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82goy"><code id="82goy"></code></sup>
<nav id="82goy"><source id="82goy"></source></nav>
<s id="82goy"></s>
  • <bdo id="82goy"><tfoot id="82goy"></tfoot></bdo>
  • <noscript id="82goy"><pre id="82goy"></pre></noscript>
  • <kbd id="82goy"><table id="82goy"></table></kbd>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湖南政研網>學習園地>講座報告

    張京成:中國創意產業的興起與發展問題

    來源:宣講家網 作者:北京科學技術研究院中國創意產業研究中心主任 張京成  時間:2019-02-25 13:49:42

    張京成 北京科學技術研究院中國創意產業研究中心主任

      自2006年以來,我國的創意產業發展研究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城市將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抓手,并日益重視培育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我們將從創意產業發展的歷程、創意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我國發展創意產業的現實需求、創意產業與城市發展的互動作用、我國創意產業發展的主要模式以及促進我國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等六個方面,分析中國創意產業的興起與發展問題,進而深刻認識中國創意產業發展這一主題。

      一、創意產業的發展歷程

      (一)創意產業的提出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創意產業概念并運用公共政策推動創意產業發展的國家。1998年,英國政府出臺了《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文件》。這個文件首次提出了創意產業的概念:“源自個人創意、技巧及才華,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行業。”根據這個定義,英國將廣告、建筑、藝術和文物交易、手工藝品、工業設計、時裝設計、電影和錄像、互動性娛樂軟件、音樂、表演藝術、出版、電腦軟件及電腦游戲、廣播電視等13個行業確定為創意產業,文化遺產與旅游產業也被列為重要的相關創意產業。此后,世界各國特別是一些專家學者對創意產業進行了深化研究,并根據不同的國家戰略、地域特征、文化政策、產業導向提出了不同的定義。

      (二)創意產業興起的背景

      1.知識經濟背景

      一定經濟時代的社會財富反映著該經濟時代社會生產的本質特征,并通過這一特征使該時代的社會生產方式向更高級轉化。相對于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而言,知識經濟著力強調知識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農業、工業時代的社會財富主要是通過一定技術條件下的無差別人類勞動來創造的,而知識經濟時代的社會財富則依靠蘊含在無差別人類勞動中的創意來創造,科技和文化知識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益增強,智力資本成為企業等經濟組織的重要資源。

      這是人類經歷自然經濟和工業經濟之后,創造財富的嶄新時代。在此背景下,創意產業應運而生,人的智力、思想、技術和創造力在產品和服務中得以充分體現,許多創意工作在知識經濟時代具備了形成產業的條件。隨著知識經濟的深入發展,“創意”開始成為競爭力的關鍵要素,創意產業也成為全球經濟和現代產業發展中的一個新亮點。

      當知識成為主要經濟要素后,經濟增長方式會發生根本變化。如果單就知識而言,國與國之間不再具有任何“自然的”優勢或劣勢,其優勢或劣勢取決于教育、機制、管理等后發的人為的因素。創意產業正是能夠充分發揮這些人為因素作用的產業。知識在現代社會的價值創造中的作用遠大于人、財、物等傳統生產要素,成為所有價值形成要素中的最核心要素。

      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意產業的精神產品和文化服務,一方面直接為社會創造經濟效益,促進經濟增長;另一方面通過激發人的創造性和聰明才智,間接地服務于經濟發展。創意產業在人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中所發揮的作用日益顯著,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動力。

      2.文化軟實力背景

      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經濟、科技、軍事等“硬實力”,也包括文化和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意識形態等“軟實力”。軟實力對社會有更加持久的滲透力,文化正在成為國與國之間競爭的利器。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對文化軟實力日益重視。

      全球化使文化競爭力在國家綜合實力的競爭中居于更加突出的地位。全球范圍內的資源配置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分化和重組,對文化資源的爭奪成為了這一資源配置和重組的重要內容。越來越多的文化產品進入全球市場,越來越多的區域文化經濟融入現代世界市場體系。文化不僅作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日益成為了國家和地區發展的核心力量之一。因此,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可以創造大量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滿足日益擴大的文化市場需求,不斷提高中華文化的滲透力和影響力,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3.經濟社會轉型背景

