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晉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
在“2021新京智庫春季峰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趙晉平在本次峰會上的演講主題為“‘雙循環’格局下,對外開放融合發展之路”。圍繞國內國際雙循環,他從“自貿區提升戰略”“發揮進口的促進作用”“搶抓數字貿易快速增長新機遇”“挖掘數字服務貿易潛力”“拓展服務貿易增長新空間”“貿易和投資并舉”六大方面進行了具體闡述,并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開放融合發展新舉措做總結。
國內大循環靠什么來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趙晉平認為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我們推進新發展格局的建設,一定是更加開放的新發展格局。由此出發,如何走好開放的融合之路,本身也是對國內大循環主體地位的強有力的支撐。同時,我們要打造高水平且開放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關于“十四五”時期著力實施自貿區提升戰略,趙晉平認為,高水平開放的自貿試驗區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交匯點,能起到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作用。要把國內國際雙循環聯通起來的重要手段是,我們必須保持與國際上其他經濟體的制度性合作。
什么是制度性合作?趙晉平認為,像RCEP(即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CPTPP(即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也包括中國在推進的自由貿易協定的建設,這些是連接國際國內雙循環的紐帶。從這點來說,我們要支撐國內大循環主體地位,促進中國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推進自貿區的建設。恰恰在我們的“十四五”規劃中,提出了在未來五年,我們要著力實施自貿區的提升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區網絡。
中國在推進自貿區建設方面,截至2020年底已經有19個協定,涉及26個國家。我們在堅持推進全球化的同時,把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也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這對我們的經濟發展有三點好處:第一,為我國經濟增長賦能;第二,倒逼開放經濟體制改革;第三,進一步深化經濟伙伴之間的關系。
另外,趙晉平認為,未來五年,我們要充分發揮進口對于國內大循環的促進作用。我們在高新技術產業、IT制造業、數字產品領域全球領先,規模最大。但是,我們生產的數字產品,特別是裝備、設備本身還依賴于大量進口核心零部件。比如,我國每年芯片的進口額早就超過了石油。如果核心的零部件和關鍵設備不能進口,就不可能解決在生產方面的需求問題,那么國內大循環也就談不上是高水平的。另外,我們對資源、能源、人才也有大量的需求。
當前,我們必須更好地融入國際大循環,搶抓數字貿易快速增長新機遇。因為,對于未來開放型經濟,數字貿易將成為引領我們和國際經濟往來的重要力量。
當前,我們在數字產品貿易領域還缺乏國際競爭優勢。我們的劣勢在于關鍵設備、核心零部件的自產自足上。因此,加大自主創新,提升我們在數字產品的競爭力,是未來貿易和數字經濟融合的重要切入點。華為為什么在5G領域可以取得全球領先地位?就是靠自主創新,不斷地加大研發投入。要注意的是,加大自主創新不等于關起門來創新。華為的技術專利是通過和國際上的團隊、專家加強合作的方式得來的。自主創新和開放式的創新兩者之間是有必然的聯系。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