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提出,在慶祝我們黨百年華誕的重大時刻,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在全黨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正當其時,十分必要。我們為什么要學習黨的歷史?習近平總書記告訴我們,學黨史、悟思想。悟的是什么思想?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我們學習黨史的目標和方向是“辦實事、開新局”,就是為黨和人民辦實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創新局面。
一、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創造了悠久燦爛的文明。但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的腐敗,中華民族到了危難的邊緣。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英國人派了一支艦隊,最初只有7000人,最多時不過兩萬人,卻打敗了擁有4億人的中國,最后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直到這個時候,我們才發現了中西方之間的巨大差距。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在這次戰爭中,清政府又一次失敗。京師被占,咸豐帝逃亡到熱河,英法聯軍火燒了圓明園。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這場戰爭對中華民族產生了深遠影響。日本的軍隊從朝鮮,越過了鴨綠江,占領了遼東半島,打到了山海關腳下。在海上,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日本的聯合艦隊抵達了遼東半島的長山群島附近。面對此種情況,清政府無力再戰,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條約規定,賠償日本軍費兩億兩白銀。
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吶喊。農民階級發動了義和團運動,為保衛家國,中華大地無數農民揭竿而起,憑借血肉之軀與帝國主義列強對抗。頑固的清政府借此時機和西方列強宣戰。這場戰爭的結果可想而知,以中國的失敗告終。此時,中華民族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辛丑條約》是中國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鴻章與英、美、俄、法、德、意、日、奧、比、西、荷十一國外交代表,在義和團運動失敗、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后,于光緒二十七年(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年9月7日)在北京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條約規定,賠償這些國家的損失及軍費,達4.5億兩白銀,相當于當時的每一個中國人賠償一兩銀子。條約還規定,賠款分39年還清,加上利息,達到了9.8億兩白銀。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我經常看中國近代的一些史料,一看到落后挨打的悲慘場景就痛徹肺腑!”
晚清以來,我們和外敵打了許多仗,但總以我們的失敗而告終。魯迅在日本留學時,一直思考著中國振興的出路,直到看了一個影片,才意識到把這些人醫治得再好,中國人身體再健壯,如果沒有信仰,這個民族也就沒有希望。意大利政治家馬基雅維里說過,造就最強大國家的首要條件不在于造槍炮,而在于能夠造就其國民的堅定信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同心同德邁向前進,必須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撐。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清政府從國外購入了良好的裝備,卻依然打敗仗。可見,當時的中國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領救亡運動,迫切需要新的組織凝聚革命力量。
就在中國人民處于困惑之時,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同志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總結道:“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
毛澤東同志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湖南成立了共產主義小組;李大釗同志在北京成立了共產主義小組。中華民族有幾千年的歷史,到了近代卻蒙受這么大屈辱。毛澤東、李大釗等當時的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希望能為中華民族謀復興。20世紀20年代,他們開始組織起來,在國內外成立了多個共產主義小組,如國內的北京、上海、武漢、長沙、濟南,以及國外的東京、巴黎。
二、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完成救國大業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一座二層居民小樓中召開。與會代表共十五位,包括十三位國內代表,以及兩位共產國際代表。十三位國內代表共代表著五十多位黨員。他們都是些什么人?全都是知識分子。其中,四位曾到日本留學,三位是北京大學的學生。這些先進的知識分子,成立了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深刻改變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有了馬克思主義作為信仰,中華民族從本質上發生了深刻改變。
中日甲午戰爭時,有些晚清士兵看見敵人竟害怕得率先逃跑。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再跟中國人接觸,特別是跟八路軍、新四軍等共產黨領導的隊伍接觸,發現中國人身上發生了深刻改變。1939年10月,楊靖宇將軍帶領東北抗聯第一路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斗。次年2月,在幾乎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只身與敵軍周旋、戰斗了幾個晝夜。在此期間,日軍讓當地的老鄉喊話,要楊靖宇將軍投降。楊靖宇將軍說,“老鄉,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楊靖宇將軍犧牲后,日軍想知道他為什么能堅持這么長時間,便找到他的遺體并進行了解剖,發現胃里盡是枯草、樹根和棉絮。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有了馬克思主義作為理想信仰,中國人民從精神內部發生了深刻改變。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經過28年的艱苦奮斗,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國。我們黨成立之后取得這么大成就,和中華民族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密不可分的。1840年,英國只派了一支艦隊,就打敗了4億人的中國。1950年,中國人民志愿軍在用先進理論武裝起來的政黨的領導下,應朝鮮黨和政府請求,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并最終逼迫美國在談判桌上簽訂了停戰協議。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用在實際,發動工農勞苦大眾展開斗爭。首先,到工人的隊伍中去。比如,受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派遣,鄧中夏等人到長辛店開展工人運動。現在長辛店還保存著“二七”大罷工的舊址。當時工人不理解穿長衫的知識分子為什么要跟窮苦人在一起,這些知識分子就跟工人說,“工人最偉大,工和人兩個字接在一起就是個天字,工人頂天立地。”我們黨領導的“二七”工人運動,遭到了軍閥的殘酷鎮壓。罷工的工人領袖被大刀、棍棒砍死、打死。在經歷血的教訓后,早期的共產黨人發現,如果沒有軍隊,沒有槍桿子,很難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1927年,我們黨的早期領導人開始領導一系列起義,如南昌起義、廣州起義。
