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先培
二十一,炒煙米。二十二,抱雞兒。
二十三,發糖糤。二十四,糊格子。
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
二十七,殺獻雞。二十八,打糍粑。
二十九,樣樣有。三十夜,炮仗射(音shua)。
初一清早講好話,蜂糖煉糍粑。
一首童謠,唱盡了溆浦忙過年的紅火情景。
殺年豬
溆浦人殺年豬是過年的前奏。冬月臘月,田里的功夫都忙完了,擇一個吉日把豬宰了。殺豬不叫殺豬,叫獻,意思是獻給上蒼祖宗神靈。主人殺豬后就把紙錢沾上豬血,在堂屋焚香燒紙,敬奉神靈,同時也要在豬欄邊燒紙錢送豬上路,也表達主人對飼養一年豬的不舍之情,求祖先和菩薩保佑,來年再養頭大肥豬。
殺獻雞
殺雞前也要點上一炷香,燒一刀紙,禱告祈福。家家戶戶都喂有雞冠鮮紅的叫雞公,過年就要挑一只叫聲高亢雄壯有力的公雞。殺時繞房屋一周,以敬土地或先人,謂之“獻雄雞”,這樣可保全家平安,萬事順遂。也取大吉大利之意。
打糍粑
最有味的是打糍粑。把糯米用冷水浸泡在大木盆里,數天后就把泡得雪白的糯米撈上來,用大篾籮筐盛好,待水漏干后再把糯米倒在甑里,甑放在一口大鐵鍋里蒸。兩小時后,冒著騰騰熱氣,糯米蒸熟了,成了噴香可口的糯米飯。打糍粑時,大人把堂屋火炕(用紅熔巖或青石巖砌的)樅樹木炭火燒得旺旺的,就吆三喝四把孩子們叫醒:“你們快起來踩糍粑。”孩子們聽說踩糍粑,一下都起了床。
大人用飯簍蓋盛滿熱氣騰騰的糯米飯,倒在石碓里,清香撲鼻,小孩們一看樂極了,一窩蜂沖上去,抓一坨狼吞虎咽。兩個男人抓住糍粑杵,你來我往,把糯米飯打得稀爛,隨即將大團糍粑舉過頭頂,扯起幾尺長的糍粑絲,“啪”的一聲放在八仙桌上。女人們動作飛快地將糍粑揉成一個個圓球,擺放在寬大的案板上,再把案板蓋壓下去,孩子們爭先恐后跳上案板,興高采烈地踩起來。蓋板一掀,一個個厚薄均勻的糍粑便呈現在人們眼前。
團年飯
溆浦人吃團年飯是在三十這天的凌晨。雞叫二遍后,一家人就起床了。堂屋的火炕里早已炭火旺旺。把煮了一個通宵的財頭放在祭盤里,托到神龕前祭祖,焚香,燒紙,敬酒,放炮仗,儀式完畢,才開始吃團年飯。大碗的財頭肉和紅燒鯉魚放在中間,這是兩樣必不可少的菜,財頭意味著來年發財,紅燒鯉魚象征著年年有余。
吃團年飯時,要邊呷邊講有,不要講“冇有”。樣樣菜都要剩一些,表示年年有余。團年桌上不能出現狗肉,因溆浦人把吃狗肉看作“打狗散伙”,很不吉利。也不能喝湯,喝湯預示著來年吃光。這頓團年飯要一直吃到天亮,意思是從天黑呷到天亮,從今年呷到明年。
貼對聯、門神
吃完團年飯,開始貼對聯、門神、喜錢,大小門框都貼上了,講究的家庭連茅廁也貼上了喜錢。
門神有兩張,貼在左邊門上的是白花臉尉遲公,手執鋼鞭;貼在右邊門上的是紅花臉秦叔寶,手握銅锏。兩神吹胡瞪眼,兇神惡煞。有這兩大門神把守門戶,任何野鬼野神,陰風邪氣休想進屋。如家中當年有亡者,只能貼藍色或黃色的對聯,貼這樣的對聯,叫花子看到也不會上門討吃的。
坐三十夜
夜幕降臨,全家人圍著火坑,喜氣洋洋,剝橘子,嗑瓜子,吃甘蔗,用甜酒泡煙米。雞叫頭遍時,家家戶戶辭舊迎新,放起了炮仗。放完炮仗,開始發壓歲錢,即使幾角錢也用紅紙包著,以示珍重。孩子們拿到壓歲錢,就別提有多歡喜了。
除夕夜,大人們要到門外看看天象,東南西北哪方亮些,哪方來年就風調雨順。
初一大拜年
大年初一,家家戶戶困懶床,叫“悶財”。起床后不要掃地、抹灰,更不要倒垃圾,如倒了垃圾就是倒財。新年第一天要進財,這天,很早就有人到你家門口,手里拿著榆樹,上面掛滿紅色的布條。榆樹結榆錢,借這個吉利,說一些祝福吉祥的話語討彩,其中如《搖錢樹》:
搖錢搖錢到你家,讓你富貴享榮華。
左邊有棵搖錢樹,右邊又有聚寶盆。
早落黃金夜落銀,落得黃金用秤稱。
……
唱完后,戶主賞他4個年糍粑。他又去別的人家唱,一天可以弄到100多個糍粑,一個正月下來,半年也吃不完。
唱《搖錢樹》的剛走,唱《春牛贊》的又來了,他手提一頭紙糊的水牛,來到你家門口唱道:
春牛到你家,
富貴又榮華……
還有唱土地菩薩的也來了,真叫人應接不暇。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