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楚地記得,那是2001年10月18日下午,我去參加邵陽市的一個銀企對接專題會。一進門,先到的劉行長朝我大拇指一豎,恭喜我的文章昨天又上了《湖南日報》,說“真是不得了,真是了不得”。坐在劉行長旁邊的李行長起身一把拉著我的手,讓我挨著他坐下,說我昨天發的文章《多換位思考》真是寫得太好了,簡直就是及時雨,幫了他一個大忙。
原來,客戶王老板來李行長所在的銀行申請貸款,銀行信貸員調查后認為他尚不完全具備貸款條件,不予貸款,他吵著非要貸款不可。昨天下午,王老板又來了,一屁股坐在李行長辦公室,揚言不放貸款給他,他就不走了,還要銀行賠償他的損失。李行長一聽犯難了。正在他一籌莫展之際,有人送來了《湖南日報》。瀏覽報紙,他突然眼前一亮,心里有了底,便起身給王老板添水,然后將報紙展開,請王老板看一篇文章。看過后王老板沉默了一會兒,說他走,不吵了,等條件完全具備后再來。那篇文章正是我寫的《多換位思考》。
李行長還沒說完,分管金融的吳副市長邊落座邊接話,說《多換位思考》很好地解答了一個社會問題,確實銀行也好、客戶也罷,都要多換位思考,多想想對方、理解對方,這樣銀行才不會怕貸,不會惜貸,企業才會更加珍惜誠信,講求信譽,銀企才會更好地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更好地平等合作、共同發展。
大家這么一說,讓我深受鼓舞,也倍感欣慰。一回辦公室,我就給《湖南日報》編輯老師胡宇芬打電話道謝。她說話那么謙遜,那么柔美,那么動聽,讓我如沐春風,如飲甘露。
2001年前后的兩三年里,我在《湖南日報》經濟周刊連續發表了《這筆貸款不能放》《收費擋了消費的路》《外匯黑市碰不得》《假幣“過關”記》等10余篇稿子,都是胡宇芬老師編的稿,常在電話里跟她交流。2009年7月,我調長沙沒幾天就特意去《湖南日報》拜訪她。一見面,我們幾乎同時說“胡老師就是你呀”,然后開懷大笑。此后我們雖然見面不多,但她總讓我常常想起,常與人津津樂道我們的交往。
2008年8月5日,這是作為業余文學愛好者的我終生難忘的日子。這天,湖南省作家協會在長沙舉辦我的散文創作座談會,譚談、王躍文等20多位名家光臨。會上,大家有褒揚也有建議,認為我的親情類散文“在抒寫真情時能獨辟蹊徑,不落俗套,創造了親情類散文的一種新版本”;而有一位老師說,由于時間關系,好的話前邊各位已說了不少,他就不說了,只提兩點批評意見。我一看桌牌,是《湖南日報》的一位編輯老師。我肅然起敬地拿起了筆,聽著記著,感到臉上熱了,身上出汗了,屁股坐在針氈上了。時光荏苒,歲月流逝。我記住了這位編輯,也記住了他的話,是他和他的話,讓我的散文更具有了畫感和質感,更有了活力和張力。
2017年8月我去湖南日報社,請這位編輯老師給我的長篇小說《蛻變》封面設計做指導,聊起了胡宇芬老師。臨走時,他問我看到《湖南日報》“我家這五年”征文啟示沒有,說如果有興趣可以寫一寫;又說要寫就得好好寫,認真寫好。當晚我找到征文啟示反復琢磨征文要求,分析別人會怎么寫,又梳理了自己家中五年來的變化,最后確定了三個重要節點的三件事,把家和國融合起來,寫就了《五年圓三夢》一文。2018年2月征文評選揭曉,我的這篇小文竟榮獲一等獎,排名第一。當時我心底一熱,激動更感動。回想著十余年的交往,我深深地感受到,這位編輯既是我的好朋友、好兄長,更是我的好老師。
屈指一算,我跟《湖南日報》結緣已有20年了。這20年里,有許多的人和事讓我感動,有許多深情厚誼讓我銘記在心,因篇幅有限,在此不能一一細數,只敘說了這兩段。我想,在以后與《湖南日報》的交往中還會結下新的情緣,還會有許多的人和事感動我,激勵我,讓我不斷攀登,不斷前行。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