,也得一個多小時。仔細看一看,溫故而知新,還是很有啟發教育意義的。我們學黨史,到這里來學一學,很好。”他強調:“回望過往的奮斗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必須把黨的歷史學習好、總結好,把黨的寶貴經驗傳承好、發揚好,銘記奮斗歷程,擔當歷史使命,從黨的奮斗歷史中汲取前進力量。”
2021年6月29日,“七一勛章”頒授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向“七一勛章”獲得者頒授勛章,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一百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為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前仆后繼、浴血奮戰,艱苦奮斗、無私奉獻,譜寫了氣吞山河的英雄壯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七一勛章’獲得者都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職、默默奉獻的平凡英雄。他們的事跡可學可做,他們的精神可追可及。他們用行動證明,只要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奮斗意志、堅定恒心韌勁,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每名黨員都能夠在民族復興的偉業中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
二、學習中央領導講黨課
中央領導講黨課形式多樣,不拘一格。他們的黨課生動有趣、耐人尋味,有其獨特的語言藝術。本期報告從語言特色的維度進行闡述,在這里拋磚引玉。
(一)平易近人、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中央領導人在傳播馬克思主義過程中,注重深入淺出,善于借形象的比喻,盡可能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講得通俗易懂。比如,毛澤東同志在講解《矛盾論》中內因與外因關系時,以雞蛋作比。他說雞蛋因得到適宜的溫度而變為小雞,而溫度不能使石頭變為小雞。這個比喻非常生動且貼近生活,工農同胞們一聽就懂。傅雷在聽了毛澤東同志的講話錄音后很受啟發,在給兒子的家書中曾這樣評價:“他的馬克思主義是到了化境的,隨手拈來,都成妙諦,出之以極自然的態度,無形中滲透聽眾的心。講話的邏輯都是隱而不露,真是藝術高手。”
鄧小平同志也常常利用工農群眾喜聞樂見的通俗語言來表達觀點。他用“不管白貓黑貓,會捉老鼠就是好貓”這樣的俗語,把發展生產力的各種手段比喻為“抓住老鼠”;他把觸及大的領導的問題比喻為“摸老虎屁股”;把照搬照抄上級文件的做法比喻為“當收發室”。可見,鄧小平同志的語言直白易懂,具有親和力,在輕松詼諧之中,體現出對各級領導干部工作作風的嚴厲要求。現在,工作中也往往存在這樣的現象,一級一級照搬照抄上級的文件。針對這種現象,黨委提倡一定要把上級文件中的要求,轉化為我們的工作實踐,任何一項文件要求都轉化為具體的工作,這也是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一種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的語言,特色鮮明。他的語言藝術,一方面文采飛揚;另一方面又能接地氣。面對人民群眾,就講人民群眾熟悉的話。比如他用“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這樣樸實無華的語言表達了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的前途命運應該緊緊結合的觀點。他也用“缺鈣”和“軟骨病”來比喻理想信念的缺失,用“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來講國家發展道路的選擇。凡此種種,中央領導人的語言像春水一般清澈,令人耳目一新,也易于接受。
(二)言簡意賅、高度概括、妙用數字
為了達到讓工農大眾真正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目的,毛澤東同志往往將深邃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高度概括和提煉,留下了許多經典名句。比如毛澤東同志講,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頭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在革命戰爭年代,“造反有理”四字,概括了深奧精微的馬克思主義學說。在大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提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論斷,其言論就像匕首一般直插要害,一針見血。
鄧小平同志的語言更加簡潔明了,并善于抓住問題的核心。談到長征,鄧小平同志講是跟著走。實際上,“跟著走”三字,非常有寓意。中央、地方,以及各級領導干部,都在強調“兩個維護”。“兩個維護”是“學聽跟”的要求:全黨上下步調一致,跟著走。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全黨上下緊跟黨中央,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偉大勝利和巨大成就。談到抗戰,鄧小平同志用了“吃苦”兩字。“盧溝橋事變”發生后,鄧小平同志來到山西省太行山作戰,當時的條件非常艱苦,“吃苦”兩字將抗戰總結得非常直白。
鄧小平同志還善于用數字反映他對情況的把握和判斷。比如“三個有利于”,“四項基本原則”,“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兩只手都要硬”。通過使用數字,提綱挈領,將要求說得清楚明白。著名作家劉白羽曾經形容鄧小平同志的語言特點,“就像一顆子彈,那樣有力,直中目標”。
(三)見微知著、睿智深邃、影響深遠
毛澤東同志曾經說:“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的事實印證了其遠見卓識、開闊胸襟,以及洞察世事的深邃眼光。同樣,習近平總書記思想深邃,講話時凝聚強大氣場,內容貫穿古今、跨越時空、思路開闊。比如他講到“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習近平總書記也說過:“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以獨特的眼光、深遠的境界,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的方針,既高瞻遠矚、胸襟寬廣,又見微知著,折射出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光芒。這種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已經逐步成為現實,我們的生態環境治理已經取得了為世人所認可的重大成就。
(四)旁征博引、抒發情懷、激情洋溢
毛澤東同志善用排比句進行強調,營造出一種奔放不羈、縱橫決蕩的氣勢,使語言富有感召力和震撼力,直抵人心。1937年“盧溝橋事變”的第二天,中共中央發布了《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向全體中國人發出號召,原文是“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可見其氣勢和力度。
當時日本提出來占領東北之后,三個月瓦解華北。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同志以其獨到的語言,激勵全國人民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包括團結國民黨軍隊,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
