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的歌詞集《漣水放歌》正式出版了。每當我捧起這本集子,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湖南日報》,因為她是我走向文壇的起跑線。
1978年,大地春回,恢復高考。我走進了設在青煙中學的高考考場。作文考試我一揮而就,只用了20多分鐘就交了卷。但其他成績沒跟上,與大學失之交臂。后來,我將參加高考時寫的那篇作文《心中有話向黨說》寄到了《湖南日報》。沒想到編輯老師很快就給我回了一封令人鼓舞的信,并寄來一大包寫作方面的輔導書籍。從此,我便戀上了寫作。
剛學寫作時,我就像一頭首次跳進草地的小牛牯,撒著歡胡奔亂撞,新聞通訊、小說、散文、詩歌、曲藝、作曲、畫畫,五花八門,樣樣都弄。但不得門道,漸漸感到四顧茫然。就在此時,湖南日報的陳惠芳老師,還有婁底群藝館的黃勝泉、劉合莊老師,漣源文化館的聶玉文老師等及時給我輔導和指點,詩人、詞作家于沙老師徒步20多里山路,親臨我老家楊嶺精心指導我,引我走上了以歌詞創作為主的文藝創作之路。
一次,我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將學寫的一首反映農村不少家庭安裝了電視接收天線的小詩《奇特的“小樹”》寄給《湖南日報》文藝部。一天上年,我正在山上砍竹子,大隊秘書給我送來一個又大又厚的黃色紙包,上面蓋著一個“印刷品”的紅章,下面是“湖南日報社”五個大字。我想,肯定是稿子退回來了。悄悄地轉過身將紙袋扯開一看,嗬,與我的猜測恰恰相反,我寫的詩竟變成了清秀的鉛字。那一晚我失眠了!從此,我便真正走上了文學創作這條充滿坎坷更充滿甜蜜的希望之路。
我的老家在偏僻的尖山嶺下,那個年代村里一無路二無電,條件非常艱苦,寫作就更加困難。當時我擔任生產隊會計,白天參加繁重的體力勞動,晚上還要做賬,做了賬再寫作,黑燈暗火,蚊叮蟲咬。有時,靈感來了,我睡了又爬起來,點上煤油燈再寫。為了逃避蚊子的“追擊”,我躲進蚊帳里,將煤油燈擺在席子上繼續寫。有一次由于精疲力竭,寫著寫著打起了瞌睡,稿紙搭在煤油燈上,點燃了蚊帳,差點把房子燒了。
堅持學,勤奮寫,功夫不負有心人。1985年,我采寫的新聞稿先后被《湖南日報》《農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多家媒體采用;創作的歌詞《黨和人民在一起》《我愛大山四季春》在《詞刊》頭條發表。此后,我勁頭更足了,白天參加體力勞動,深夜堅持寫作。累了困了,就用冷水擦把臉繼續寫。1986年,我以優異成績加上寫作成績突出,被漣源市文化局破格錄用為文化專干,安排在青煙鄉文化站工作,有了較好的寫作條件,每年有不少新聞稿件和文藝作品被各級報刊采用。后來我調市文化局工作。2001年我被調入漣源報社專門從事新聞采編工作。
通過老師的指點和自己的艱難探索,我的寫作水平在不斷提高,先后成為《湖南日報》《中國文化報》等多家媒體的通訊員,新聞通訊、小小說、散文、詩歌、歌詞、曲藝等作品不斷見諸報刊,一些新聞通訊稿還上了《湖南日報》頭版頭條。多年來,我先后有上千篇新聞通訊稿在《湖南日報》等媒體刊發,在全國各級報刊發表了500多件歌詞、散文、詩歌等作品,其中多篇作品在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湖南衛視、湖南人民廣播電臺播放、播映;50多件作品在省、市獲獎,我連年被評為漣源、婁底市優秀通訊員和文藝創作積極分子,被廣州軍區、省軍區、婁底軍分區評為優秀軍事報道員,被中國音樂家協會湖南分會、湖南省音樂文學學會、湖南省曲藝家協會、婁底市作家協會吸收為會員,并被授予湖南省“青年自學成才”獎。
感謝《湖南日報》的幫力,使我能夠在文藝創作的天空上飛翔。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