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后方傳來的救護車急促鳴笛聲和醒目紅燈,隧道內(nèi)的車輛聞聲而動,主動避向道路一側(cè),救護車迅速循著實時鋪就的“暖心通道”一路暢行……
“沒想到的是,隧道里的駕駛員都能有這樣的默契,沒有一個人遲疑。”日前,在晚高峰的年嘉湖隧道里,這則被刷屏的“長沙司機主動避讓救護車”的短視頻,成為親歷者之一、市民李女士的難忘記憶,也為長沙這座“好人大本營”又一次增添了“生動注解”。
“十步芳草,情暖長沙。”群星璀璨的“好人之城”,讓“厚道長沙”多了一份質(zhì)感,讓“網(wǎng)紅長沙”多了一份溫度。
據(jù)悉,截至2020年底,長沙已涌現(xiàn)出4位全國道德模范、183人(組)“中國好人”、321人(組)“湖南好人”、1017人(組)“長沙好人·身邊雷鋒”,注冊志愿者達105萬人。
“長沙好人”是這座城市最亮的“星”,“學好人,做好人”是響徹這座城市的“文明誓言”。資料圖片
紅色熱土,孕育道德高地
“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的雷鋒,為身染結(jié)核病孤女留下愛心款的“吳發(fā)秦”,匿名捐出百萬元抗洪救災(zāi)的“長沙市市民”…… 時光流轉(zhuǎn)里,長沙這片紅色熱土和道德沃土上,好人從來不曾遠去。
三千年歷史文化積淀,敢為人先的湖湘精神,家國天下的豪情擔當,澆灌著長沙這片道德沃土。在這片道德高地上,長沙好人代代輩出;市委、市政府歷來對道德和文明建設(shè)的高度重視,廣大市民的道德認同,讓雷鋒精神融入長沙精神的血脈,成為長沙好人獨一無二的“文明基因”。
“我要一輩子學雷鋒,直到我做不動。”“只要群眾有需要,我們就會一直幫下去,在長沙的大街小巷搭建永不斷電的流動雷鋒服務(wù)站。”“因為這份被需要,我們俯下身子,用心聆聽;因為這份被需要,我們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一句句發(fā)自肺腑的樸素誓言,詮釋著長沙好人們的不變初心和鏗鏘步履,也描畫出長沙新時代的“好人群像”。他們活躍在城鄉(xiāng)的每一個角落,哪里有需要,他們就戰(zhàn)斗在哪里。
“十步芳草,情暖長沙。”
你看,城市的斑馬線上,看見有行人通行,所有的車輛緩緩減速,用“排隊”的方式呵護著這一次“禮讓通行”;你看,城市的早晚高峰車流里,城市隧道里,車輛行駛記錄儀、道路監(jiān)控里不斷上演“45度讓行”,用自然而然的避讓,為急馳的救護車打通一條車流中的“生命通道”。
今年3月以來,長沙的多件身邊好事更是連著刷爆了市民的朋友圈:岳麓區(qū)銀盆嶺街道銀星社區(qū)六旬志愿者王珍貴,散步時偶遇兩個女孩不慎落水,他和另外兩名好心市民挺身而出,營救兩名落水者順利脫險;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產(chǎn)科護士何憶藍,搭乘高鐵回長沙時,對一位突發(fā)癲癇的女患者施以援手,患者最終轉(zhuǎn)危為安;河西“冇味”飯店老板張偉,深夜雨后單膝跪地徒手清理街道被堵下水口,意外獲獎后,他決定用獎金請環(huán)衛(wèi)工人吃頓飯……
“這是我應(yīng)該做的。”“我是護士,讓我來!”“道路積水,存在安全隱患,我剛好路過這里,只是舉手之勞。”……一個個因良善之舉而“現(xiàn)身”的長沙好人,折射著“好人之城”的暖心氛圍。
“長沙真好,長沙人真好!”黑龍江省大慶市的9位老人,在長沙受到多位素不相識的“長沙好人”的暖心幫助,他們回去后不時念叨著星城這一趟美好的“感動之旅”,特地從遠方來信表達感激。
創(chuàng)新傳播,講好好人故事