      文化創意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在實踐中顯示了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發展空間,成為世界各個發達國家極力推崇和大力發展的產業部門。一方面,這與創意產業能夠為社會創造可觀的經濟收益密切相關;另一方面,與創意產業具有改變現有經濟增長模式的強大功能緊密聯系。創意產業的生產要素不再以人力、能源、原材料為主,而是將人類的創意作為產業發展資源,是一種消耗無形的智力來創造有形的價值的生產模式,其產值源于源源不斷的創意。

      創意產業最顯著的特征是鼓勵個人創造力的無窮釋放,這種釋放創造了新的產品和新的市場需求,沖破了傳統資源的硬約束,因為通過創意能夠將各種資源轉化為資本經營,為經濟發展打開了新的通道和空間,這是創意產業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特有模式。

      (三)我國創意產業的起步

      自英國提出創意產業的概念后,大多數發達國家也都紛紛提出自己的創意產業發展戰略,國際大都市幾乎無一例外地都將文化創意產業視為支柱產業,以提升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和影響力。我國港臺地區在2002年后逐步接受了創意產業的提法,大陸地區則始于學術界的理論探索與研討,而后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開始創意產業的實踐,最終逐漸上升到國家層面。

      2006年北京兩會提出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同年5月,我國創意產業領域的首部藍皮書《中國創意產業發展報告》將這一年確定為中國創意產業的“元年”,標志著中國創意產業的正式起航。2006年至今,學術界對創意產業的討論逐步深入,國內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重視文化創意產業,將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加快產業結構升級、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實力特別是軟實力的重要手段。

      二、創意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

      創意產業引起主流發達國家政府的關注,這些國家把創意產業提到了相當重要的戰略位置,作為未來的支柱產業來發展,并通過設立專門的推進管理機構和執行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創意產業蓬勃發展。探索并總結國外創意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對于我國發展創意產業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一)創意產業是人類經濟發展進步的方向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我們已經進入到后工業時代。知識經濟成為了時代的主旋律,其主要內容是強調知識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創意經濟的發展,在更高的水平上把單純以要素分類為標準的經濟形態轉變為以人的創造力和知識的生產為標準的經濟形態。農業經濟最主要的生產要素是土地,而工業經濟最主要的是資本,但是到了后工業時代,核心生產要素變成了知識。

      隨著知識經濟的來臨,社會發展理論發生了變遷,經濟增長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轉變。傳統的工業社會的經濟增長是以資源的巨大消耗為代價的,知識經濟則以知識的生產、創意的激發為主要源泉。因此,發展創意產業成為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人民物質生活達到較高水平時,尋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創意產業是經濟與技術和文化的交融

      當今的全球化趨勢愈發明顯,再加上科學技術的發達,藝術的創作和所在地的文化特色,成為了無法被替代的兩個內容。未來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努力方向就是利用創意產業將精致的藝術文化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一方面要讓藝術文化透過周邊產品使更多人能享受到,另一方面可以解決科技發達后所衍生的失業問題。創意產業的發展把知識經濟提供給人們的有利條件和社會經濟增長結合起來,在新的經濟形態下促進社會的進步發展。這也是產生創意產業的社會經濟背景。創意產業通過把技術、文化和經濟結合起來,以科技手段促進文化創意,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

      (三)科技的發展將不斷拓展創意產業的外延

      盡管創意產業的內容在不同國家和地區有不同的界定,但其主體內容都有相似之處。現有創意產業體系中的部分產業的出現就是科技發展的結果,可以說,科技進步大大拓展了創意產業的外延,為創意經濟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必定還會有一些為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的服務行業不斷涌現,這些行業將使創意產業的外延不斷拓展。

      (四)創意產業發展需要根植于地方的特色

      創意產業是一類知識密集型的新型產業,對客觀環境的要求十分嚴格。如果不具備產業發展所需的環境而盲目發展創意產業,不僅不會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反而有可能造成打擊。從對發達國家和地區創意產業發展的分析可以看出,世界上各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的發展水平不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不同,人均收入和人力資源結構不同,造成了各地創意產業的定義、范圍界定以及發展策略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各地創意產業的發展都是在充分結合本地產業發展背景的基礎上進行的,是以滿足本地區實際需求為原則的,都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和針對性。可見,創意產業的發展需要與各地方的經濟基礎、文化背景、資源特色等結合起來。只有通過環境分析,喚醒該區域的投資理性,找到自身差距,才能為確立創意經濟的發展規劃做好決策準備。

