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報告的題目是“WTO與對外開放”。
一、中國為加入WTO付出艱苦努力
從1986年中國正式申請恢復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地位,到2001年正式加入世貿組織,15年里,我國做出了不懈努力,這其中的關鍵就是中國要對WTO作出什么樣的承諾,同時要怎樣打開自己的大門。回看中國加入WTO的過程,就會發現這個過程當中存在了很多國際國內的博弈。從國內來看,很多人對WTO的認識和對經濟全球化的認識都經歷了一個逐漸轉化的過程。從最終結果看,中國履行加入WTO承諾的水平非常高,有些人認為中國占了WTO的便宜,這是毫無道理的。
我國在2001年加入WTO時作出的承諾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開放市場,二是遵守規則。開放市場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貨物,二是服務。
首先看關稅減讓。我國在以下幾類商品上作出的關稅減讓幅度是非常大的。2001年,我國農產品起始稅率為18.9%,承諾關稅削減到15%;工業品起始稅率為14.8%,承諾關稅減到8.9%;IT產品起始稅率為13.3%,承諾關稅減到0%,這是非常大膽的承諾。當然,我們也看到,中國IT產業在加入WTO后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包括現在能有這么好的互聯網產業,都與我國當時加入ITA有密切關系。此外,像其他一些重要商品,比如,當時我國汽車行業的關稅是80%-100%,但是在加入WTO后,我國汽車關稅降到25%,這說明我國在加入WTO時作出的關稅減讓承諾已經非常高了。雖然我國汽車關稅是25%,美國汽車關稅是2.5%,但是我國卡車關稅是15%,而美國卡車關稅是25%,因此,美國是有選擇性地講一些對自己有利的話,實際上并不客觀。從歷史演變來看,我國在入世時作出了非常大幅度的關稅減讓承諾。紡織品與服裝的關稅從25.4%下降到11.7%,鋼鐵的關稅從10.6%下降到8.1%。
從WTO原則來看,開放水平和發展水平有相關性。總體上看,發展水平越高,開放水平就越高,這也符合經濟學一般規律。因此,我們不能在2001年時拿中國與美國、日本等國相比,這不公平。但是,可以與一些與我國情況比較類似的國家相比較看看。比如,我們可以看看阿根廷、巴西、印度等新興發展中大國的情況。巴西和印度都是關貿總協定創始締約方,巴西在1948年就已經加入關貿總協定,阿根廷在1967年加入。到目前為止,我國約束稅率是10%左右,阿根廷是31.8%,巴西是31.4%,印度是48.5%。因此,與我國發展水平比較接近的這些國家相比,中國關稅減讓水平仍然是非常高的。從實施稅率來看,雖然中國與阿根廷、巴西、印度等國相差的不是那么大,但是實施稅率和約束稅率的差額是很重要的,因為只要不高過約束稅率就可以提高關稅。最近,印度宣布提升十多種商品關稅,他這樣做并不違反WTO規則,而我國本身的約束稅率就比較低,如果實施稅率超過約束稅率,就會違反WTO規則。所以說,我國提高稅率的空間已經非常小了。從發展水平看,2001年,我國人均GDP與阿根廷、巴西等國相比還差很多;2015年,我國人均GDP與阿根廷、巴西等國已經非常接近了。當然,印度人均GDP始終比我國低一些。因此,從發展水平來看,我國開放水平也是相當高的。
此外,我國在農產品關稅上的削減幅度也非常大,甚至我國的農產品關稅比很多發達國家都要低,當然比美國要高一些。2001年,我國農業就業人口遠遠高于美國,但從當時農產品的農業補貼來看,我國幾乎沒有。綜合來看,我國農業的承諾水平在WTO中是非常高的。我國在服務業方面作出的減讓承諾也是非常高的。
從另一方面看,就是遵守規則。原則上講,所有WTO成員國都應該遵守同一個規則,但實際上成員國之間還是有一些差別的,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在一些協議中是可以享受特殊與差別待遇的,然而,雖然中國在加入WTO時也在強調我們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由于中國是后加入WTO的,所以我們在談判時不得不放棄了一些適用于發展中國家的特殊與差別待遇。因此,即使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是在WTO中享受的特殊與差別待遇幾乎沒有。因此,對于美國對中國的那些指責,包括說中國借著發展中國家的地位逃避責任、享受優惠等等,其實我國從一開始就沒有享受到那些屬于發展中國家的待遇,所以美國的這些指責是很不公正的,完全是胡說八道。
二、中國認真履行加入世貿組織承諾
實際上,這個問題是不應該有爭議的,因為WTO中有一整套貿易政策監督機制。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各個成員國對中國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看法,但并沒有哪個國家挑戰或者質疑中國是一個合格的WTO成員國。但是從特朗普上臺后,美國政府頻繁指責中國履行入世承諾,這也是非常不公正的指責,是與事實完全相違背的。
(一)中國履行WTO承諾的總體情況
1.法律調整
中國在加入WTO后,對WTO規則給予了高度重視。黨中央反復強調,要認真與國際接軌,與WTO規則接軌。在此基礎上,我國開展了大規模、大范圍的法律調整。在2001年前后,WTO幾乎是家喻戶曉,我想,即使是在WTO總部所在地瑞士日內瓦,都達不到這種程度。
