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母親·戰士
——抗疫戰場“白色娘子軍”的幾幀影像
1月30日,湖南省婦幼保健醫院急診科護士長武科用手機拍下了同事們準備上崗的工作照。
1月31日,武漢,湘雅醫院重癥科護師張春艷和同事們相互幫忙把頭發剪短了。
肖欣 李婷婷
◎引子
她們挺身而出,綻放人性深處最美的光華
2020年1月31日,農歷正月初七。長沙。
以往,這是新年上班的第一天。沿著密集的交通網向四面八方流淌的車與人重新回流。因假日顯得有些空蕩的大街小巷,又將因熱氣騰騰的人間煙火灌注而汁液飽滿,鼓脹起新一年的酸甜苦辣。
庚子新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將人們習以為常的這幅場景,按下了暫停鍵。
世界靜下來,人們更清晰地傾聽那些被喧嘩遮蔽的聲音;當生活之色褪去表相的華麗,沒有硝煙的戰場驟然裸露。
一群人披上一襲襲潔白的戰袍,插上阻擊疫情的旗幟,奮斗在戰“疫”最前線。
人們感佩,更心疼。她們是防疫戰場上的“白色娘子軍”,是生命的孕育者,同時也是生命的救治者;她們竭盡全部的血肉之軀養育過生命,最深切地懂得生命的可貴與尊嚴;在生命遭遇威脅的危急時刻,她們挺身而出,綻放人性深處最美的光華。
這一天,灑遍長沙城的陽光千般燦爛,在人們心中升騰起對戰“疫”勝利更熱切的期望。
濃霧必將消散,春天正在到來。
1“疫情不控制,我們不回家”
正月初七,28歲的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重癥科護師張春艷和她的同事們,在武漢金銀潭醫院重癥監護室工作的第4天。
張春艷一直期待著去看武漢的櫻花,沒有想到自己會以這種方式與武漢相見。
一早起來,張春艷和朱戀、李湘湘、殷俊互相幫忙把頭發剪短了。短頭發節約時間。進入病房前,光穿防護衣服就要花近半個小時;出病房脫完防護服,按規定要在醫院洗澡洗頭,頭發短更容易干。為了安全起見,每個人住的都是單間,大家互不串門,建個小群交流。只是剪頭發去不了理發店,只能到超市里買了剪刀自己動手。
1月26日,張春艷在工作群里看到護士長發了一條消息,說國家衛健委需要5位有重癥護理經驗又能夠做連續性血液凈化的護士赴武漢,她馬上報了名。不久就收到消息,要求一個小時后趕到醫院。張春艷匆匆整理了一下行李,臨走時,她親了親已睡著了的3歲女兒祺祺。
1月28日,5人組成的醫療隊來到武漢金銀潭醫院重癥監護室。她們負責的病區,在醫院住院部南樓的五、六、七層。這里,是收治最危重病人的病區。
金銀潭醫院是武漢最大的專科傳染病醫院。剛到這里時,張春艷和同事們并不適應。在湘雅醫院,她們是做單純的重癥監護,需要隔離的傳染病人接觸得并不多。因為疫情緊急,金銀潭醫院臨時把病房改成了監護室,為了及時觀察病人的情況,她們要時刻來回走動,還要自己推又高又大的氧氣罐。
上班第一天,張春艷就遭遇了一個小驚險。那天她在病房呆了好幾個小時,口罩全部汗濕了,護目鏡起了霧。護目鏡是醫護人員的重要防護用品,起霧意味著眼鏡的密封性不好,有感染的風險。醫院規定,護目鏡一旦起霧就必須立即更換。但當時她剛好在幫一個病人插管,手被污染了,沒辦法用手去調節,她也沒想過去更換。更換護目鏡,意味著所有的防護品從頭到腳都要換。防護服本來就少,因為防護物資短缺,她們的防護設備其實還不是最高級別,N95戴的是兩層的藍色薄款,標準的應該是三層的白色N95。她們要幫病人喂飯喂水,處理大小便,搶救,一直都在近距離接觸,被感染的危險隨時存在。
因防護服不足,張春艷和同事們穿上了工業防護服,鞋套就用黃色垃圾袋自己改造。工業防護服特別厚實,從穿好衣服進入兩個緩沖間再到病房,后背的衣服就濕了。一臺血透機所需要的物料,都要用對講機跟外圍的工作人員溝通,讓她們送到第二個緩沖間的窗口,自己去那里拿。等備齊所有的物料下來,張春艷全身上下都在不停地淌汗,自己在里面也不停地喘氣,感覺整個人都要窒息了。她只好站到走廊上一扇開了大約10厘米的窗戶邊吹吹風,閉著眼睛數10秒,再接著忙。
凌晨兩點下晚班后,離住地還有半個小時路程,張春艷和同事們背著包沿著空蕩的大街走回去。深夜的江城寒意襲人,昏黃的路燈將她們的身影拉長又縮短。
在“逆行”奔赴武漢的高鐵上,張春艷曾匆匆給家人寫了一封信,信中表達了自己的決心:“疫情不控制,我們不回家。我相信,都能平安凱旋。”
2 “這里更需要我。小珺子,你一定要堅強啊!”