1927年9月9日,毛澤東同志在湘贛邊界領導了秋收起義。毛澤東同志發現攻打這種大城市,缺少重武器裝備,損失慘重,故向山區轉移。他帶領著秋收起義的部隊到了井岡山地區,團結并改造了井岡山的地方武裝,發展革命力量,開辟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到1930年,在中國南方,像井岡山這樣的根據地,總共發展了十幾塊。十大元帥都曾參加過大的起義和根據地的建設。如彭德懷參加過平江起義,組建了紅五軍;賀龍領導了湘鄂西起義,建立了洪湖革命根據地。
1930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已經逐漸發展壯大起來。這是國民黨政府十分懼怕的事情。從1930年10月起,國民黨政府開始對南方各革命根據地的紅軍發動大規模“圍剿”。到1933年,紅軍共取得四次反“圍剿”的勝利。1933年下半年,蔣介石調集了100萬軍隊,向各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五次“圍剿”。這時,博古把軍事指揮權交給了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他們不了解中國實際情況,搬用正規的陣地戰經驗,主張“御敵于國門之外”,進攻受挫后,又采取消極防御的戰略方針和“短促突擊”的戰術,同裝備優良的敵人打陣地戰、堡壘戰,使紅軍日益陷于被動,導致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據地,突圍轉移,開始長征。
紅軍從江西出發,在湘江戰役時就有5萬多人犧牲在湘江的邊上,把湘江的水都染紅了。蒙受這么大損失,我們黨開始總結經驗,于1935年1月召開遵義會議。參加會議的同志認識到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紅軍戰略轉移中遭受的挫折,是排斥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正確領導,貫徹執行錯誤的軍事指導方針的結果,并強烈要求改換領導,改變軍事路線。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后來,經過我們黨艱苦卓絕的努力,終于在1949年成立了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遵義會議后,中央紅軍在毛澤東等同志的指揮下,靈活變換作戰方向,帶領紅軍四渡赤水。當時28歲的紅一軍團長林彪對此另有評價,他認為“盡走弓背路”,這樣下去會把部隊拖垮。毛澤東同志則說,你是個娃娃,你懂什么?大家想想,敵眾我寡的情況下,紅軍如果不轉這四圈,如何能保存實力并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在毛澤東同志的軍事指揮下,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了陜北,建立了陜甘寧根據地。
中央紅軍出發時有8萬人,到達陜北時只剩下7000余人。1936年,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到達了陜北,與紅一方面軍在陜北會師。這時候,國民黨的軍隊也開始集結,試圖圍困陜甘寧邊區,將紅軍徹底消滅。
就在此時,國內形勢發生了巨變。1931年,日本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開始以武力征服中國。日本侵華的野心,可謂由來已久。1937年全面抗戰以后,八路軍跟日本軍隊作戰時,在華北戰場繳獲了日本的作戰地圖,里面細致描繪了華北村莊的水井和橋梁。可見其侵華的狼子野心。“九一八事變”時,東北軍奉行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日本長驅直入,進入熱河,整個東北四省淪陷在日本的鐵蹄之下。廣大人民群眾對此很有意見。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發動了“西安事變”,扣留了蔣介石,逼蔣抗日。在全國一片抗日之聲的背景下,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蔣介石被迫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1937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115師,在平型關配合友軍,設下埋伏,有力阻擋了日軍的攻勢,取得了八路軍出師以來的首次勝利。共產黨剛剛跟日本人打仗,就取得這樣的勝利,給中國人民以很大鼓舞,讓很多百姓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在歷經了艱苦卓絕的抗戰后,在中國大地三分之二的土地浸染鮮血后,在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后,1945年,中國人民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中華民族取得了百年來對外反侵略戰爭的第一次全面勝利。這場戰爭的勝利,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基礎。抗日戰爭的勝利,極大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一定程度上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及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基礎。之后,我們又歷經三年解放戰爭,成功驅逐了國民黨反動勢力,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三、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完成興國大業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同志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獨立自主的國家。
毛澤東同志在開國大典上的神情莊嚴肅穆。爾后,他曾自白,當時的心情是“又愉快又不愉快”。他說,中國解放我是很高興的,但是總覺得中國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因為中國很落后,一窮二白。1954年6月,毛澤東同志曾提出過這樣的問題,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故毛澤東同志特別希望能夠加快中國的工業化進程,開展現代化建設,真正解決中國問題。1956年,毛澤東同志提出,中國應當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1985年,鄧小平同志指出,到下世紀中葉……社會主義中國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們就可以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如今,我們正處于21世紀,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一五”計劃期間,我們生產的飛機飛上了藍天。1958年,毛澤東同志到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視察,面對剛剛生產出的嶄新的解放牌汽車,展露出舒暢的笑意。20世紀60年代,解放牌汽車跑遍了中國大地。原定五年計劃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14.7%,實際達到18%。另外,我們還取得了很多成就,如:我們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找到了石油,并完成了石油的開采和冶煉;中國制造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發射;中國制造的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