      (五)集群化將成為創意產業發展的主要形態

      集群是指產業中相互關聯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對集中的若干企業和機構的集合,具有很強的群體競爭優勢和集聚發展的規模效益。由于涉及范圍非常廣,所服務的傳統產業門類繁雜,創意產業就自身體系而言是無法通過單體行為完成的,即某一單體只能完成部分內容,但以傳統產業個性形成品牌和價值鏈,已成為當前創意產業集聚區的發展趨勢。因此,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在積極采取有力措施,促使創意型人才和企業在空間上集聚,建立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創意產業集聚區。由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可見,走集群化道路是創意經濟快速發展的途徑之一,因為創意產業不僅是個人和單個企業的行為,還需要集群互動和企業的地理集聚。

      創意產業集群的特征是創意人群的生活和工作相結合、文化產品的生產和消費相結合,有多樣化的寬松環境,有獨特的本地人文特征,并與世界各地有密切的聯系。

      三、中國發展創意產業的現實需求

      (一)調整產業結構的有效途徑

      改革開放40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收入的不斷增加和社會文化的不斷升級使我國面臨的發展形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就經濟發展而言,由于傳統產業生產能力的普遍過剩和買方市場的逐漸形成,我國經濟發展已經由過去主要受資源約束轉變為受資源和市場的雙重約束,建立在規模擴張基礎上的經濟增長方式越來越難以為繼。因此,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促進經濟發展從粗放型、資源型、投資型為主的增長方式向集約型、效益型、創新型的增長方式轉變,勢在必行。

      從發展角度而言,發展創意產業最終是為了實現依靠科技、文化、商業等諸多方面的整體創新推動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協同發展。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增長方式的轉變,是發展觀念的轉變,是發展模式的轉變,有利于提高我國經濟的發展質量,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創意產業強調掌握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能力,強調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產品和標準。發展創意產業,可以有效發揮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建立面向市場的整合產、學、研三方資源的技術創新體系;廣泛開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引導創業風險投資關注中小企業,提升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鼓勵企業積極占領產品與服務的高端,促進優勢企業做大做強,提高產業集中度;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為那些破壞資源、污染環境和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實現轉產提供發展途徑;促進投資結構調整,擴大消費需求,合理利用和消化一些已經形成的生產能力。

      產業結構調整的目的,不僅僅是解決當前有效需求不足、生產相對過剩和市場疲軟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與經濟的新發展結合起來,謀求我國未來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在21世紀的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因此,從長遠發展來看,由于創意產業涵蓋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發展的高端領域,發展創意產業可以全面提高農業、工業、服務業的水平和效益。創意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可以通過產業鏈整合,實現合理調整生產力布局,促進地區經濟協凋發展。發展創意產業,可以促進文化、科技、商業資源的集聚,從而逐步推進城鎮化,實現城鄉經濟良性互動。發展創意產業強調占領產品價值鏈高端,著力改善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必然選擇

      在1978年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黨中央提出“加強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加強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關鍵是人才,重點是創新型人才。創意人才是創新型人才的重要組成,而發展創意產業是集聚創新型人才、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由之路。

      從創意產業的定義可知,任何創意活動都依賴于“創意人”針對不同需求,對其自身知識、技能和經驗等智能因素進行綜合運用。產業化的創意活動同時實現了兩個方面的價值,一是人的創造性被激發、固化于創意產品,通過市場交換獲得價值實現;二是創意主體在此過程中完成新一輪的知識、技能和經驗的積累,從而實現其人力資源價值的提升。創意主體自身價值的提升又體現在兩個過程中,一是直接學習,即創意主體在創意活動中獲得知識、技能和經驗的增長;二是間接學習,即創意產業的集聚效應促使創意主體之間相互激發創新思維,相互學習。