習近平總書記的語言特色更是如此,他善于用詩意般的語言來抒發內心洶涌澎湃的家國情懷。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論學習要有三種境界:“首先,理論學習上要有‘望盡天涯路’那樣志存高遠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靜下心來通讀苦讀;其次,理論學習上要勤奮努力,刻苦鉆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撓,下真功夫、苦功夫、細功夫,即使是‘衣帶漸寬’也‘終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理論學習貴在獨立思考,學用結合,學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學習和實踐中‘眾里尋他千百度’,最終‘驀然回首’,在‘燈火闌珊處’領悟真諦。”他曾經飽含深情地談道:“回顧歷史,我仿佛聽到了山間回蕩的聲聲駝鈴,看到了大漠飄飛的裊裊孤煙。”這些語言細膩優美,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上文提到的“三種境界”,出自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他在論述治學時描述了三種境界: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在個人的理論學習過程中,首先要有執著的追求,之后到了一定程度,就能將理論與實踐等各方面完全打通,進入融通的境界。習近平總書記用王國維治學的三種境界,描述了黨員干部理論學習的過程。
三、中央領導講黨課的啟發
上文已經涉及了一部分啟發,包括語言藝術、內容感召力等。在這個部分,關于中央領導講黨課的啟發,著重強調三個“必須堅持”。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十四個堅持”基本方略: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以此為基礎,在“堅持”方面提煉出三點啟發,以期諸位在今后的黨課講授中向中央領導學習,講得真實有效,讓聽眾有所收獲。
(一)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2013年1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提出:“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原原本本學習和研讀經典著作,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提出:“在一百年的奮斗中,我們黨始終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把握歷史大勢,正確處理中國和世界的關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種歷史機遇。”回顧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史,總結建黨百年的歷史經驗,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中國共產黨認準了馬克思主義,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善于把握規律、運用規律,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的“望遠鏡”和“顯微鏡”功能,有效應對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不斷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局面。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已經用事實證明了其真理性,尤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對中國的歷史和現實起到了有效指導作用,中國這些年取得的巨大成就足以證明。不管從事什么行業,社會各界都應該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其科學的辯證思維有利于指導各行各業的發展。
(二)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處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地位,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領導力量。比如,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如果離開了黨的領導,抗疫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就。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后,黨中央充分發揮了總攬全局的作用,一路走來,我們所有人都能體會到黨作為領導核心的力量。2020年5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外人士座談會上指出:“疫情防控斗爭實踐再次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能夠戰勝任何艱難險阻,能夠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重大貢獻。”
對于這段話,我們確實深有體會。防疫工作舉全民之力,動員全黨力量,來共同應對人類的大敵。在這個過程當中,與海外友人進行交流時發現,他們非常佩服中國的大數據統計能力。但是大數據也只是服務人類的科技工具,如果沒有政治的力量,大數據也無法發揮正確的作用。另外,我們在做好國內抗疫工作的同時,也積極輸出力量到國際社會,特別是到第三世界國家提供幫助,得到了世人的充分肯定。
(三)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理論聯系實際,使二者有機結合,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一條基本原則。凡是成功的黨課教育都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典范。如果單純講理論,黨員便只會紙上談兵;如果僅僅在實踐中學習,沒有正確的理論指導,實踐也會產生偏差。黨課教育要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注重經過學習、實踐、再學習的過程。中國的各項事業發展都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
進行黨性教育,要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應講究方式方法,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達到效果。中央領導講黨課,給我們樹立了光輝榜樣。通過講黨課,黨員干部要讓理論武裝頭腦,要讓理想信念在心中生根發芽,要內化為我們的行動自覺,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自覺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希望大家能夠以此為契機,繼續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持續利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最后,以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句話作結,與君共勉。習近平總書記講道:“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始終保持革命者的大無畏奮斗精神,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根據宣講家網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