2月1日,正月初八。天氣陰冷。接到記者電話時,中南大學湘雅附三急診科的90后護士毛青青,正抱著高燒中的一歲兒子小珺子趕往醫院。
幾小時前,她剛從醫院值班回來,見到兒子那一刻,心總算落地了。可一覺醒來,兒子體溫又上去了,她不放心,帶著孩子再次回到醫院。
20多天前,小珺子剛過完一歲生日,毛青青正計劃著一家人在一起陪寶寶度過他人生中的第二個春節。但孩子突如其來地患上了流感,讓青青陷入焦慮。1月17日,小珺子開始發熱,打寒戰,間隔6-8個小時反復發作。更讓她始料不及的是,僅隔兩天,她便接到春節緊急值班的消息。以一名醫務人員的敏感,她知道,這個即將到來的春節將非同尋常。
接下來的每一天,毛青青都在高度緊張中度過。在醫院照顧發熱的小患者,她時常會想到自己的孩子。半個月來,沒有一刻踏實過。
除夕當晚,正在值班,毛青青突然接到丈夫電話,小珺子燒至41度了。她一聽心里一酸,眼淚撲撲往下掉。“41度已經是超高熱了,平時我們護理這樣超高熱的寶寶,都是放在急診兒科搶救室的,因為這種情況非常危險,很容易引起高熱驚厥。真的很擔心寶寶,好想立馬飛奔回家看一眼,但當我抬頭看看正在忙碌的同事和驚慌的病人及家屬們,我知道我不能。”她咬了咬牙,在電話里簡單跟丈夫說了一些退燒的處理措施,繼續投入工作。“這個時候,在崗位上不能出現任何差錯。我是一名醫護人員,同時我也是一位媽媽。正因為這樣,我知道寶寶生病后家人有多擔心。這里更需要我,但我在心里一直在默默地祈福:‘小珺子,你一定要堅強,一定要堅強啊!’”。
因防護物資緊缺,為了節約一套防護設備,青青和同事們連續八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沒法守在寶寶身邊,丈夫每日通過微信,每隔半小時到1小時給她發“體溫檢測報告”:
“下午3:20,打冷顫,39.8度。”
“3:50,40.2度,還吐了。”
“4:30,38度,沒寒顫了,手熱了,精神一般……你先安心上班咯,有事我會打你電話。”
值班后回到家,青青先把自己洗干凈,才敢走近熟睡的寶寶,觸探他的體溫。“躺下的時候都在擦眼淚。心里深深愧疚,但我別無選擇。”
她在手機上設置好6道鬧鐘,才敢睡去。鬧鐘每一小時鬧一次,她就起來看看寶寶體溫,確保沒有高燒,再躺下……如此反復。
最后一道鬧鐘聲響。6時30分。起床,上班。迎接她的,是新一天的“戰斗”。
3“并不是我一個人這樣。謝謝老公成為‘超級奶爸’”
下火車前一秒,長沙天心區疾控中心疾控綜合衛生科科長莫苗芳,怎么都想象不到,平日里總是拿寶寶們沒轍的老公王非,會因為一種特定的機緣成為一個合格的“超級奶爸”。
1月23日。除夕前一天,夫妻二人收拾行李,抱著倆娃,登上了回老家的火車。馬上,他們就能和久未見面的親人團聚。清掃,祭祖,包餃子,吃團年飯。
搖搖晃晃的列車讓莫苗芳昏昏欲睡。歸途讓她覺得放松、安全。突然,手機鈴聲將她從夢境中震醒,電話里她被告知:即刻召回,奔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一線。
“好,我馬上下車回長沙,能趕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密切接觸者調查隊!”放下電話,莫苗芳敏感地察覺到勢態的嚴峻。沒時間考慮,腦子里依次冒出三個問題:在哪里下車?有哪幾趟火車返程?還有沒有車票?
