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
當我們說起一個“時代”,心中銘記著的是什么樣的圖景?
如果我們耐下心來,把那些曾經即臨己身的故人舊事一一記錄不避細瑣,是不是也能夠拓印出一個時代的風貌、音聲、氣味……翻讀龔曙光《日子瘋長》的時候便是這樣的感覺,藉由一篇篇的家族遺事、故舊友誼、少年憶往……仿佛可以清晰地指認出那些鎮寨、屋埕、紅磚、表瓦,頓時被一個杳然遠去的年代,一段再無法追回的時空歲月給包圍環繞。
時光的更迭和世間的人事變幻總是最引人悵惘。尤其是在中國大陸高速發展的今日,以“開發”與“繁榮”為名的現代巨輪,轟然輾過眾人記憶中所熟悉、恍如經久不變的一切,更加深了這種物換星移的傷懷與喟嘆。細品書中描摹的種種,除了可以想見的物事興頹之外,淳樸溫厚的鄉情人情,還有那溫情所賴以依存、蘊生的人際網絡,確實是一個現今無從追溯的時代氛圍。然而,這并不表示《日子瘋長》僅僅只是一部感懷傷逝之作,龔曙光以細膩筆觸拈起老家微小的人事景物,可說是以一種更為貼近現場的方式寫下屬于庶民的歷史,替“時代”留下不同版本的面目。
出生于湖南澧陽的龔曙光,其筆下篇章多聚焦在幼時長居的夢溪小鎮,以及小鎮邊沿的山野、河湖、田疇阡陌、人情掌故;他的文字時而率性真摯,時而詩意雋永,小鎮中人的百般情態叫他寫來余韻悠長不盡。
他以一篇《走不出的小鎮》勾勒夢溪風貌,寫的不僅是夢溪的地理方位、街容市景,而是以多位令鎮民“忘不去的人”為小小古鎮賦予立體的血肉。其中隨著值更老人逝去不復存在的銅鑼聲,更隱隱然呼應全書之底蘊。他寫《少年農事》時,質樸率真的文字讓讀者仿佛能看見一位少年農夫站在面前,娓娓細數各種農活的細節與竅門。《祖父的梨樹》借一株和祖父相倚相生的老梨樹,捕捉祖父一生正直寬厚的精神人格;寫的是梨樹,真正想說的依舊是記憶中溫煦的親情。《山上》《湖畔》等篇則是掇拾下鄉后的生活點滴,青春的酸甜與成長的磨礪,追憶起來如詩亦如歌。其余篇幅或憶故友,或追念親族長輩,也都令人低回不已。
因此,《日子瘋長》實質上是一種“鄉愁”的書寫,作者以摯情深刻的文字將昔日成長的老家城鎮,還有那段純真歲月里的故人故事,真實而鮮活地重新召喚出來,只不過這份鄉愁不僅只是空間上的,同時也是時間上的鄉愁。
龔曙光曾經是一位文藝青年,年輕時便已撰著不少文學評論,也是一位頗有影響力的文學工作者。如今棄文從商20余年后,《日子瘋長》這冊散文,儼然是他宣告歸返文學行列的代表作。由是觀之,他那漫溢在字里行間頻頻回首企盼的姿態,除了自抒鄉愁之外,恐怕也隱含了回歸創作精神原點的渴望。
其實無論是懷舊的鄉愁書寫,抑或是為了內在精神、靈魂之安頓所做的探索,都是一種溯返、“返原”的渴望,也是人類共通的情感之一。同時身為作家與企業家的龔曙光,透過《日子瘋長》為我們展示了這種普世情感,時空、地理的隔閡無礙于我們去感受、體會他的愛鄉之情。龔曙光將雋永文字敷衍成逶迤迢遞的歸鄉之路,希望讀者一同品讀這本色澤豐潤的散文,欣賞沿途的風物景致,感受人與鄉土的深刻連結與繾綣。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