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漫長的閱讀生涯中,《湖南日報》是我喜愛的報刊之一,她是讓我和所有忠實于她的讀者受益終生的好報紙。自從有了閱讀能力,我就喜愛閱讀《湖南日報》,但真正從心底喜歡上她,還是在我走出大學校園步入社會,閱讀她每周一期的《湘江》文藝副刊之后。
一份報紙要想吸引讀者的眼球,就得融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于一體,圖文并茂,雅俗共賞。《湖南日報》的《湘江》文藝副刊體現了這一辦報宗旨,始終是富有個性特色、高品位、高質量的。
上個世紀80年代初,大學畢業不久的我工作之余愛上了文藝創作,先習戲劇,后主攻歌詞。當時我在中學執教,苦于社會活動圈子狹窄,視野閉塞,生活單調,于是每日將能搜集到的報紙盡可能找來閱讀,間接地體驗生活,擴大知識視野,積累創作素材。《湖南日報》成了我每日必讀的報刊之一,每期的《湘江》文藝副刊刊登的文藝作品,我篇篇必讀,特別感興趣的還反復讀上幾遍甚至背誦。1981年5月,我從《湘江》文藝副刊上讀到一幅題為《喂雞》的國畫,衣著樸素的農村大嫂端一碗剩飯喂一群雞,旁邊的小男孩舉著小棍子趕一條與雞爭搶食物的小黃狗,畫面構圖簡潔,生動活潑,趣味盎然,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頓時讓我遐思遄飛,于是我以《小幫手》為題,寫下了我平生的第一首歌詞:“小幫手,小幫手/媽媽摘瓜我提簍/媽媽喂雞我趕狗/媽媽縫衣我釘扣/啦啦啦/啦啦啦/放學回家愛勞動/我是媽媽的小幫手……”我麻著膽子將歌詞投寄到音樂文學的皇家刊物、中國音協主辦的《詞刊》,想不到很快就刊登出來 ,被全國各地十多位作曲家譜曲,其中由南京市作曲家陳穎譜寫的童聲獨唱被文化部評為1984年度全國優秀少兒歌曲創作銀獎,曾兩度作為每周一歌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黃金時段播出。這極大地激發了我寫作歌詞的興趣,一發而不可收拾,從此與歌詞結下終生不解之緣。
1996年7月,我在《湘江》文藝副刊讀到一篇描寫苗家生活的散文詩《趕秋》,平素儲存在胸中的生活積淀像干柴遇到烈焰倏地被點燃,心中激動得簡直不能自已,一首題為《曬秋》的抒情歌詞像一股山泉,從我的腦海中汩汩流淌而出,我來不及找紙記錄,拿起筆就將一句句歌詞快速記錄在報紙邊沿上,晚上稍加整理潤色,第二天投寄給了《詞刊》,發表在當年的第五期上,深得眾多曲作家青睞,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涌現出十多個不同版本的歌曲,相繼刊登在《歌曲》《解放軍歌曲》等國家一級音樂雜志上。這首作品讓我接連捧回了國家文化部“群星獎”銀獎、國家廣電總局“廣播新歌獎”銀獎、廣西首屆國際民歌藝術節全國征歌大賽創作金獎、湖南省“五個一工程”獎等多個大獎,后由著名歌唱家宋祖英首唱,參加了1997年首都軍民春節聯歡晚會演出,相繼被收錄進《樂海真情》《同一首歌》《中國當代歌詞精選》等多部專集中。
回首馳騁詞壇30余載的心路歷程,《湖南日報》和她的《湘江》文藝副刊不但給了我藝術養分的滋養,創作靈感的激發,生活素材的積累,知識視野的開闊,更給了我精神層面上的關心關愛,曾多次對我微不足道的創作“業績”進行宣傳報道,刊發過我多篇歌詞、散文隨筆和文藝評論。由于她的激勵和鞭策,迄今為止,我已在全國各地的報紙雜志(含廣播、電視)發表作品1000多件,出版了三部歌詞專著和《中國當代詞作家作品經典·鄺厚勤專輯》CD光碟,榮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一百余項,多件作品被選入大學、中學和小學音樂教材,連續三屆被選為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常務理事。
我心中飽含對《湖南日報》和她的《湘江》文藝副刊難以言表的感動、感激和感恩!她,是流淌在作者、讀者心中的“母親河”,以她豐潤的乳汁滋養了千千萬萬個讀者和作者,贏得了人們對她的深深摯愛。欣逢湖南日報70華誕喜慶之際,我在這里由衷地贊嘆:不讀《湘江》豈有詞,《湘江》為我添靈感。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