      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也已證明,創意產業可以為國家集聚和培養一大批創新型人才。從事創意產業活動的“創意人”是指所有需要創意的職業,包括科學家和工程師、詩人、藝術家、廣告人、記者及法律從業者等高科技和知識密集性行業的從業者,而“創意人”的聚集必將形成龐大的“創意階層”。美國經濟學家理查德·佛羅里達在其《創意階層的崛起》一書中指出:創意階層包括一個“超級創意核心”,由從事科學和工程學、建筑與設計、教育、藝術、音樂和娛樂的人們構成……他們的工作是“創造新觀念、新技術和(或)新的創造性內容”;除了這個核心,創意階層還包括“更廣泛的群體,即在商業和金融、法律、保健以及相關領域的創造性專業人才”。按照美國學者約翰·M·埃格的觀點,以“創意專業人士”為主的人才不斷集聚在一個城市和社區,就構成了“創意階層”和“創意社群”,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創意社群”的形成必然帶動一個城市的經濟朝著創新、現代、高層次、可循環、不可復制的方向提升。美國“硅谷”的成功,正得益于吸引了創新型人才,并形成了“創意社群”,從而獲得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

      如果進一步擴展到國家層面,我們可以做出如下推論:大力發展創意產業,通過為社會經濟、文化生活提供各種創意產品和服務,一方面可以催生出“創意階層”,進而促進“創意社群”的形成,并通過“創意階層”的內部互動以及“創意社群”對其他階層的輻射、帶動實現整個國家創新能力的內生性增長;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創意、創造、創新的價值獲得廣泛的社會認同,在全民族形成鼓勵創意、積極創造、不斷創新的氛圍,不斷提升整體國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從而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鞏固創意產業發展的社會文化基礎。

      目前我國的創意階層還未大批成形,但隨著經濟、科技與文化體制轉型不斷深化,大力發展創意產業,科學家、工程師、設計師、廣告人、經紀人、建筑設計師、傳媒人等智力密集人群最終將完成自身角色的轉型,成就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創意人”和“創意階層”。發展創意產業不但可以集聚、培養高端創新型人才,還可以促進現有人才從技能型向創新型、創意型轉變,成為我國創意產業的主要勞動者。

      (三)提高生活質量的現實要求

      當前,我國人民群眾對物質文化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對精神生活的需求越來越強調新創意和多樣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了兩次歷史性的跨越:第一次是上世紀80年代,全國人民的溫飽問題基本得以解決;第二次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人民生活由溫飽達到小康,實現了又一次歷史性飛躍。

      消費總規模不斷擴大,人民群眾的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也顯著提高。城鄉居民居住條件顯著改善,不僅面積擴大,居住質量和配套性能不斷提高,生活的舒適程度比以前有了一定程度提高。這些都說明,我國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人們的消費需求和消費意識都已發生了質的轉變,為人民生活提供質量上乘、豐富多樣的物質文化產品成為現實而迫切的問題。因此,大力發展創意產業,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現實要求。

      創意產業作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徑,主要表現在可以擴大社會消費領域,增加高質量的閑暇消費。娛樂和旅游消費就屬于閑暇消費。在閑暇時間里,人們主要從事科學、藝術、社交等活動。閑暇消費是社會消費的必然產物,是消費向高層次轉變的標志,未來時代是新的閑暇時代。在中國,閑暇消費也已開始越來越成為人們消費的重要內容,消費形式和消費內容也日趨多樣性。在創意產業中,影視、流行時尚、運動休閑等都是具有閑暇消費性質的產業。這些產業一方面在滿足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因此,這就需要我們結合我國的實際,積極發展健康向上、有益身心、富有創意的閑暇消費,提高人民群眾消費的質量和品位,使之成為人民高質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創造社會財富的嶄新手段

      社會財富包括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兩個內容。物質財富是我們平時生活中見得最多,也最容易接受的,而精神財富則一般不被人們認可——人們雖然經常強調精神財富的重要意義,但實際上往往由于思想、理念等的原因而遠沒有追求物質財富的那種激情。因此,如何以一定的形式使人們在接受物質財富的同時也接受精神財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創意產業因其以有形的產品承載無形的創意,當仁不讓地成為結合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理想選擇,成為創造社會財富的嶄新手段。

      在物質財富的層面,一部分創意成果哪怕能以精神形式實現交換、傳承,其存在與發展仍需要依托大量的有形物質。創意產品的價值常常需要以一定的物質交換來體現,并且較之缺少文化、科學和知識內涵的普通物質產品,其作為物質財富的價值也更持久。

