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想辦紅白喜事?去村里的“合約食堂”整酒,既簡樸又熱鬧……這些細微的“小約定”,會給人們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帶來什么樣的變化?
近年來,湖南全面推進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的制定實施,不斷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城鄉社區治理格局,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小約定”匯聚移風易俗的大變化,吹來滋潤人心的清新之風,群眾的自治精神、自治能力正不斷提高,眾人合奏的一曲文明、奮進之歌傳唱瀟湘。
從今天起,湖南日報推出《文明靠你我 “約”出新風尚》專欄,記錄三湘大地上那些“小約定”撬動的“大變化”,分享基層治理的實踐經驗,敬請關注。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記者 李夏濤 盧嘉俊
青瓦白墻,飛檐翹角,黑褐色窗花。1月26日,在溆浦縣北斗溪鎮坪溪村,一幢幢花瑤風貌房屋掩映在青山綠水間。
行走村中,見一棟三層新房,大門上懸掛著簇新對聯,顯示這家剛喬遷不久。戶主賀達歡正在房前屋后打掃衛生。“村規民約有要求,要主動維護村貌整潔,做好自家庭院硬化、綠化和美化。”賀達歡說。
北斗溪鎮是“湖南省特色文旅小鎮”,坪溪村作為該鎮門戶,也是核心景區。
賀達歡的老木房原本在村口主干道旁。2020年3月,村里規劃建設民宿接待中心,他家的房子需要征拆。“在那里住了幾十年,當初還真舍不得。”賀達歡說,但發展旅游是惠及所有村民的大事,村規民約上寫得清楚,要積極配合村里重點工作,自己也是簽字同意遵守的。
1月21日,賀達歡搬新家,村里志愿者和鄰居主動過來幫忙,搬的搬,掃的掃,一切從簡不辦酒席。“村規民約規定,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不辦。”坪溪村黨支部書記肖慈穩說。
在坪溪村,記者發現這里的村規民約不是簡單地寫在紙上、掛在墻上,而是落實在村民自覺的行動中。
聯系該村的北斗溪鎮紀委書記伍長安介紹,在村規民約制定之初,鎮黨委拿出藍本,村支兩委廣泛征求村民意見,結合村情進行完善,在村民大會上通過,所有戶主簽字同意遵守。
“群眾高度認可,執行起來就有基礎。”伍長安說,村規民約的執行還與村里的幸福基金獎懲掛鉤,效果進一步凸顯。
去年,坪溪村決定統一種植300畝水稻打造創意農業圖案,助推鄉村旅游,舒生成等4戶村民卻在水稻田里種玉米。后來,在村規民約與幸福基金雙重作用下,舒生成等人最終拔掉玉米,改種水稻。當年8月,一幅“鄉村振興”和小橋流水彩色圖案躍然稻田中,打造出該村旅游一個新亮點,許多游客“慕圖”而來。
“村規民約‘約’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肖慈穩高興地說,坪溪村相繼獲得“湖南省同心美麗鄉村”“湖南省脫貧示范村”“全國美麗宜居村莊”等一個個榮譽。去年11月,又一個“國字號”榮譽從北京飛來:坪溪村被評為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