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永不退伍
——3位湖南老兵的故事
左起:黃超富、姜開斌、劉子輝3位湖南老兵。
余艷
2019年元旦,習近平主席在新年賀詞中提到了值得永遠懷念和學習的“新時代最可愛的人”:為保護國家試驗平臺挺身而出、壯烈犧牲的黃群、宋月才、姜開斌同志。
在中船重工七六0所抗災搶險英雄集體中,有3位湖南老兵——姜開斌、黃超富和劉子輝,他們都是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報效國家的退役軍人;他們,都是英雄。
謹以此文紀念中船重工七六0所英雄集體抗災搶險和姜開斌烈士犧牲一周年。
沖向最需要又最危險的位置
離開部隊近30年的姜開斌當初瞞著家人去應聘,是聽說他們要去的國家某重點試驗平臺叫“小黑”,那個在海上馳騁的大家伙,跟他服役時駕馭了13年的老伙計很相似。它雷霆般的神速,魚翔式的寂靜,充滿威懾,是科學與裝備的完美結合,是意志和品格的高度凝練。就在那一刻,61歲的姜開斌決心堅定:去,朝海風吹拂的方向奔“小黑”。
一同朝大海方向奔跑的,還有姜開斌曾經的戰友、湖南老鄉黃超富和劉子輝。
5個月后,2018年8月20日,“小黑”遭遇一場災難。
那是怎樣的險情?突然撲來的四五十米高的巨浪排空而起,漫過3層樓高的值班室,拍打在后山的巖石上。碼頭上,風浪像一頭發狂的怪獸。一排大浪劈來,7.5噸重、坐著4個人的鏟車如在水里漂。單位片區,大片樹木被連根拔起,6平方米的水泥板被掀飛到10多米外,地上的金屬架被擰成“S”形拋入海里。
這不是好萊塢大片的特技鏡頭。一場超大臺風“溫比亞”臺風過境大連,狂風呼嘯,暴雨傾盆,狂風卷著海水,掀起一浪高過一浪的擎天水柱,不斷撞擊著、威脅著停泊在碼頭的“小黑”。
“嘭”“嘭”先后兩聲巨響,蹦斷的纜繩像一根面條瞬間撒向高高的烏云。試驗平臺上,保障員劉子輝接連發出緊急信息:1號系纜樁受力過大嚴重變形斷裂,纜繩脫落!首部纜繩吃緊!2號纜繩雙系纜柱斷裂……
10時20分,平臺上8根系纜柱已有4根斷裂,纜繩脫落后的“小黑”在巨浪的沖擊下,開始大幅起伏和搖擺,劇烈搖晃超出極限傾斜度!“小黑”也許會瞬間崩離碼頭,如脫韁的野馬,觸礁傾覆,毀損翻沉。
不!
緊急關頭,黃超富忘記了自己年過花甲,身上有傷;劉子輝忘記了身在平臺,正被別人救助;姜開斌似乎想都沒想,與同在碼頭值班的黃群、宋月才等12名同志奮不顧身、毫不猶豫地沖向碼頭,加固試驗平臺纜繩。
他們朝碼頭、朝風浪——沖去!沖向最需要又最危險的位置!
接踵而至的巨浪先后將7名人員卷入海中,最終4人獲救,黃群、宋月才、姜開斌3名同志壯烈犧牲……
鐵三角一個也不能少
“我們……等你回來!”姜開斌妻子吳春英兩眼濕潤,端起酒杯為丈夫送行,那是2018年3月11日。
餐桌上擺好了幾個菜,兩只酒杯早已斟滿。夫妻倆面對面坐著,吳春英望著丈夫,姜開斌也靜靜地望著妻子。良久,吳春英打破沉靜:“你重返大連,我想擋也擋不住。這些年,我知道,我欠你一個海軍夢。”
“春英,別這么說。當年為了家我選擇退伍,那是你有扛不動的難。如今,我選擇重返,是國家在召喚我們老兵,我得去!不光是圓自己的夢,也是把欠國家、欠部隊的,還上。”
吳春英瞪大眼睛望著對面的人——原來,他心里欠著這么大的賬!一欠快30年!——可吳春英想說,你年過60再“還賬”,身體扛得住?姜開斌從妻子的眼神里讀出了支持與擔憂,拍了拍胸脯,“我,一個海軍老兵的身體,狗咬我一下,狗都會死!”