      在精神財富的層面,精神的因素,如創造力等,是創意產業最基本的要素。通過發展創意產業,借助政策推動、市場拉動和一定的社會引導,可以把人們所蘊含的創造力釋放和發揮出來。一方面,具有創造性的人通過自己的創新把思想成果轉化為現實財富,從而體現精神的價值;另一方面,人們的創意產品作為可交換的物質財富同時又強調著其與眾不同的精神價值。

      此外,具有現實意義的是,發展創意產業能夠充分彰顯“知識創造財富”的觀念,激勵更多的人從事創意活動,為社會的財富積累做出貢獻。“財富等于知識加創造力”,這一規律適用于所有從事知識的生產、加工和制造的行業。這些行業都具有創意產業的基本特征,是創造社會財富的重要力量。

      (五)融合傳統與現代的紐帶

      當今,文化發展的主題是傳承與交融。所謂傳承,是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斷突破傳統文化固有表達方式,滿足現代人對時代發展的體認和情感訴求。交融是指各種文化之間,通過在形式上的相互借鑒、在內容上的相互融合,謀求共同發展。

      當代中國的文化發展正處在這樣一個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時代。可以想見,中國傳統文化保守、含蓄的內涵在這個充滿變化和創新的時代面臨著怎樣的挑戰。一方面,傳統文化中部分保守的理念、思想在某種程度上對中國人的創新精神形成了一定的禁錮,必將被拋棄;另一方面,以追求創意、創新為代表的現代文化已成為時代的潮流先鋒。身處世界發展浪潮中的中國,如何充分利用文化融合的歷史機遇,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對現代精神的塑造,從而立于不敗之地,是一個無法回避的重要問題。

      隨著現代的內容逐漸深入到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創意產業作為一種充分體現現代性的產業,其內容蘊含著諸多現代的思想、理念、文化成果。在我們對創意產業的分類中,工業設計、軟件服務等行業無一不是與當代最新的文明成果緊密相連,現代科學技術尤其在創意產業的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就其內容而言,創意產業提供各類產品和服務主要體現了各種現代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就其表現方式來看,創意產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都是以現代面孔呈現在人們面前的,體現著人們對當下生活方式的肯定和追求。然而深入探究創意產業的內涵又不難發現,創意產品和服務又帶有很深的傳統文化的痕跡。也就是說,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傳統文化所表達的價值觀和其他各種精神追求實現了傳承、發揚,并與其現代表達方式一起構成鮮活的當代文明成果。因此,創意產業正是實現“揚棄”傳統文化、構筑現代文化的承載體,作為連接傳統與現代的紐帶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四、創意產業與城市發展的互動作用

      城市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載體,文化創意與城市競爭力相輔相成,是城市經濟競爭力持續提高的動力。在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國際間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創意產業的發展規模和程度,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之一。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文化創意產業在一些國際性大都市中作為支柱型產業迅速興起成為世界財富的新源泉,其對城市發展的促進作用是多方面的。

      (一)發展創意產業有利于提升城市競爭力

      城市競爭力是指一個城市在競爭發展中,與其他城市相比較所具有的創造財富和價值收益的能力。城市競爭力以硬環境和軟環境兩個部分組成,硬環境包括人才、資本、科技、環境、區位、基礎設施和產業結構等因素,軟環境包括知識、文化、管理、制度等因素。目前,決定城市綜合競爭力的主導因素正由資本、資源等經濟優勢轉向人才、制度、環境、創新等文化創意優勢。

      創意產業是提高城市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從文化創意方面來看,創意產業是提高城市品味和文化功能的重要載體,能夠實現城市功能的“新”定位。從知識創意方面來看,創意產業是銜接技術、設計、規劃、藝術等方面的橋梁,能夠促進知識功能的“新”突破。從產業內涵上來看,創意產業是銜接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和制造業以及城市功能的重要環節,能夠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城市和創意產業互為促進,創意產業的興起和發展與城市經濟基礎、社會環境、文化制度等有著密切的關聯。城市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繁榮提供土壤,而創意產業也大大增強了城市的綜合競爭力,提升了城市的整體形象。

      創意產業還具有很強的滲透性和輻射性,能滲透于傳統產業之中,可以推動城市制造業向高增值產業升級,能將技術、文化、制造服務融為一體,拓展制造業的發展空間,提升制造業的附加價值,形成較強的產業競爭力和合理的產業布局,從而大大增強城市競爭力,成為城市騰飛的重要發動機和助推器。