在加入WTO之后,我國清理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23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地方性政策法規19萬多件,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培養了很多熟悉WTO事務的專家和地方各級政府官員,另外一方面也使遵守WTO規則的意識深入到各級政府,這是非常有益的。具體來看,相關的法律調整包括:對外貿易法、貨物貿易法、服務貿易法、知識產權法、外商投資法等。
2.履行貨物貿易領域承諾
第一,降低關稅。實際上,我國在加入WTO時的減稅承諾在2006年、2007年時就已經基本上履行完成了。當然,在此之后我國也可以繼續減稅,但這已經不屬于加入WTO的義務了。自愿降稅的特點是,對于降下來的稅可以再次提高,只要不超過WTO關稅要求就可以。由于中國在加入WTO后沒有完成新的談判,所以對中國來說沒有削減關稅的新的義務。
第二,削減非關稅壁壘。這也是我國入世承諾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國在進口配額、進口許可證、特定招標以及關稅配額的管理等方面,都作了相應調整。我們現在對關稅的概念比較熟悉,但實際上我國在1949年以后,在對外貿易的管理上主要的工具是配額,但后來我國按照WTO的要求把數量限制措施全部取消或轉化成了關稅措施,并且按照WTO的要求進行了削減。
第三,中國完全履行了放開對外貿易經營權的承諾。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我國在加入WTO之前的外貿經營權實行的是許可制,也就是說,哪個企業有資格經營對外貿易是需要政府發許可證的,但是在加入WTO后,我國是把對外貿易經營權放開了,包括個人在內都可以進行對外貿易,這是非常大的制度變化和制度調整。當然,這樣做所產生的效益也是非常明顯的。現在,我們看到的很多外貿公司和小型外貿企業,包括個人可以從事外貿,都受益于這一制度變化,當然,這一制度的變化也激發了人們參與國際貿易的積極性,這也是中國入世后對外貿易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第四,農業方面大幅度削減農產品關稅。農業補貼削減。根據2015年中國通報農業補貼的數據(截至2010年),黃箱補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為3.3%,低于中國入世承諾的8.5%。
第五,與貿易相關的投資措施。我國按照WTO的要求,取消了一些與對外投資相關的外匯平衡要求、貿易平衡要求、當地含量要求和出口實績要求。此外,我國還實施了很多自主擴大開放的投資措施。總體上看,WTO并沒有要求或者說至少沒有嚴格要求成員國必須對外資完全開放,或者說必須對外資給予國民待遇,這是大家腦海中的一點誤解,以為加入WTO就應該對外資全面開放,就應該對所有外資企業實行國民待遇,其實這并不是WTO的規則要求。但是,為了擴大利用外資、吸引外資來促進我國產業發展,我國在對外投資上有很多超出WTO要求的對外開放的措施,包括一些對外投資的激勵措施,比如稅收優惠政策等。
3.履行服務貿易領域承諾
在服務貿易領域方面,我國也認真履行了相關承諾。
4.履行知識產權保護承諾
我國在加入WTO后,先后多次修改商標法、專利法和著作權法,發布《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修改《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從法律體系來看,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中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最完善的國家之一。
此外,我國認真加強了知識產權執法。國家知識產權局每年都會公布《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狀況》白皮書。在具體工作中,我國也加強了對知識產權的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
5.履行透明度義務
WTO成員國要向WTO通報貿易政策,尤其是貿易政策的變化情況。無論是從通報的數量還是從通報的及時性來看,中國都是做得比較好的。
(二)對中國是否履行入世承諾的審查和監督
1.國內自主合規審查
WTO有一整套體系,每個成員也都可以看到中國履行WTO承諾的情況。此外,中國還建立了國內自主合規審查,這是一個首創。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貿易政策合規工作的通知》,這是我們給自己設置的一道門檻,也就是說,如果一個貿易政策不符合WTO規則,那么這個政策就不要發布了。這也反映了中國對合規的重視程度。
2015年至2017年,商務部分別對中央和地方多項貿易政策措施進行合規評估,同時舉辦多期全國貿易政策合規培訓班。這些都表現出了我國履行義務的更高的自覺性。
2.貿易政策審議機制的審查與監督
WTO的貿易政策審議機制是對各成員的貿易政策和做法進行定期的集體評估。首先,被評估的成員國會被要求提交一份自我評估報告,專家團會到該成員國進行調查訪問并撰寫報告,最后在WTO召開會議并對該成員國的貿易政策進行評估,同時,其他成員國也可以對被評估的成員國提出問題。在貿易政策審議中,中國是一個非常受重視的國家,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國是后加入WTO的,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中國確實是世界上非常大的貿易體,所以各成員國對我國的貿易政策也比較關注。