在長沙,做好人就是最大的時尚。
立足新時代,用心、動情講好身邊的好人故事,長沙有數(shù)不清的傳播新手段。
在長沙,好人時尚好學。身穿綠軍褲,頭戴雷鋒帽,臉蒙黑眼罩,身披紅披風,動漫版的“雷鋒精神的第N代傳人”——雷風俠,可是長沙市民最為熟悉的街頭“正能量動漫人物”。多年來,萌萌的“雷風俠”活躍在動畫短片、主題歌曲、宣傳畫、系列漫畫等豐富的媒介載體上,在城市街頭巷尾弘揚著雷鋒精神和時代新風。如今,“他”還有了150余個專屬的QQ表情,成為年輕一代聊天、論壇里的高頻轉(zhuǎn)發(fā)表情。
在長沙,好人處處可學。瀏陽河邊的開福好人館,已成為市內(nèi)眾多中小學生的“第二課堂”。在開福好人館,好人笑臉墻上,一張張笑臉質(zhì)樸溫暖;展廳長廊上,一位位好人的故事娓娓道來,通過圖片、文字、音視頻等多媒體方式和交互式設(shè)計,為參觀者帶來視覺和心靈的“雙重震撼”。而在瀏陽,澄潭江鎮(zhèn)好人館、永安鎮(zhèn)好人館、龍伏鎮(zhèn)焦橋村道德館等場所,已成為當?shù)匾陨磉吺赂姓偕磉吶说?ldquo;生動實踐”。
2020年11月28日下午,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故事匯基層巡演湖南省長沙市專場在長沙人民會堂舉行。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余劭劼 攝
在長沙,好人生動好學。痛失丈夫、身患癌癥,仍堅守醫(yī)療一線為患者撐起生命綠蔭的龍利亞;用三十余載的不離不棄演繹伉儷情深的謝海華、謝芳夫婦;在各自崗位上譜寫奉獻之歌的張衛(wèi)社、袁亮坤、楊士泉……這些長沙身邊好人的感人故事,有的被搬上舞臺,有的被譜寫成曲,有的被制作成好人漫畫、好人視頻,通過真實的故事、藝術(shù)的演繹,讓這些身邊榜樣可敬可親可學。
在長沙,好人舞臺眾多。一盆炭火、一杯熱茶,4位“百姓名嘴”在天心區(qū)暮云新村屋場“陽光小院”里,和當?shù)卮迕褚黄饑鸂t開講。藍天下的鄉(xiāng)村風景宜人,“名嘴”們的講述“聲入人心”,讓現(xiàn)場聆聽的村民不時熱烈鼓掌,不時又濕了眼眶。將理論微宣講的舞臺搬到“田間地頭”,讓身邊好人講身邊故事,不僅將好人故事講到群眾的心坎里,也讓時代文明新風吹進更多家庭里。
在長沙,講好好人故事的方式還有很多:你可以走進天心區(qū)仰天湖社區(qū)仰天湖一村的“好人樓道”,感受一把不一樣的“文明樓道”、不一樣的榜樣風采;你可以搭乘一趟“文明地鐵”,在車廂的37個長沙文明小故事里,感受發(fā)生在星城大地上的真實文明故事和場景;你可以去各區(qū)縣(市)舉辦的“好人文化節(jié)”“好人評選”活動中,感受全城彌漫的“好人禮遇風”;你還可以漫步長沙,在主次干道、商場超市、公園景區(qū)、公共廣場、社區(qū)小區(qū)等地的電子屏、宣傳櫥窗里,發(fā)現(xiàn)長沙好人的生動故事正在精彩上演……
夯實機制,好人之城長紅
今年春節(jié)長假里,“就地過年”讓長沙暖意涌動。由市文明辦、市志工辦、市志愿服務(wù)聯(lián)合會在全市組織開展的“我為群眾辦實事 就地溫暖過大年”主題學雷鋒志愿服務(wù)活動中,“雷鋒志愿者”們用愛陪伴特殊群體溫暖過年。
一年一度的植樹節(jié)里,長沙全城涌動著“紅”“綠”相間的靚麗色彩。紅的是熱火朝天開展種植的“雷鋒志愿者”,他們用熱心、熱情,為長沙的山間地頭增添一抹抹綠意,為城市添彩,為文明增光。
