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從東八線潯龍河沿田漢大道往東經田新公路直行,便進入湖南省長沙縣果園鎮新明村內。8米寬的田新公路干凈整潔,路旁庭院錯落有致,不遠處散布的有機蔬菜大棚人頭攢動,間或傳出收獲的喜悅。遠處青山如黛,雞犬相聞,一派桃源風蘊。
近年來,新明村狠抓黨建促文明,立足產業優勢,著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活動,走出了一條“全村共建、全民共享”的文明創建新路子。日前,新明村榮獲“全國文明村”稱號。
黨建引領 移風易俗 讓鄉村“美”起來
綠水青山的新明村,令人流連忘返。圖片來源:果園鎮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新明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加上傳統思想影響,鋪張浪費、攀比排場等一些不良習俗在新明村上演。以前誰家有紅白喜事,都爭著講排場,一擺就是七八十桌,有的村民甚至舉債來辦,不僅增加了家庭負擔,也造成極大的浪費。而現在,大家都達成共識,一切從簡。
新明村黨總支書記黃季明表示,改變這一現狀的原因,主要是從文明鄉風入手。“建立文明創建領導小組,成立紅白理事會,規范紅白事宜辦理流程,以‘宣傳、引導、監督、服務’為基本職責,發揮出剎歪風、正民風的作用。”如今,新明村用限規模、限金額的方式,對紅白事操辦時限、金額、車隊樂隊規模等劃定上限標準,嚴剎盲目攀比之風。不久前,新明村獲評“長沙市2020年移風易俗十佳村(社區)”。
目前,新明村把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列為村支兩委的一項重要內容,成立村級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科學合理制定工作計劃,黨員干部以身作則,積極為群眾辦實事、謀福利,開創出一幅生機勃勃的鄉村振興新局面。
創新載體 群眾參與 讓鄉村“活”起來
新明村大興組組級文化廣場在陽光的照耀下,愈加美麗大方。圖片來源:長沙縣文明網 通訊員 章帝 攝
2020年5月,果園鎮以“黨建+‘五零’”建設為抓手,啟動組規民約建設,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在新明村大興組,黨員張惠松和組長羅建輝多次帶領該組53戶170人清掃組道、大規模砍清除雜,環境衛生得到明顯改善。目前,新明村多個小組積極創建示范小組,越來越多的群眾也參與到文明創建中。
倉場組羅建良是當地出了名的優秀宣講員,果園鎮內的文藝活動中,多次上臺宣講文明理念;黎家沖組村民龍智,主動拆除違章建筑;毫珠坡組楊世強每天天亮就自發清掃道路衛生……
此外,群眾還積極參與道德講堂、修建文化公園,自發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將文明創建賦于行動之中。文化活動持續發力的同時,群眾還專門組織成立100人志愿者服務隊,全力推進農村環境衛生專項治理,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在黨群干群的齊心協力下,新明村先后榮獲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村、湖南省兩型示范村、長沙市垃圾分類示范村等諸多榮譽。
生態優先 產業賦能 讓鄉村“富”起來
新明村有機谷小番茄,引得游客紛紛駐足采摘。圖片來源:長沙縣文明網 通訊員 章帝 攝
山清水秀,干凈整潔是新明村給人的第一印象。很難想象,這樣一處“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詩意棲居,10多年前還是貧困村。過去,村民守著“綠水青山”這個金飯碗,卻要靠天吃飯、外出務工,日子過得緊巴巴。
怎樣才能讓村民富起來?近年來,新明村先后引進湖南糧食集團高檔有機稻種植核心基地、與武漢山河集團共同打造山河健康谷項目、創辦新明百歐歡有機文創園、與湖南慧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打造特色有機農業生態小鎮。“山清水秀,干凈整潔是新明村的優勢,所以我們牢牢抓住綠色有機這個核心,發展有機產業。”黃季明介紹道。
目前,新明村通過流轉土地、增加就業、鼓勵創業等舉措,村民流轉土地6000多畝,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各個產業安置村民就業近300人,每年獲得工資性收入近600萬元,全村前后涌現出各類公司和個體工商戶近60戶。形成以有機稻種植,有機綠色蔬菜水果種植,鮮切花項目種植等等產業格局,村民增收途徑不斷拓寬。
文明創建外化于行,內化于心。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后,新明村愈加堅定了有機農業振興鄉村這一發展道路,接下來將繼續立足生態優勢,深化文明建設,抓牢綠色有機核心基礎,乘勢而上,在“十四五”時期實現更快更好發展,書寫一幅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長沙縣文明網 通訊員 梁煥鑫 曹金鑫)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