吳春英破涕為笑:呸!放屁!姜開斌滿臉憨厚笑了……
幾天后的大連,三個老兵在南碼頭上奔跑。看到海就高興啊!無盡的波濤,美麗的夕陽,姜開斌振臂一呼:重返戰位啰!
“你老兄可別定錯位,不是重返部隊,我們是來打工。”
“打工也是為國家。關鍵是,還能用上我們熟悉的技能。那些機械閥門、電器開關,閉上眼睛我都能摸準。一晃離開老業務崗位快30年,沒想到,都這把老骨頭了,還用得上!”
黃超富接過話:“老骨頭咋啦?硬著呢!錚錚鐵骨,哪一節都能擂響戰鼓!”
“是哦,國家重點試驗平臺咱們都能派上用場。不是這兒,誰能把我們三大員組到一起?你說,這心咋像年輕時那么激動,又像回到青春時代。”姜開斌說完,給了黃超富一拳。“黃超富去,我就去!”當初這句話一激將,“三人組合”就重新亮相了。
姜開斌指的是兩個月前三人一起應聘。國家要招有經驗、對船舶事業有感情的老兵。姜開斌首先說,我們仨是戰友,更能打組合拳。兩個機電,一個輪機,抱成團,啥難關攻起來心里都有譜。能為國家再出把力,能再回到那片夢繞魂牽的大海,心愿足矣。當然,他們的履歷也表明他們個個都是技術尖子、都曾屢建戰功。關鍵是,他們從骨子里釋放出的向往和熱愛,讓專程來湖南挑兵的七六○研究所兩位領導有了一致的聲音:這幾個老兵,要定了!
“好,我們誰都不許退”
姜開斌和黃超富、劉子輝是2018年第1批在大連七六○所南碼頭集結報到的。
劉子輝感慨:“我和斌哥同一天參軍,同一天轉業;和老黃一艘戰艦,同一天出海,同一天返航。‘若有戰,召必回。’重返戰位又一同出發。這人緣情緣,大到永遠!”說著過往,拍著胸膛,摟著肩膀,三人仿佛回看到彼此青春的光芒。姜開斌心潮澎湃、思緒萬千,眼前閃現著他一路走來、青春無悔的追求——
青島學校受訓時的懵懂和單純;
第一次上戰艦時的興奮和激動;
武漢海軍工程學院求學時的饑渴和專注;
第一次授銜時的自豪和喜悅;
身為機電長遠航時的指揮若定;
二等軍功章被慎重莊嚴地掛在他胸前……
“我愛這藍色的海洋……”這時候,鈴聲響了,姜開斌的手機傳來外孫稚氣的聲音:“你再不回來我就不要你了。”孩子的情緒明顯是硬撐的,英雄氣的話剛說完,就“哇”的一聲在電話那頭哭開了:“爺爺,你回來。我病了,發燒。”
什么,又發燒?姜開斌在電話里跟妻子說了一陣,放下電話喃喃地念:“小家伙愛踢被子,我睡得淺,能及時蓋上。可我一走……唉,揪心的是怕像他媽小時候,一發燒就抽搐,嚇死人了。唉,真有點扛不住了,如果女兒是我的最愛,這外孫就是我的命!”
“斌哥,過幾天孩子就忘了,再過幾天孩子就大了。扛過些日子,咱就贏了,你就打了一場最大的勝仗!”
“這輩子我欠你嫂子的太多,老伴老伴,我也想好好陪陪她。女兒一下給我添兩個兵,也確實需要我這老兵帶帶。關鍵是,我那大外孫天天纏著我,離不開我。當然,我也離不開他,那個小東西哇……”
劉子輝盯著姜開斌:“未必你還想回去?這剛來,算怎么回事!”