      (二)發展創意產業有利于提高城市文化品味

      文化體現了一個城市的內在特質,是再造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現代城市的發展賦予文化更深刻的內涵,能否引領文化的發展潮流是判斷一個城市進步與否的關鍵。創意產業與文化藝術密切相關,視覺藝術、音樂與表演、文化展覽以及工藝美術等往往能夠吸引人們的眼球,同時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品味。

      創意產業不僅不掠奪越來越寶貴的稀缺自然資源,而且還能夠保護現存文化資源。發展創意產業與舊城改造的有機互動,有利于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和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創意時代的城市更新,不再是簡單的拆除和重建,而是在保留城市記憶、發展足跡和歷史文脈基礎上的城市再造。

      (三)發展創意產業有利于城市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當世界經濟步入知識社會向創意經濟發展的今天,文化要素和人的創造力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導要素。這種主導要素的變遷帶動了文化創意產業的興盛,也逐漸改變了經濟增長模式。創意產業的發展將促進傳統的工業的增長方式轉向以知識生產、創意激發為主要源泉的增長方式,依靠科技、文化、市場等諸多因素的整體創新推動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協同發展,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商務成本的提高,城市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導致了一些傳統工業的衰退和外移。大都市往往土地資源有限,商務成本也更高,高成本要求高產出,客觀條件決定其不能再發展低端制造業,必須以高附加值的制造業和現代化服務業為主要方向。這表明,以物質產品為中心的產業結構逐步向以精神文化產品、服務產業為中心的現代產業結構轉變。

      (四)發展創意產業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文化創意產業具有帶動力強、知識密集、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產業關聯度高、低污染或無污染、可以重復開發和利用等特點。相對于傳統產業,創意產業發展所需的能耗小,對土地、資源的需求也小。尤其是面對能源短缺、環境污染等嚴重問題,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有利于城市發展循環經濟,適合于從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煥發中心區活力和促進就業增長等方面實現城市復興,還有助于重塑城市空間結構的服務功能,使有限的空間得以集聚更多的創造性人才與資本,形成以創意產業為核心的新型城市產業群落和高增值的服務產業發展空間。

      五、我國創意產業發展的主要模式

      (一)資源特色型發展模式

      在創意經濟的發展實踐中,我國一些地區往往被定位為創意經濟發展的專業化區域,這種專業化源于其地區特色文化資源,比如井岡山、大理、西雙版納等。本質上看,這些地區之所以能夠成為某類創意經濟行業的典型代表區域,是與其所擁有的特殊資源密切聯系的。這里的特殊資源特指廣義的文化特殊資源,更多的是與可商品化的歷史文化和工業文化密切聯系的。

      (二)自發演進型發展模式

      自發演進型發展路徑最終也可以轉化為另類的資源特色型發展模式,但不同的是更強調地區創意經濟的多樣化結構特征。基于此,自發演進型模式往往與大都市圈相聯系,因為發達的經濟水平確保了內生性,而大規模的市場容量確保了經濟結構的多樣化。自發演進型發展模式強調創意經濟的自發生成性質。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經濟體出現了生產和消費形式多樣化和個性化兩個特點。創意經濟的文化要素迎合了消費個性化的要求,創意要素則使得生產定制化成為可能。

      (三)政策導向型發展模式

      隨著政府對創意經濟關注的提高,創意經濟由最初的自發集聚向規劃集聚、倡導集聚轉變。政府通過大力倡導集聚,促進集聚,為集聚區的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為促進創意經濟的集群發展,政府部門會規劃出一塊特定區域并通過政策引導來吸引相關企業入駐。因此,集聚區的實現途徑也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這種有規劃的集聚對于集聚區本地和其附近相關區域的發展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其所能促進發展的范圍不僅是集聚區,而是由具有一定輻射作用的核心區域和被輻射區域組成的。從結果上看,許多政策在最初或許帶有一定的應急性,但文化創意產業最終特色的形成卻與其中一些政策所發揮的作用是分不開的。政策導向型發展模式往往與經濟發展水平不是很高、城市規模相對狹小的區域聯系在一起。