第一,針對中國的過渡性貿易政策審議。在中國加入WTO后的8年內,需要每年接受WTO總理事會及各個分理事會和委員會的分別審議。2011年,WTO總理事會通過了對中國的過渡性審議的最終審議。
第二,針對所有WTO成員的貿易政策審議。中國自2006年開始每兩年接受一次貿易政策審議,至今共接受了七次審議。在政策審議的過程中,各成員國可以通過書面的方式對中國提出問題,并要求中國逐個進行回答。從提問的數量能夠看出,各成員國每次對中國提出的問題從900多個到1900多個不等,提出問題的數量確實非常大,這一方面反映出中國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不斷攀升,所受到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有的成員國對中國的一些做法有疑問或者有一些理解上不太清晰的地方,因為這中間還存在語言上的問題。但是不管怎樣,面對這么多問題,我國都認真地逐個進行了回答。
3.爭端解決機制
WTO爭端解決機制是監督各成員國是否切實履行入世承諾的。對于沒有認真履行入世承諾的,要進行糾錯;對于做得不夠好的,要進行改正。實際上,貿易政策審議是進行打分或者作出總體評價,而爭端解決機制主要是監督各成員國是否履行承諾,并對此進行審查。通常來講,WTO專家組包括少數機構會作出相應的裁決,所以這個裁決是非常公正的。
三、加入WTO對中國發展貢獻巨大
從對外貿易發展的總體情況看,無論是出口還是進口,我國對外貿易都保持較快增長。
從行業發展來看,我國在加入WTO以前曾經有一些行業非常擔憂,比如汽車行業在2001年前后的幾乎所有計量模型預測中,都預測了產值、利潤等方面的下降以及進口的增加和出口的減少,但實踐證明,這些負面的預測沒有一個是正確的。實際情況是什么?我國汽車產業在2001年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大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
此外,中國加入WTO后,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也作出了重要貢獻。加入WTO對中國經濟發展起到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加入WTO后中國對外資更有吸引力。利用外資是中國經濟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條發展經驗,中國對外資的開放程度,尤其是制造業對外資的開放程度非常高。實際上,中國加入WTO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給了外資一個穩定的預期,這樣一來,外資對中國的投資就有了更強的信心。總的來看,外資對中國的工業發展和外貿發展都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二,開放帶來更激烈的競爭。這一點在汽車行業體現得最為明顯。為什么汽車工業以前發展緩慢?我認為就是競爭的力度不夠。為什么過去我們看到的車型就只有那么幾種,現在卻能看到各種各樣的?因為激烈的競爭使得汽車企業要提供更多市場所需要的產品。
第三,加入WTO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得到進一步完善。加入WTO不僅是開放的問題,也是改革的問題。為了加入WTO,中國作出了很多法律調整,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我國在1992年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001年我國加入WTO后,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加入WTO給我國帶來的更大、更全面、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對中國經濟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中國將以更大更快的對外開放堅定支持WTO
中國應該如何支持WTO發展?WTO的根本使命是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中國就是要率先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對外開放上明顯加速。目前,我認為在對外開放中,最關鍵的還是速度,我們要加快對外開放,當然在加快速度的同時還要進行更大的對外開放。一方面,中國經過幾十年對外開放經驗和經濟發展經驗的積累,有條件去推動更大、更快的對外開放。另一方面,世界需要中國。在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全世界都在看著中國,當然,我國也采取了很多行動,宣布了很多措施。現在來看,最關鍵的還在行動,中國的對外開放可以多路并進,可以在WTO框架下和在雙邊區域FTA談判中進行,這些都將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中國要發揮樣板作用,尤其是在美國搞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情況下,中國的表率作用會對世界起到非常大的提振信心的作用,也會對WTO起到非常大的支持作用。
今天就跟大家報告以上這些基本看法,謝謝。
(根據宣講家網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