通過購票軟件迅速計劃好行程,下車之前,她才想起老公從沒有單獨照看過兩個孩子。他能行嗎?莫苗芳心里直打鼓。拿上行李,她又回頭再三叮囑老公,每天給他們吃什么,用什么,哭鬧的時候如何安撫。看著老公似懂非懂的樣子,她實在擔心,但她沒有時間再多說了。
莫苗芳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女強人、工作狂。但從接到電話那一刻起,她知道疫情發展一定超乎她的想象。同事們已經整裝待發,她必須回去。
回到單位,莫苗芳在應急機動隊24小時輪流值班,接到疫情后要立即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追蹤傳染的來源……她忙得甚至沒有時間去想,平日里粗心的老公會把兩個孩子帶成什么樣子。“并不是我一個人這樣,奮戰在防疫一線的姐妹們,就是千千萬萬個我。在她們身后,也有千千萬萬個家庭。能在這么特殊的時刻,和這么多齊力同心的同事、同行,參與這場迫在眉睫的防疫戰爭,我相信,我的家人也會以此為榮。”
自火車上聽到妻子接電話那一刻開始,王非就陷入了緊張。作為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學校衛生科的一名科員,他深知抗疫一線的工作有多危險,他為妻子捏了把汗;另一方面,每次面對孩子哭鬧就大腦一片空白的他,要一個人應付這兩個“小魔頭”,各種“怎么辦”像開閘的洪水一樣沖向他。
泡奶粉、換尿片、喂飯……為了讓奮戰在一線的妻子安心,王非開始了單騎闖關“解鎖”奶爸稱號的升級之路。整整一個春節,通過帶娃的“錘煉”,他切身體驗到了妻子平日照顧家庭和孩子的不易。在深刻認識到“不懂換尿片的父親不是一個好丈夫”的真理之后,對于獨自帶好兩個娃,他已有了足夠的信心。“雖然沒有和老婆共同在一線戰斗,但我能做的,就是不要讓她有后顧之憂,能全力投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筑牢防控‘新長城’。”
大年初二,王非將這些心聲,記錄下來發給了妻子。讀到老公的家書,莫苗芳心里涌起“說不出的感受”,她謝謝老公在緊急時刻承擔起了家庭重任,同時,她心底也有一點小小的妒忌——
“這兩天孩子們在電話里跟爸爸比跟我還親,哭的時候要爸爸才哄得住。真是沒良心的。”
4 她在女兒心中播下了一顆種子
“護士長,我定了機票,春節想去三亞”“武老師,我準備去我老公家過年”……
每年一到春節排班,湖南省婦幼保健醫院急診科護士長武科就像碰上一道難解的奧數題,既要兼顧醫療安全,又要照顧到科室里護士們的休息。這不,馬上要排班了,武科收到了數條想多休幾天假的請求。
特別是年輕護士鐘濤,纏著她說了幾次。鐘濤新婚才半年,平時老公在外省工作,大年二十九才趕回來,小兩口商量好了,準備回雙方的老家拜年。考慮到她情況特殊,武科咬咬牙答應了。鐘濤歡天喜地告訴她,終于搶到高鐵票了,第一次帶老公回家,買了許多禮物準備送給親戚們,一臉幸福。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計劃。1月25日22時30分,醫院護理部發出招募令,抽調志愿者支援發熱門診。5分鐘后武科接到了鐘濤打來的電話:
“武老師,我在上晚班,剛看到消息,現在報名還來得及嗎?”
“你不是準備回老家嗎?”
“不回了。疫情當前,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更應該沖鋒在前。我年輕,沒有孩子,我最合適上前線。請讓我去!”
這個春節,急診科25名護士,一個也不少,全部堅守在崗位。防疫一線,孕產婦和新生兒是易感人群,也是特別需要細心呵護的生命群體,特別是準爸準媽們,突然碰到這樣的疫情大暴發,內心的焦慮與恐慌更甚。有孕婦和老公穿上透明雨衣當防護服來急診科檢查,還有位丈夫跑來說,無論花多少錢都要在醫院買一套防護服給老婆穿上,再帶她來醫院做檢查。這讓武科有點哭笑不得,也頗為心疼。
關鍵時刻,武科和姐妹們像釘子釘在崗位上,用嚴謹與細心織成嚴密的防疫線,成了特別時期孕產婦們的守護神。
武科已在省婦幼工作了22年。2004年,女兒萱萱在這里出生。武科自認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從來沒有接送孩子上學,女兒的家長會、親子活動、畢業演出她總是缺席,女兒甚至曾被誤認為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女兒4歲上幼兒園時,有一次她去接孩子,女兒在窗戶里看見她,把手里的玩具一丟就朝她懷里撲過來,沒想到重重地摔在地上,眼淚在眼睛里打轉,又趕緊爬起來拖著她的手來到老師面前,欣喜地說:“陳老師,陳老師,這是我的媽媽,我也是有媽媽的……”
一轉眼,女兒已是16歲的姑娘,是明德中學高一的學生了。1月22日,女兒很鄭重地和武科談起了未來的人生選擇。武科沒想到,女兒竟然想學醫。這讓武科頗為焦慮和糾結。她不想讓女兒學醫。學醫這個職業太苦了。特別是這幾年,各種傷醫事件的報道在網上沸沸揚揚,很多身邊的醫護人員都議論,以后絕不讓子女從醫,太讓人心寒了。武科也暗下決心,堅決不讓女兒報醫學院。
但2020年的這個春節又是怎樣一個特殊的春節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蔓延,感染人數不斷上升。電視里,不斷閃過83歲的鐘南山院士親赴疫區參與救治的畫面,閃過戰疫前線那一雙雙被消毒液泡出無數血痕的雙手,一張張被口罩勒出血印的臉龐……這個特別的春節,是一堂多么深刻的生命教育課、人生價值課!
