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時間里,湖南理工大學3名學生接連捐獻造血干細胞,成為一段佳話;“編外交警”義務護學14年,因事故斷3根肋骨仍義無反顧;“獻血達人”無償獻血16年,還動員兩個兒子加入獻血隊伍,在言傳身教中傳承最美家風……湖南各地的身邊好人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尊重生命、關愛他人、互相幫助的人間大愛。
身邊好人凝聚社會正能量,凡人善舉引領文明新風尚。讓我們一起致敬這些凡人善舉,讓這些正能量更多地走到“聚光燈”下,用他們的故事溫暖更多人,點燃更多人心中的善意。
5天3例
“熱血男兒”攜手捐造血干細胞
李揚(左一)和姚秀成為正在采集造血干細胞的龔海兵加油打氣。
1月18日上午,在岳陽市一人民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里,湖南理工學院學生龔海兵正在進行造血干細胞采集,分離出的造血干細胞將會跨越千里送至上海,為陌生的孩童帶去生命的希望。
“剛開始捐獻時身體會感覺有些冷,過一會兒就會好,我們倆都恢復得很快,不用擔心。”在龔海兵床邊,同學李揚和姚秀成一直守護身旁照顧他。而就在幾天前,李揚和姚秀成也分別完成了造血干細胞捐獻。湖南省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主任張贊表示,5天時間同一學校3位學生捐獻造血干細胞,而且還是同班同學同一時間匹配成功并順利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情況比較少見。
“勿以善小而不為,更何況這次還能挽救別人的生命,就更不能推托。青年人應有青年人的擔當,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就更應該積極奉獻,敢于擔當,為社會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李揚說。
護學14年
“編外交警”斷3根肋骨仍義無反顧
湯其雪在開展護學。
“沒有人護學,家長、學生都盼著我回來。”1月14日下午3時40分左右,家住醴陵市王仙鎮的湯其雪從家里趕到G106國道王仙中學路段,開展義務護學。
湯其雪是一名教師,3年前從王仙小學退休,2006年9月,離校回家的湯其雪在目睹一起兩名學生遇車禍身亡的交通事故后,他救下定決心開展義務護學,守護學生安全上下學,被當地居民稱為“編外交警”。
28天前,湯其雪在護學過程中被車撞傷,造成一根肋骨骨折,住院治療12天后,他重返護學崗位。這是他第二次在護學途中負傷,2019年9月9日,湯其雪在護學過程中被一輛汽車撞傷,造成左胸部2根肋骨骨折,后住院治療了2個多月。“負傷了,家人也支持我,他們認為護學很有必要。有人在學生集中經過的路段指揮、疏導,可以減少和避免悲劇發生。”湯其雪說,護學雖然辛苦,但他還會繼續堅持下去。
孝老愛親
“星沙好人”為60多個“父母親”義務養老
楊松青為老人削蘋果。
在長沙縣安沙鎮,提起楊松青的名字,很多人都很熟悉。這些年來,長沙縣青松老年公寓黨總支書記、院長楊松青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動,溫暖每一位需要被溫暖的老人。12年前,還在從事幼教行業的楊松青,偶然間看到了一則“老人去世無人善后”的新聞報道,觸動到內心,做出了一個讓周圍人不太理解的決定——傾其家產創辦青松老年公寓,開始了他孝親敬老之路。
饒奶奶想吃豆腐花,楊松青想辦法買回;陳華芝爺爺想看軍事報,楊松青就去市里買回來給他看……楊松青和妻子親力親為,傾情奉獻,老年公寓開業不到兩個月,二十多位老人慕名而來。
楊松青在關心養老院內老人的同時,還關心社會上一些失獨家庭的老人。幾來年,他認了60多個“父母親”,承諾免費給他們養老,過節、過生日等節點,楊松青都會買上禮物登門看望,過年接到公寓一起團圓,給這些失獨家庭的老人帶去安慰,也讓他們老有所依。
傳承家風
“獻血達人”無償獻血16年帶動身邊人
畢勇向小兒子講述自己的獻血故事。
“小剛,新聞上講國家緊急調集武漢新冠肺炎康復患者的血漿用于救治河北的重癥患者,可見血液對我們的健康有多么重要。現在我雖然不能再獻血了,但是你一定要堅持下去。”1月18日,邵陽市新邵縣新田鋪鎮長沖鋪中學退休教師畢勇語重心長地跟兒子說道。
現年62歲的畢勇,從2003年開始,堅持16年無償獻血78次,總獻血量達到25300毫升,相當于全身血液換了5次多,2020年再次榮獲國家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2009年初,畢勇還在新邵縣紅十字會簽下了捐贈器官同意書。
除了自己堅持獻血,他還將自己的兩個兒子都拉入到獻血隊伍中來,用言傳身教傳承“奉獻”的家風。大兒子目前在深圳工作,每年兩次獻血已成常態;小兒子畢志剛受父親的影響也很大,在他18周歲生日那天,畢勇帶著他來到市中心血站,用獻血400毫升作為父親送給他的成人禮物。21歲的他,現已獻血10次,共計2700毫升。(湖南文明網 記者 張移珍 綜合報道)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