“我知道,你們想說算逃兵!”姜開斌往最狠的話上接。劉子輝趕緊兩手一擋:“別別,當兵的最怕這兩字!只是……”黃超富心有靈犀,接過話:“當年,你為女兒提前轉業,欠賬一輩子。這回你是來還賬的,再又為外孫回去?兩回的賬,可沒時間、也沒機會再還。”
姜開斌望著兩位老戰友長嘆一口氣:“還是你倆懂我,不能走!當過一天兵,永遠是軍人。這‘逃兵’二字最可恥!”
姜開斌斷了自己的退路。
“好,我們誰都不許退!”黃超富的手掌伸過來,劉子輝用手掌接上,第三個手掌再堅定地搭上來,最重的一擊。只是兩戰友明顯感覺那手掌在微微顫抖……
“軍旗上的簽名是我們一生的誓言”
出海。“小黑”第一次試驗。凝聚了無數人的心血,經過改裝、做好儲備的國家船舶重點試驗平臺整裝待發即將起航。
一隊老兵整齊列隊碼頭上,藍天、大海,戰艦、國旗,一張張剛毅的臉,一雙雙靠攏立正的腿。
老船長宋月才雙手托著兩面舊軍旗。“二十多年過去了,我從老部隊榮譽室把你們當年退役時簽名的軍旗借了過來,姜開斌……”
“到!”
“黃超富,劉子輝……”
“到!”“到!”
軍旗展開。突然看到自己的名字在久違的軍旗上,霎時,老兵們淚光閃閃、哽咽在喉。
“軍旗上的簽名是我們一生的誓言,再起航,‘小黑’就是我們今日的戰艦!出發——”威武雄壯的“小黑”鳴響汽笛,汽笛推開海岸,驚飛的海鷗翻飛起舞。當年的“水兵”各就各位,戰艦徐徐離港,艦尾飛濺的浪花,一朵朵,一簇簇,在人們的視線中一路綻放。
艦上,透過眼簾上的汗珠,姜開斌朝老船長宋月才望去,他軍人的身板和神形沒變。機電艙里,姜開斌、黃超富跟當年一樣,熟練地操作著各種閥門和電器開關。三十年前的軍人和三十年后的老兵,改變的是容貌和花白的兩鬢,不變的是滿腔的激情和嫻熟的動作。以往“小黑”一直在外地,完成智能化裝備、信息化儲備后,7月7日他們接過了試驗平臺。然后一次次海上試驗,一回回磨合探索,三位老兵終于兌現了“花甲不是界限,忠誠永不退伍”的誓言和心聲。
這夜,月光皎潔,“小黑”抖落一身海水在海面航行,似一柄長劍寒光四射,又似一只鐵拳沉靜剛毅。宋月才拿一份圖紙過來,姜開斌、黃超富圍攏,看著、分析著這張密密麻麻扎滿上千個孔的海圖,姜開斌強調主機電幾處重點后說:咱們不搞花架子,實打實搞訓練、強素質。試驗,就是創新摸索。
宋月才是放心的,姜開斌在部隊練就了一身絕活,動力系統出現問題,光靠一雙靈敏的耳朵,就可以聽出故障所在。憑借過硬的本領,他曾迅速成長為一位副營職機電長,先后4次受到嘉獎,他4年軍校學的也是機電專業。如今,“小黑”更復雜的線路、更密集的零部件全裝在這位老機電長的腦袋瓜里,再加上精心、嚴謹、永不懈怠的鉆研,這樣的搭檔,難得一求。
他把對部隊的愛埋在心靈最深處
宋月才知道老兵姜開斌,是因當年一個試驗前姜開斌破釜沉舟寫遺書,成了軍港佳話。
那是1987年3月。那次試驗中,一天深夜主機電艙突然有水管爆裂,水流像子彈一樣射出來。這里是戰艦心臟,一旦被淹受損,會造成動力癱瘓。警報凄厲地響起……
