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省委的統一安排部署,湖南省衡陽市近年來堅持“試點先行、同步推進、全域實施”的工作思路,堅持邊探索、邊實踐、邊總結、邊提升,在抓好石鼓區、衡陽縣全國試點的同時,全域覆蓋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緊緊圍繞群眾所需所盼,暢通服務渠道,推動文明實踐落地生根,讓新時代文明馨香浸潤百姓心田,讓群眾生活美起來,有效提升群眾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
高位統籌,上下聯動推進文明實踐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后,衡陽市將及時傳達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念好“高、實、新、好”四字訣,各地各單位充分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夜校、屋場懇談會、鄉村文化活動廣場、皮影宣傳隊、漁鼓宣傳隊等多種形式載體,采取討論式、答疑式、總結歸納式等方法宣講全會精神。
衡陽市召開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現場推進會。圖片來源:衡陽日報
截至1月中旬,全市已經開展集中宣講326場,微宣講2110余場,直接受眾19萬余人次,間接受眾超過40萬人次。
這是衡陽市扎實推進基層深入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工作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衡陽市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作為“聚民心”的戰略工程,實行“四級書記”統籌主抓,緊扣理論宣講平臺、教育服務平臺、文化服務平臺、科技與科普服務平臺、健身體育服務平臺等“五大平臺”,按照有固定場所、有專人管理、有活動模式、有鮮明主題、有制度機制的“五有”標準,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細化為50條具體標準,目前形成了“一體布局、四級共建、層級管理”組織體系,并打造了一批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中心(所、站)。
整合資源,融通貫通搭建實踐平臺
“謝謝你們這些后生啊,還記得我們這些老人。山上的天氣這么冷,你們給我們送來了空調、棉被等過冬物資,這下可以安心過好年了。”近日,在南岳區壽岳鄉敬老院,82歲的老人曠秀琴拉著南岳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衡陽群眾”志愿者激動地說。
壽岳鄉敬老院是衡陽地區海拔最高的敬老院之一,冬季較城區更為寒冷。目前,有26位高齡老人居住于此。為使這里的老人過上一個溫暖的冬天,南岳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區總工會、團委、婦聯共同組建“衡陽群眾”志愿者隊,開展“敬老愛老·暖冬行動”。活動中,志愿者們為敬老院的老人們送去了35套棉被和1臺大3匹立式空調,還一邊協助敬老院工作人員打掃衛生、清理雜物,陪老人聊家常。
南岳新時代文明實踐夜校舉行戶外活動。圖片來源:衡陽日報
據了解,衡陽市在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中,一方面整合組織、文化、民政等部門資源,采取“一室多用”“一站多能”方式,利用“鄉鎮文化站”“廣播村村響”“村活動中心”“農家書屋”“遠程教育室”等陣地,使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做到了既快又省、既省又有、既有又優。全市現已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基地)2868個,初步實現了市縣鄉村四級陣地全覆蓋。
另一方面,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縣級融媒體中心融通貫通,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互聯網+”模式,以“衡陽群眾”App為牽引,12個縣(市)區融媒體中心為支撐,N個“文明實踐云平臺”為補充,打通網上網下,實現文明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線上詢單點單,線下制單接單,做到讓群眾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
去年抗疫期間,只要群眾在線上下了單,馬上就有“衡陽群眾”志愿者接單,及時上門提供體溫測量、買菜送藥、心理疏導等志愿服務,防疫隔離了距離卻溫暖人心。
聚焦群眾,著力打造志愿服務品牌
一處空曠的屋場,10多條長凳圍成一圈,沒有主席臺,沒有話筒,也沒有講話稿,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輕松地聊著家常……2020年4月,困擾衡南縣向陽橋街道白洋村大嶺山組和相鄰6個組約300畝土地的權屬糾紛問題,在屋場懇談會上得到縣領導會解決好的承諾后,該村黨支部書記鄧福元長舒一口氣。這是衡南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按照全周期管理模式服務群眾的一個場景。
新時代文明實踐多彩的文藝節目。圖片來源:衡陽日報
近年來,衡陽市聚焦群眾所需所想,把志愿服務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主要活動方式,著力打造了“衡陽群眾”志愿服務工作品牌,被中國文明網作為地方新時代文明實踐特色品牌進行專題推介。
目前,全市注冊“衡陽群眾”志愿者94.8萬余人、注冊志愿者服務團隊4200余個,平均每個實踐所、站有4支志愿者隊伍,涌現了“備戰青年志愿者協會”“小紅人”“網絡志愿者協會”等一批優秀志愿者團隊,打造了一支接地氣、暖民心、永不走的志愿服務隊伍。還創新性開展“沁潤式微宣講”志愿服務,“幸福花開·新思想天天潤衡州”主題微宣講活動2630余場,用“大白話”講清“大道理”,受眾110余萬人次;“菜單式微心愿”志愿服務,立足群眾需求有針對性開展志愿幫扶,2019年以來幫助貧困戶實現“微心愿”7300余個,籌集愛心物資、資金高5000余萬元,幫助貧困群眾銷售農產品實現零售額20余億元;“定制式種文化”志愿服務,變“送文化”為“種文化”,幫助基層組建各種文藝小隊1320余個,把文化留在鄉,讓群眾樂起來。
立足長遠,文明實踐活動走實暖心
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指出,文明無小事,新時代文明實踐必須立足長遠,以群眾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讓活動走實暖心,這樣才接地氣,才能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
衡陽市2021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暨新時代文明實踐集中示范活動。圖片來源:衡陽日報
“以往農閑時間,大家不是湊在一塊兒打牌,就是在搓麻將,現在這些現象基本上見不到了。倒是村里的活動廣場熱鬧非凡,就連七八十歲的老太太都忍不住跟大家一起跳廣場舞……這都是積分帶來的變化。”日前,衡陽縣西渡鎮梅花村村民楊大叔不禁感嘆村里悄然發生的變化。
楊大叔所說的積分,是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2019年底設立“厚德同心積分銀行”,實行“積分制”管理。一年多來,“小積分”在鄉村治理中發揮了“大用處”。
在梅花村的積分管理辦法中,忠孝、友善、誠信、勤勞等方面的65種行為被賦予不同的分值。例如,積極主動到扶貧車間務工的,積3分;婚事新辦,不攀比索要彩禮、不鋪張浪費的,積8分至15分;家庭改廁、改廚,每項積10分;種植生態農產品的,每戶積5分……通過設立善行義舉榜、道德星級榜、道德紅黑榜,實行月評分、季評星、年評模,推動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衡陽市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中,始終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通過文明實踐云平臺,及時收集群眾需求訴求,菜單式、精準化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在農村側重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關愛留守兒童等內容,以家常話、地方話開展文明實踐;在社區側重養老醫療、鄰里互助等內容,回應群眾關切,幫助解疑釋惑等。(來源:衡陽日報 記者 胡建軍 通訊員 王曙琦)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