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天地變得遼闊熱情。
我和幾位編輯、作家朋友在長江南岸江南鎮和黃蓋鎮,輕輕地徜徉著。左邊滾滾長江東流水,右邊遠望黃蓋湖濕地,綠樹蔥蘢,碧波蕩漾,翩躚白鷺雪翅濺起水花點點。躑躅和諧盛世,恍若身處水廊畫舫。
黃蓋湖號稱湖南第二大湖,緊鄰三國赤壁戰場,與長江血脈相連,調蓄內河注入長江的水。千里鶯啼綠映紅,風停下了腳步,多情地輕撫楊柳堤,流淌著詩意而又大氣恢弘。近探遠眺,一雙眼睛睜得溜圓,驚嘆連連。
天藍得可人,水清得叫人心痛。從大江大湖升起的風,絲絲縷縷的,慵懶地飄著。沿江環湖五十米內的房屋都移走了,騰出土地讓綠草扎了根,花兒安下家。蟲蛙在草地、花叢里嘶鳴,若是腳步重了,它們便驚惶失措地跳得遠遠的。
蓮荷正是盛時,荷葉田田,爭妍連天碧。沿途或是村民在勞動,或有閑者游湖觀景、垂釣。走近一丘稻田,觀看村嫂從田中取蝦。竹簍中蝦兒只只個大勁足,舉著一雙大鉗子向來客示威。村嫂一直掛著笑容。從她的話匣子里我知道了,她家以前種田收入低,伢他爸長年離家打工補貼家用,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政府教會村民稻田養蝦,一畝能多三四千元收入,若是能吃苦,一年最少收入七八萬。套種湘蓮收入更高,花費的精力雖多,卻是好項目,她家打算明年嘗試。村嫂笑得瞇起的眼里,滿是憧憬。
翠柳生煙,綠蔭中的村居,風格迥異,或是“青磚黛瓦灰墻,飛檐翹角坡頂”的三國古韻,或者素墻紅瓦的湘北雅典風情,布局錯落有致。那翠柳,那黛瓦素墻,與水相偎。家家戶戶花兒展蕊放艷,爭先向客人展示著自己的嬌容,蓬勃,熱烈,直叫人把萬丈紅塵都拋了。陪同的鎮干部告訴我們,美麗鄉村建設剛開始時,藍圖雖美,發動卻難,村民大多抱著觀望的心態,全靠鎮村干部拉郎配。隨著時間的推移,示范屋場干凈了漂亮了。變化最有說服力,村民們眼里有了亮光,熱情上來了,主動投工投勞。鎮干部指著村道兩旁鮮花環繞的庭院向我們介紹,村民對生活品質有了講究,既要庭院干凈舒適,還要花草相伴。前段時間,村里想清除村道花叢中的雜草,村民主動參與進來,報酬就是把花叢密集區域的植株散去一些移植到自家庭院。
整個村子光潔得不染塵埃,文化休閑廣場亮麗。屋外太陽太熱情,我隨意走進寬敞的圖書室里,看到幾位老者在喝茶看書讀報。一位自稱退休教師的老者放下報紙,摘下老花鏡,臉上的笑容抑制不住,告訴來訪者,他們把水還給了魚,把天空讓給了鳥,把生態文明傳承給了子孫后代,把舒適閑凈留給了自己。
沿途過來,隨你走進哪個村子,都會顛覆你對農村的固有思維。村落素凈古典的韻味,遠遠近近散落在田地里勞動的人影,盡情展示著農村的新貌,同時顯露出深邃的中國經典水墨意象。滿眼煙霞,沾著水汽的輕風悄然入懷,像是清醇的老酒,讓人微醺,做夢一樣,一生的眷戀和情愫都融進水鄉,走不出來了。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古往今來,這樣的情景,最惹人平生心事,產生愁緒??粗险咭荒樞腋5臉幼樱宜寄钇鹆烁赣H,老者應該與我父親的年齡一般大吧。隔著一個不惑之年,父親是那時的江南公社負責人。我跟老者說起了父親。那老者竟然激動起來,握著我的手不松連連說,你是老書記的伢崽呀!他可是大好人啊!
老者告訴我,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父親帶著他們疏通河渠,排漬防澇,引水抗旱,改良土壤,種糧種棉花苧麻,帶著他們辦企業……那時光好紅火,糧食大豐收,棉花大增產。1980年,他們的收入由上年的80多元猛增到300多元,增產幅度和人均純收入是全縣的第一。老者興奮地說,那是30年來收成最好的一年。
老者卻不知道,父親沒有真正高興起來。他站在江與湖堤岸的民居前眉頭緊蹙。村道泥濘,不少民居是用木頭繞稻草拼起的,豬牛與人共居一屋,牲畜糞便隨處是。父親在思考,下一步該怎樣做。但還沒等拿出個章程來,一紙調令讓父親從此留下了念念不忘的遺憾。
思念,清澈又朦朧,遠遠的……
沿著漫漫時光,從長江岸線轉入湖岸,走上三國古道。這片美麗富庶的土地,歷史古老悠久。1800年前,三國東吳將軍黃蓋在黃蓋湖操練水軍,赤壁火燒曹軍。戰火熄滅后,孫權論功行賞,把湖賜給黃蓋。黃蓋的子孫后代在這里開墾,耕耘繁衍,雖災難重重,卻懷著詩意般的夢想不屈不撓,前赴后繼,守護著家園。細細探究黃蓋鎮街口的黃蓋塑像,那個戎裝古人,碩大的眼睛直瞪前方,那表情是深沉的,一定是在憧憬家園未來美妙的景象。我們的祖輩們,能想象得到家園今天的美麗么?
夏風吹過來,大湖波涌浩蕩,映著長天碧色。我仰視著這位古人厚厚的嘴唇緊緊閉著,緘言,卻不屈不撓,是泱泱大氣之象,撩動人的心性,教你生出意氣風發的豪氣來。
漫天鳥兒歸巢,斜陽潑灑下水墨丹青,一天的行程將結束。忽然,我感覺腳下的路古老深邃,恰似一個民族的世界觀,牽引著一個五彩斑斕的夢。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