偏偏這時,姜開斌妻子吳春英帶著女兒來到了基地。吳春英帶著背包、拉箱,牽著4歲的女兒微微,在駐地門口不見丈夫身影,繼而聽到他們“推遲返航”的消息,心就揪著了:一定是遠航遇到不順。這大浪滔天、波濤洶涌的,姜開斌和那一艦官兵命懸一線!再走進丈夫的單人宿舍,兩封沒有封口的信端端正正放在桌上:
“春英,我親愛的妻子,如果部隊把這封信轉到了你的手上,我可能已經不在人世了。我最放心不下的是你和我們的女兒微微。作為一個丈夫和父親,我欠你們娘倆太多太多。”
這是份遺書!落款是丈夫一個月前出海的日期:1987年2月15日。
再打開第二封,還是遺書,是給老母親的:
“媽,如果見到這封信,兒子已經犧牲了。您一定不要悲傷。全中國很少的艦艇兵,兒子就是!兒子愛它!您一定要替兒子高興和自豪,一定要保重好自己的身體……”
好在吳春英終于在基地熬到了戰艦返航的這天。那畫面讓多少人銘心刻骨。
軍港的海面,乘風破浪的戰艦入港了。艦橋上一排海軍軍官行著回家時的注目禮,溫暖而親切。姜開斌4歲多的女兒小微微逆著光在草地上一路跌跌撞撞奔跑,溫暖的夕陽包裹著她。她邊跑邊喊著:爸爸……爸爸……
壓抑在一個4歲孩子內心深處對父親的濃濃思念像火山一樣噴發。她朝著大海,朝著越來越近的戰艦,邊跑邊沒命地呼喊。
“那次,斌哥順利返航了,當夜女兒卻突然大病發高燒,他的欠賬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黃超富回憶說。
半夜,女兒在床上雙手握拳,口吐白沫,牙關緊咬,臉色蒼白,呼吸全無……姜開斌抱起女兒,以軍人特有的速度沖到基地醫院,上氧、拉監護器、輸液……女兒脫離危險了,姜開斌滿臉大汗,嘴唇顫抖,五官都急得變了形。
那天,劉子輝趕到醫院,說:“趕緊把隨軍辦了。你的條件早就夠了,這事不要拖,越快越好!”
姜開斌一臉為難:家里的幾位老人怎么辦?三個家呢。他望望清晨的窗外,這座軍港,先后創造了數十項載入共和國海軍史的記錄,走出了80多位共和國將軍;這里,有學不完的東西,有終身的追求,真想待一輩子啊!
“未必,你……想轉業?”劉子輝一臉驚訝地望著姜開斌。只見他痛苦地低下頭,不敢正視眼前的戰友。
“斌哥后來常跟我們說:一個山里窮伢子,不是部隊,做夢都不敢想上軍校。本想用所學的知識好好為軍隊服務,為國防效力,可偏偏離開了,那種欠巨額大賬躲避不還的惶恐,還有內心長久的歉疚,一直在心里折磨著他,揪心扯肺,有時到了心神不寧的程度。”劉子輝說:“我和他一起轉業回常德,他就再不許我們提‘戰艦’,他是把對部隊的愛埋在心靈最深處。29歲提機電長,1982年軍校本科畢業,整個常德市都沒幾個。后來,他把自家陽臺改造成一間書房,書架上最多的,還是海軍機電技術書籍和資料。他不僅留著軍校時的教材,還購買了新版課本。我很多時候心里都犯嘀咕:轉業這么多年了,他一個公務員,看這些海軍機電書干啥呀?未必,他還想上戰艦?”