雖然沒有陪伴女兒的成長,但武科明白,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她已經在女兒心中播下了一顆種子。在家中談起病人時,她總是滔滔不絕,兩眼放光;和女兒一起出門,會碰上她并不熟悉的路人走過來說,“你是省婦幼的吧?上次多虧你,救了我和寶寶……”
武潔越想越睡不著,半夜爬起來,流著淚給女兒寫了一封信:“雖然前方道路有風雨,但是,如果可以選擇的話,還是做醫生吧,努力成為一名好醫生。你是我的孩子,媽媽希望你能勇挑重擔。加油,我的孩子!”
正月初八,萱萱給媽媽寫了一封回信:
“親愛的媽媽:
展信安!
您的信,我反復讀了幾遍。今天是大年初八,向窗外望去,空曠的街道上安靜得可怕。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影響,這個春節注定不一樣。昨天,是高中選科最后的截止日期,我考慮了很久,做了這輩子第一個重要的決定,我選擇了將來可以報考醫學院的科目。
這些天宅在家里,電視里反復放著這次疫情的最新情況。讓我記憶深刻的全是最美逆行的背影,在萬家團圓的時候,他們告別家人,毅然堅守前線,一切皆因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媽媽,這個春節,您一天都沒休,天天在科室加班。您說急診科是醫院的第一道防線,您要守好。其實弟弟和我多想您能多陪陪我們啊,不過,您有更重要的工作,我會照顧好弟弟的,您不要擔心。
媽媽,您放心,我認真思考過了,我選擇了學醫這條路,我會從現在開始努力,盡力做好的。
今年的冬天有點長,但是沒有過不去的冬天,也沒有到不了的春天。一起加油!”
◎尾聲
“我們不是幾個人在戰斗”
2月4日,農歷正月十一。正是立春,萬物復蘇。
明麗的陽光,將依然空蕩的長沙城照得格外敞亮。很多人在朋友圈里寫下句子:“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長沙一家正忙著向戰“疫”前線捐贈醫護用品的基金會,在公眾號轉發了一幅山里孩子畫的畫:綠蔭蓬勃的樹枝上,掛滿面包、可樂、薯條和冰淇淋。
孩子眼中的春天,沒有悲傷、不幸和病毒。這也應該是我們每個人心里的春天。每一位孩子,可以在母親懷里撒嬌;每一位母親,可以守護在孩子身邊。每一位“白衣天使”,可以用笑容擦去臉上被口罩壓出的層層勒痕。
立春這天,武漢城的陽光也格外燦爛。張春艷和同事們來到金銀潭醫院已是第8天。張春艷心里最記掛的還是女兒祺祺。祺祺已經纏著爸爸找媽媽了。她有一天拉著爸爸的手說要一起開車去接媽媽回來。頭天晚上,祺祺又對爸爸說:“我要媽媽講《賣火柴的小女孩》,媽媽好久都沒有給我講故事了,我們明天把媽媽接回來好不好?”
“此時,我也多想給崽講故事。但這里的病人更需要我們,我想等你長大以后就會明白。”在這一天的日志里,張春艷寫下了給女兒的話,也寫下了對春天的期許:“每一粒熬冬的種子,都有一個關于春天的夢想。歧路雖多,然有愛者,終會殊途同歸。我相信,我們會很快戰勝這場疫情。我們不是幾個人在戰斗,而是全中國人民都在萬眾一心抗擊這場病毒疫情,所以我們很快就能脫下口罩,去看一直想看的滿天櫻花。”
此時,武漢的櫻花,也正在積蓄著全部的力量等待綻放吧。待到花瓣立滿枝頭,待到疫情這頭“怪獸”被打敗,年輕的白衣天使媽媽們將可以卸下“鐵娘子”的鎧甲,擁抱著孩子給他們講述打敗“怪獸”的故事。待到今天戰“疫”的一切成為歷史,但愿每一位守護人們生命健康的天使,飛翔的翅膀更輕盈、更安然。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