      (四)文化與創意相結合發展模式

      當一個地區或企業擁有較為豐富的文化資源及較為豐厚的智力資源,并在更大區域內具有較大的文化、經濟的影響力時,應采取以文化與創意相結合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模式。這種模式向市場推出的是文化產品或文化與創意相結合的產品。后者以創意為特色、為主要賣點,同時形成以“文化”為形式、以“創意”為紐帶,聯結其他產業的產業集群發展效應,其市場影響力和市場營銷半徑都較大。

      (五)中心城市為依托發展模式

      中心城市有豐富的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所需的各種資源,對文化要素具有強大的吸附力,有強大的產出文化創意產品的能力,有良好的將文化創意產品轉化為文化現象的能力,容易形成文化“高地”,還有強大的文化傳播和輻射能力,將強勢文化迅速向其他文化“洼地”推廣與滲透,擴大文化創意產品的文化影響力。因此,我們要以中心城市為依托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同時避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的重復和低水平建設,以城市為單位形成聚集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六、促進我國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一)理順管理體制

      在創意產業的管理層面,我國城市創意產業的管理部門比較混亂,可能導致文化創意產業資源條塊分割、政出多門和政策難以有效落實等問題。因此,在創意產業發展過程中,必須明確劃分各部門職責,理順管理體制,形成上下共建的創意產業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既在國家層面形成統一領導,也在地方層面成立文化創意產業推進的專門機構。

      (二)自主創新政策

      自主創新是決定創意產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加大對創意產業研發的資金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鼓勵成熟的創意企業設立研究與開發機構,同時還要加強對創意產品核心技術的保護,在關鍵領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專利和技術標準。通過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宣傳力度,創造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和保障體系,形成尊重創新、鼓勵創新、保護創新的良好發展環境。

      (三)人才政策

      在創意產業的未來發展被外界一致看好時,巨大的人才缺口成了產業進一步發展的阻礙。文化創意產業是強調以創意為核心,以高新技術手段為支撐的新興的知識密集型產業,創意人才是其核心動力。因此,培養優秀的創意人才成為發展創意產業的根基。當前,我們應把大力引進和培養創意人才擺在重要的位置,改革人才培養機制,完善人才管理機制,制定切實的人才引進機制。

      (四)投融資政策

      長期以來,文化創意產業投融資過分依賴政府,影響了社會資本進入文化創意產業。因此,我們需要進一步拓寬投融資渠道,形成完善的市場投融資機制,讓企業、民間、外商都加入到投資經營的行列。我們應鼓勵社會資本對創意產業進行投資經營,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社會化。

      (五)知識產權保護政策

      創意產業的本質在于創新,我們必須通過知識產權的生成和利用,才能使文化創意產業發揮創造經濟效益和就業的成效。我國雖然已出臺了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等相關政策法規,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知識產權立法還比較滯后。目前,文化創意產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正在凸顯,需要我們大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充分保障創意主體的合法權益,不斷激勵其創意活動,保障行業受益,加大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宣傳力度,營造一個重視知識產權、發展知識產權的社會氛圍。

      (根據宣講家網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

    99在线观看视频免费,天天拍拍天天爽免费视频,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最新,一区二区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sup id="82goy"><code id="82goy"></code></sup>
    <nav id="82goy"><source id="82goy"></source></nav>
    <s id="82goy"></s>
  • <bdo id="82goy"><tfoot id="82goy"></tfoot></bdo>
  • <noscript id="82goy"><pre id="82goy"></pre></noscript>
  • <kbd id="82goy"><table id="82goy"></table></kb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噗呲噗呲好爽轻点| 天天拍拍天天爽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久别的草原电视剧免费观看| 男女拍拍拍免费视频网站| 欧美伊香蕉久久综合类网站| 国产美女一级做受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片| 97久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精品| 狠狠综合视频精品播放| 天堂网2018|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97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 国产裸拍裸体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18禁免费无码无遮挡不卡网站| 欧美在线视频二区|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又色又污又黄无遮挡的免费视|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va在线| 美女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嫩的都出水了18p|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91精品国产免费| 欧美xxxx新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丶| 欧美激情视频网| 日本不卡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乱人伦小说区| jizz国产精品网站| 污视频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怡红院永久免费| 五月婷婷俺也去开心| 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女律师的堕落高清hd|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无码| 黄色片一级免费看|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免费看男阳茎进女阳道动态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