休停狀態的實驗平臺上,宋月才和劉子輝看著姜開斌正全神貫注蹲在他的戰位上:這個癡人,是真正找到了他的戰位。
他用生命兌現承諾報效國家
2019年3月底,常德,姜開斌家。女兒姜微反復說:“半年前,我和爸爸通話,他興奮的樣子仿佛就在眼前——”
“6月2日,我們去修船廠,看到‘小黑’了;6月16號,我們回大連,準備迎接改造、修整好的試驗平臺歸來。你不知道,迎‘小黑’回家,就像當年盼著你媽帶你來部隊一樣,我那個望眼欲穿喲。‘小黑’接回來了,我們穿著脫不下的迷彩工裝,恨不得天天都鉆進平臺摸索探索,盡快熟悉系統,早日跟改裝好的設備融通對話。”
“——從爸爸每次電話興奮的口吻中,我知道,他一輩子追求在平凡瑣碎中體現價值。可我無比悲哀:無論我們怎么愛他,他還是愛他的大海;無論我們怎么拉,他不干好他想干的事、還清他的‘賬’,就別想拉他回來。那天,我孩子是真想他了,不假思索地說:爺爺對‘小黑’的愛超過了我們。孩子突然追問:‘小黑’是誰?我只能如實地指指電視柜上的模型告訴他:是軍艦。”
“海,是爸爸一生的夢,他從沒忘記大海。他說過:當海軍、奔大海,誰沒有海洋強國夢?從三湘四水到渤海之畔,爸爸說:夢里都想它啊,就想那一抬頭就能看到大海的地方。”
“2018年7月,我們一家來到爸爸身邊,白玉塔、勝利塔,游得好開心。來到離爸爸原來的部隊所在地不遠的地方,他卻止步了。我和媽媽都不吭聲,知道他心中那塊心病。不干出點樣子來,他是不會輕易回他心愛又歉疚的部隊的。”
“那天媽媽非常嚴肅地對我說:這個家欠你爸的,我們都欠他的呀。國家送他上軍校,培養一個機電長不容易,學成歸隊后七年,正是理論轉化成實踐、實踐上升為理論的跨越階段;七年,又是出經驗、出成果,回報國家和軍隊的時候。領導都留他,他卻無奈選擇轉業。不止一次,他夢里都在問:怎么退后方回家了呢?欠賬,一份巨大的欠賬,感情的、精神的,靈魂的、永久的。怎么還?你爸呀,他用生命去兌現承諾,用余生去報效國家。”
“有險情,他肯定會沖上去”
“8·20”抗災搶險后的第二天,吳春英母女在視頻前辨析著。女兒說:“沖在最前面的兩個人是黃叔叔和爸爸。”媽媽說:“那片大海,就是你爸的魂。有險情,他肯定會沖上去!”
8月20日上午10時,沖在最前面的黃群、姜開斌在纜樁前搶險作業,一個大浪將兩人打入了海里。碼頭與平臺間兩三米寬的縫隙里,大浪將他們撕扯、摔打……
已值班30多個小時的劉子輝沖出艙位,與戰友一次次拋纜繩,呼喊施救。
黃超富一看戰友落水,來不及想,隨手拉住一根纜繩跳進了洶涌的大海。
“當時,斌哥的頭部血流不止,已經失去意識,沒法配合施救。被大浪打得嗆水太多,我體力也漸漸不支……在持續四十多分鐘的艱難營救中,險象環生,生死未卜。最后一次托舉,一個巨浪劈頭砸下,我也被砸暈過去。再醒來,大浪已把我們打開很遠了……”黃超富回憶。
最終,黃超富獲救,他和劉子輝無力地趴在碼頭上呼喊:“斌哥——你不能走,不能丟下我們,丟下你鐘愛的……‘小黑’。”
2019年的第一天,吳春英和全家在習主席的新年賀詞中聽到了那句飽含深情的話:為保護國家試驗平臺挺身而出、壯烈犧牲的黃群、宋月才、姜開斌同志,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永遠值得我們懷念和學習。
吳春英抹掉眼淚說:“開斌啊,你聽到了嗎?習主席的話……”
姜開斌、黃超富、劉子輝,他們都是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報效國家的退役軍人;他們,都是英雄。
(作者系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湖南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