四、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推進富國大業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不僅改變了中國的面貌,而且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中華民族的未來開辟了光明前景。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在這次會議上,我們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鄧小平同志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社會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1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了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的外部環境,面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深刻變化,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
什么是歷史性成就?只有能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濃墨重彩寫上一筆的成就才是歷史性成就。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國家一窮二白,經濟很落后。1952年的GDP在全世界的排名還很靠后,國民經濟才從戰爭中有所恢復。這一年,中國的經濟總量低,人均GDP更低。如何才能讓中國人民強大起來,讓國家強大起來,是我們黨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同志一直關心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后,這個問題有了明確的答案。1992年,中國經濟走上了飛速發展的快車道,以約10%的年經濟增長率快速發展。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2010年,中國GDP總量超過日本,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也成為了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
除了經濟發展,我們還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偉大勝利,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
五、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推進強國大業
在中華民族過去幾千年的歷史中,我們始終沒有脫離貧困。康乾盛世是清王朝的巔峰時期,人口首次突破3億。當時,清王朝為了養活這3億人口,全國開始拓荒和深耕,但結果仍是國富民窮。所以說,貧困問題一直是困擾著中華民族的一個大問題。
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構想,第一步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二步是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然后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們將這樣的目標展現在14億中國人民面前,帶動全國人民一起努力,向著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前進。
當然,在這樣的路途上,我們也面臨著很多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逢山開道、遇水架橋,勇于戰勝一切風險挑戰!”
新時代,我們的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
那么,我們靠什么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目標?首先,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黨的領導這一最大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帶領全國人民不斷向美好生活邁進,給現代化建設以堅強保證。這些年來,在黨的領導下,中國實現了兩大奇跡。一是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2021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提出,“70后、80后、90后、00后,他們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也不像我們當年那么‘土’了……”原來我們是怎么看的?我們總是仰視,覺得西方什么都比我們強,現在我們在黨的全面領導下取得了經濟快速發展的奇跡,在很多方面超過了西方國家。二是創造了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在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長期保持社會的基本穩定,這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還要堅持改革開放。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強調,4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近年來,黨中央作出決策,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在那里實行以“零關稅”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把改革開放的口子開得更大了。
習近平總書記提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悟什么思想?悟的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就告誡全黨,要時刻準備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和鞏固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使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這個初心和使命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不斷前進。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時代;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黨員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時代里,創造出中華民族更偉大的奇跡。
(根據宣講家網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