打造好人之城,從我做起,從小善做起。多年來,長沙堅持把開展志愿服務(wù)作為培育好人之城的基礎(chǔ)工程來抓,積極發(fā)動廣大干部群眾參與形式多樣的“三關(guān)愛”志愿服務(wù)活動,不斷夯實和擴大好人之城的社會基礎(chǔ)和群眾基礎(chǔ);建立健全身邊好人和道德模范幫扶禮遇機制,通過組織各級文明單位、廣大志愿服務(wù)組織開展結(jié)對幫扶,定期走訪慰問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在全社會形成“學好人做好事,好人有好報”的價值導(dǎo)向和良好風尚。
近年來,長沙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總抓手,圍繞建設(shè)新時代更高水準全國文明城市總目標,以打造“好人之城”為目標,廣泛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和道德模范評選表彰等活動,形成了一整套好人推薦、評選、巡演、宣傳、表彰、幫扶的長效機制,長沙好人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
將理論微宣講的舞臺搬到“田間地頭”,讓身邊好人講身邊故事。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董陽 攝
好人示范,成群成團。長沙雨花區(qū)井灣子街道德馨園社區(qū)“好人多粉店”內(nèi),“別人幫助了我,我也應(yīng)該幫助別人。”“能幫多少是多少,做好事不在乎大小。”……墻上的暖心話語跟剛出鍋的粉一般熱氣騰騰,令人暖意融融。在四方鄰里關(guān)照下開上這家小店的劉國興,如今已免費送出了3萬份“愛心米粉”,他的“感恩之舉”成為街區(qū)示范。如今,德馨園社區(qū)先后有十余家門店加入幫扶困難群眾的隊伍,曾經(jīng)的“最具愛心米粉店”周邊愛心門店成群,成為遠近聞名的“德善好人街”。
好人示范,煥發(fā)新生。早已將長沙當成家鄉(xiāng)的楊士泉,多年來帶著“小蜜蜂志愿者協(xié)會”的志愿者們,奔忙在志愿服務(wù)的路上。一路上,被幫扶過的很多人,都主動請纓成為這支愛心服務(wù)隊的一員,身有殘疾的鄒俊杰就是其中一位。感動于楊士泉為他蓋的溫暖新家和熱心援助,鄒俊杰用多本無償獻血證來表明“我會盡己所能學習雷鋒、奉獻社會”。
熱心手藝人冷國慶歡迎居民來共享工具房尋求服務(wù),同時邀請大伙將閑置不用的日常工具貢獻出來“共享”。 全媒體記者 李卓 攝
好人示范,共享共建。小到一粒膨脹螺絲,大到電錘切割機,居家“十八般兵器”都能免費借,長沙首個共享工具房在開福區(qū)東風路街道王家垅社區(qū)“巷子里”15分鐘生活圈開放后,更多的“共享事業(yè)”正在這里美好演繹:共享烘衣房選址已定,公益人士擬與社區(qū)共建共享充電房,而一座面積為1500平方米的私人美術(shù)館將變成6000名街坊的共享美術(shù)館。
“好人之城”,“長沙好人”是這里最亮的“星”,“學好人,做好人”是響徹這座城市的“文明誓言”。
立足新時代,“長沙好人”正用不斷壯大的隊伍,用始終如一的初心,用奉獻、用愛心、用溫暖,用心傳承新時代雷鋒精神,讓城市道德星空更璀璨,不斷刷新著城市的文明高度,不斷譜寫著長沙這座好人大本營的精彩新篇章。(來源:長沙晚報 記者:匡春林)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wǎng)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quán)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wù)中心 技術(shù)支撐:紅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