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閻慶民副主席在“2018央視財經論壇暨中國上市公司峰會”上的講話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很高興參加今年的央視財經論壇暨中國上市公司峰會。首先,我謹代表中國證監會對論壇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祝賀,向以央視為代表的新聞媒體長期以來對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和證監會工作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在全國上下隆重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以“改革開放 行穩致遠”為主題舉辦此次論壇,既是對過去的總結回顧,更是新時代的整裝再出發。借此機會,我從上市公司監管的角度談些情況和體會,與大家交流。
中國資本市場是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經過28年的砥礪奮進,資本市場發展成就令人矚目。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發展穩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科學指明了資本市場發展的根本方向,推動資本市場取得新的發展。
一、上市公司已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力量
二十多年來,上市公司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數量穩步增長,業績持續改善,已經成長為中國經濟的“火車頭”。上市公司基本涵蓋了各行業的優質龍頭企業,家數、市值、總資產等指標均處于世界前列。截至2018年10月底,境內上市公司共3573家,在世界主要國家(地區)中排名第4位;總市值44.65萬億元,排名第2位。近年來,上市公司營業總收入相當于同期全國GDP的一半,利潤總額相當于同期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四成以上。一批上市公司躋身全球財富500強;中國企業500強中有364家是A股上市公司,占比約73%。
國有上市公司實現了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資本市場20多年的發展史也是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的歷史,資本市場為國企改革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截至2018年10月底,滬深兩市3573家上市公司中,國有控股上市公司1075家,總資產占全市場比重接近2/3,總市值占比超過1/2。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央企戰略性重組等深入推進,上市公司成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載體。目前國有企業主要優質資產已進入上市公司。截至2017年底,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總資產、營業收入、利潤總額進入上市公司的比重分別達到64.5%、61.8%、87.8%,較2012年底增幅明顯。地方層面,一些省份的國有企業,總資產超過45%也已進入上市公司。
民營上市公司不斷發展壯大。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指出,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資本市場發展歷程中,始終堅持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對各類型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截至2018年10月底,3573家上市公司中,民營上市公司2498家,占比由2012 年的55%提升至70%。2016年至2018年10月,有621家民營企業首發上市、融資額3116億元,在所有首發企業中占比分別為83%、63%;540家民營上市公司再融資、融資額8648億元,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重分別為66%、41%;民營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交易5372單、金額2.9萬億元,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重分別為63%、46%。
上市公司的示范引領作用日益突出。資本市場堅持“三公”原則,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則健全,上市公司在治理結構、經營管理、激勵機制、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做法和經驗,有力地推動了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完善,促進了企業價值的發現,提升了定價的市場化和科學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上市公司踐行新發展理念,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創新驅動、環境保護、綠色發展、脫貧攻堅等方面發揮了“排頭兵”作用。根據2017年年報,有77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環境保護信息,85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扶貧工作情況,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
二、健全上市公司監管制度,促進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黨的十九大確立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提出了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等要求,這是做好新時代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今年以來,證監會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圍繞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是健全基礎性制度。認真總結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的特色和經驗,積極借鑒國際經驗,修訂發布了新版《上市公司治理準則》,推動上市公司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強黨建工作,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健全治理結構,提高治理水平。新《準則》受到OECD公司治理委員會等國際組織的高度關注。
積極推動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公司法》有關公司股份回購的規定進行修改,會同財政部、國資委聯合發布《關于支持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意見》,拓寬回購資金來源、適當簡化實施程序,鼓勵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或者員工持股計劃,促進公司夯實估值基礎,提升風險管理能力。截至11月底,2018年共有307家上市公司實施股份回購,交易金額為354.67億元,日均1.58億元;其中《公司法》修改后,上市公司股份回購交易金額日均3.78億元,為之前的2.4倍。
為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優化交易監管,減少交易阻力,增強市場流動性,發布了《關于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停復牌制度的指導意見》。被稱為“史上最嚴停牌新規”實施后,A股市場停盤“頑疾”明顯改觀,一批長期停牌公司先后復牌,兩市停牌公司已降至20家左右,停牌率在國際主要市場處于領先水平。
啟動了新一輪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改革,修訂了《關于改革完善并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見》,指導滬深交易所發布《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明確了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具體違法情形和實施程序,新增“五大安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同時加大退市監管工作力度。2018年以來,長生生物等5家公司被強制退市,金亞科技等3家公司啟動了強制退市程序,“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正逐漸形成。
二是推進并購重組市場化改革。目前資本市場已成為我國企業兼并重組的重要平臺。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在深化企業改革、提高公司質量、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適應經濟發展新階段特征,結合企業訴求,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鼓勵市場化并購,提高審核效率。今年1至10月,全市場發生上市公司并購重組3338單,同比增長61.72%;交易金額超過2萬億元,同比增長40%;交易單數和金額均已超過2017年全年。在并購重組項目中,僅134單經我會審核,行政許可比例由2017年的不足10%進一步下降至4%。大力支持產業并購,已審結項目中大多是以“同行業、上下游”資產為目標的產業并購。近期,按照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統一部署,在并購重組市場化機制方面推出一系列新舉措,包括“小額快速”審核機制,按行業實行“分道制”審核,試點定向可轉債并購支持上市公司發展等,以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同時,持續強化事前事中事后監管,對于違法違規行為嚴肅處理,絕不姑息。
三是守住風險底線。對于大家都很關注的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問題,證監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在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加強上市公司股權質押監管,摸清底數、加強監測,與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金融監管部門緊密合作,推動地方政府積極行動,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分類施策、有序處置,切實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上市公司積極“自救”,地方政府紛紛設立紓困基金,銀行、保險等通過信貸或者發行專項產品等給予支持,證券行業成立資管計劃對接項目,證券交易所發行紓困專項債券,私募基金等市場機構加入紓困隊伍。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當前紓困民營企業、化解股權質押風險的良好氛圍和機制已經形成,相關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
三、上市公司在新時代要有新作為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中國證監會正在按照中央政治局會議關于“圍繞資本市場改革,加強制度建設,激發市場活力,促進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的重要部署,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完善制度,更好地服務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們一貫強調,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石。28年來上市公司的發展成就有目共睹,在新時代上市公司要有新作為。上市公司要在打好三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提高質量、增強競爭力,發揮好“排頭兵”和“先鋒隊”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對民營企業發展提出了殷切期望,對民營企業家提出了具體要求,這是各類上市公司和企業家共同的行為指南。在這里,我提幾點想法,與上市公司共勉。一要依法合規。合法經營是公司發展的底線。要強化法治意識和規則意識,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提高競爭能力。二要完善治理。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是企業長遠發展的根基。要完善治理結構,健全決策機制,加強監督制衡,強化內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三要專注主業。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復雜多變,上市公司要聚焦實業、做精主業,汲取部分上市公司盲目擴張、粗放發展、風險頻發的教訓,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四要拓展視野。上市公司作為中國企業的優秀代表,要增強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爭創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五要踐行責任。上市公司作為公眾公司,要加強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保護投資者尤其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積極踐行社會責任,維護良好企業形象。
我就講這些內容,謝謝大家!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