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萬物光亮透明的春天的早晨,我從手機上看到了葉夢老師發表在《湖南日報》上的《湖南日報,我的大學》一文,和文中提到的魯安仁等老師的名字,倏忽便勾起了我對那個時代美好人事的回憶。
因為我的散文處女作《凈土上的圣殿》就是魯安仁老師親手編發在《湖南日報》“湘江”副刊上的,收到樣報的同時,還收到了魯安仁老師寫給我的一紙親筆短信。她那娟秀的字跡和發自內心的鼓勵,至今仍歷歷浮現在我眼前,如陽光般溫暖我心。從那以后,我便與《湖南日報》結下了不解之緣。
那時的編輯與作者真可以說是魚水關系。我之后的散文如《飆水溪上放排人》等,是由新調入報社任“湘江”文藝副刊的葉夢老師編發的。葉夢是益陽人,從地緣上說是我的大老鄉,我們之間的交往也就更隨意一些。不久我又給她寄了一篇寫資水的散文,有3000多字,她看后因認為文章太長不適合報紙副刊,就主動幫我推薦給了《青春》月刊并獲散文頭條刊發。這就是我在雜志上發表的第一篇散文《纖痕》。這篇散文不但被《新華文摘》選用,還被《文匯月刊》新辟的“我所喜愛的散文”專欄作為開篇散文推出,并配發了碧野前輩的評論文章《喜讀“纖痕”》,更成就了我徒步考察資江及撰寫資水系列散文的追夢之旅。有人說《纖痕》是我的散文成名之作,但這個成名作正是在《湖南日報》“湘江”副刊的卵巢中孕育、經葉夢老師之圣手助生的。
此事我雖然很少向外人道及,但感恩之情卻始終刻在我記憶的心壁亦如“纖痕”。
我當然還能列舉出一長串的名字,如《湖南日報》原副總編金希光先生就親自采訪過我,并寫下了《初綻的山花——記農民作家廖靜仁》的長篇人物專訪,原政治部主任易澤民和記者陶田階還以《資水河畔的“高爾基”》為題,采寫過我的人物通訊等,并獲得了當年度青年新聞人物獎。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在紀念《湖南日報》創刊70周年的美好日子里,作為她的一名忠實讀者和作者,我心歡欣蕩漾,想說的話實在太多太多,但因為電腦不在身邊,我只好用手機作此短文,謹借此春光大好的機會,對曾關注、幫助我成長的《湖南日報》和給過我關心、關愛的報社的師友們,說一句發自肺腑的:謝謝!
萬物同沐春光,彼此透明成長。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