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有些事,注定要成為你人生煙云中抹不去的風景。
那一年,我狠心舍下村小代課的崗位,背著家人報名參了軍。我清楚地記得,離開村小的那天,正好是1985年的國慶節。全校師生列成兩隊,敲鑼打鼓,喊著“當兵光榮”“保家衛國”“祖國萬歲”的口號歡送我,我所教班級的班長為我戴上了大紅花,讓我好生感動。看著這些我平日里粗聲大氣沒好好待過的孩子,一種深深的負疚感油然而生。我用溫煦而友善的目光一一掃過,發現班上的一名女生在低頭啜泣,是徐紹萍。她父親常常交待我對她要嚴一點,我就順勢對她較為嚴苛。記得有次因她答題失誤,我體罰了她。為此,我事后深感后悔,也沒敢跟她父親提起。那么,此刻的她是恨極而喜還是流連不舍呢?我走過去,輕輕拍打著她瘦小的肩膀說:“徐紹萍,請原諒我往日對你的粗暴體罰,希望你加油,我等著你進步的好消息!” 她不住地點頭,卻擠出一句讓我意外的話語:“何老師,我們舍不得你走,但我爸說你‘志向遠大’,我祝您成功!”
正是因為她的獨特之舉,從此我記住了她和那個國慶節的上午。
這個女生在初中畢業時考上了婁底的一個中專,畢業后在廣東一家國企做文員,并與同村一個大學生因同一個公司而結緣成為伉儷。積累了一定經濟實力后,她讓老公繼續為國企服務,她選擇獨自回鄉創業,率先在鄉鎮城鎮化開發中出手選購了兩個門面地建房,在自家門面上做起了瀏陽花炮的代理商,可謂風生水起。那時候,方圓數十公里只要有紅白喜事,一個電話,她的團隊就會把事情弄得熨熨帖帖,而且價格公道、服務周到。我也是因為家里的一樁喜事領教了她的辦事風格和社會影響。事后,村里合并,二合一幾千號人,鎮里領導就村里班子組閣的事征求我們在外地的這些所謂“賢達”的意見,我毫不猶豫推舉了她。我想,她有文化,有見識,有處事能力,有公道良心,回想到村民老向我反映有些干部連電腦都不會弄、材料也不會寫,素質很低,我就下決心推薦她。
此后,鎮領導去做她的工作,她家里沒一個人支持她,怕因此荒廢了生意。她起初也沒有答應,但當她知道是我力薦她時,卻爽快地應承了下來。我老家是一個沒任何支柱產業的深度貧困村,全村就靠青壯年勞力出外打工掙點錢,不發展經濟產業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現狀。
她現在是村里的秘書,但我聽說她干了幾件村支書、主任干不了的事:有一次通村公路,要從一個“釘子戶”的一塊旱土上過,他橫豎不答應,她站出來說:“你那一分地的旱土,我用我家一分地的水田換給你!”那個“釘子戶”聽了,一聲不吭地走了;鎮里鼓勵村里發展油茶和臍橙種植,期待走出產業脫貧的新路子,徐紹萍把自家屋后的灌木叢墾出十幾畝土地,又流轉了村民的十幾畝地,全部栽上了臍橙苗,她想通過自己的示范園帶動全村廣種臍橙,還向臍橙苗圃場自費采購了一千多棵樹苗分發給友鄰栽種,期待千秋寨下的山山嶺嶺,能成為“百里臍橙連崀山”壯景中閃亮的風景……
鄉村干凈了,村民戀家了;打牌的少了,干事的多了;規劃明晰了,笑容燦爛了……我們山道彎彎的貧困村終于有了一點不輸左右的亮色。但我也知道,徐紹萍昔日街市里那個鼎鼎大名的煙花批發部沒有了,她早已將店面盤掉,廉價轉租給一個賣飼料的小生意人,斷送了一年坐收十數萬的“銅板” 。
34年前的那個國慶節的特殊印記,慢慢成長放大后,已成為崀山丹霞上的一抹紅顏,千秋寨今古情話里的現代詩行,她不媚俗,不矯揉,卻樸實而深刻,靚麗而耀眼。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