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翼塑像
胡林翼(1812—1861),字貺生,號潤芝,湖南益陽縣人(今益陽市赫山區泉交河)。清道光十六年(1836),胡林翼中進士,旋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后充江南副主考,歷任貴州安順、鎮遠、黎平知府、貴東道、四川按察使、湖北布政使、湖北巡撫等職。有人將他與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并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著有《讀史兵略》、《胡文忠公遺集》等。
胡林翼懷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經世致用之志,一生堅持公忠體國,不計得失,不求名利,生時任勞任怨,死后官囊如洗。他是湘軍創建者之一,任湖北巡撫時,通過改漕章、通蜀鹽、整榷務、辦厘金,將“天下第一破爛之鄂”,變成“天下第一富強之省”,為湘軍提供了穩定的軍餉來源。
胡林翼一生做到了他自己所說的“以做百姓之心做官,以治私事之心治官事”,既是亂世中的治世能臣,亦是公而忘私的一代廉吏。
父子兩翰林 初入官場受挫
胡林翼是個“官二代”,父親胡達源為嘉慶二十四年(1819)一甲三名進士(探花),曾任貴州學政、詹事府詹事(正三品),曾就讀岳麓書院,對宋明理學極有研究。
胡林翼著作 《讀史兵略》(圖片均為益陽市赫山區紀委監委提供)
胡家是耕讀世家,胡林翼6歲開始由祖父授讀,“授公《論語》,教之識字,學書亦有法度”,8歲入私塾。其祖父學識淵博,在鄉里威望很高,被邀請參與編修益陽縣志,帶林翼隨行。當時,同為益陽安化人的陶澍升任川東道,入川路過益陽縣,慕名到修志館拜訪胡林翼的祖父時,交談后發現小林翼極有靈氣,十分喜歡,“驚為偉器,曰:‘吾得一快婿’”,遂決定將5歲的七女靜娟許配給胡林翼,與胡家定一門娃娃親。日后,這位封疆大吏、一代名臣的岳父陶澍,對胡林翼的人生道路產生了深遠影響。
后來,身為兩江總督、湖南經世派領袖人物的陶澍經常向他言傳身教,對漕務、鹽政、吏治均有深入了解。胡林翼博涉經史,科舉之路十分順利,道光十五年(1835年),鄉試中舉,道光十六年(1836年),胡林翼春闈聯捷,成了兩榜進士,殿試名列二甲第二十九名,賜同進士出身,任翰林院庶吉士,第二年授翰林院編修,胡家父子兩翰林,一時為世人所稱頌。
入翰林不久,胡林翼接連被任命為國史館協修、會試同考官,后又被任命為江南鄉試副主考,這一年他才29歲。然而就是在這個人人稱羨的鄉試副主考任上,胡林翼遭受了人生中第一個重大挫折。這次鄉試主考官吏部侍郎、滿洲鑲紅旗人文慶誤將試卷中的下江(江蘇、安徽當時分別稱上、下江)注為上江,致使安徽學額溢出一名,后又被查出私自帶舉人入闈閱卷,被人舉報,遭撤職處分。雖然鄉試期間,文慶有病,胡林翼“竭三十余晝夜之力,獨閱卷一萬四千余卷”,受科場案牽連,非但無功,反被降一級調用,成為從七品的內閣中書。
這時岳父陶澍已去世。患病的父親胡達源為兒子抱不平,病情加重,第二年就去世了。胡林翼扶柩歸鄉,守制三年后,他仍然意志消沉,遲遲不愿返京,又在家賦閑近四年。他在給叔叔的一封信中說,“惜志之不伸,亦嘆命之不辰矣……身雖肥而心則疚。”
貴州平匪患 寧肯借貸也不動公款
這次沉重的打擊,也使胡林翼發生了巨大轉變,由放浪形骸、狂妄自傲的富家公子,變成了堅忍不拔、“勁氣內斂”的有志青年。當時他的“座師”大學士、軍機大臣潘世恩、其岳父的老部下兼好友陜西巡撫林則徐、其父的朋友兩淮鹽運使但明倫等紛紛寫信敦促他復出,他們都很看好這位青年才俊并愿意伸出援手。但明倫甚至承諾幫他籌錢捐一個地方實缺。
胡林翼決心振作精神,干一番事業,實現他的經世致用之志。很快在老師,父親、岳父朋友的幫助下,不到一個月,籌款一萬余兩,加上有朝中大臣保舉,胡林翼捐任知府。他本來可以選擇富庶的江南,卻偏偏選擇了地瘠民貧的貴州,他父親曾任貴州學政,他曾隨父在此生活過,對當地的風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他想追隨父親的腳步,在這里干出一番成績,當時捐官者都會選擇經濟好的地方,更方便斂財,他不想被世人以為自己當官也是為了撈錢。赴任之前,他專門到父親和先祖的墳前跪拜,發誓“不取官中一錢以自肥,以貽前人羞。”
安順位于貴州中西部,山水崎嶇,交通不便,當時最大的問題是土匪橫行,被稱為“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兩銀”。上任第一天,衙役們殺豬宰羊,以苗家最隆重的禮儀迎接新知府,胡林翼掏出銀兩,并叫來街坊鄰居、沿街乞丐,說他請大家吃飯,“我不是來吃肉的,是來做實事的,與大家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任安順知府期間,他最大的政績便是剿匪緝盜,這中間也體現了他的精明干練。通過實地走訪,他發現當時的兵丁和衙役都只知撈錢,有許多人還暗中與盜匪勾結,包庇分贓,通風報信。“官兵數萬,已成廢器”,“治盜之法,與其用捕,不如用民”。他發動民眾,以戚繼光之法訓練鄉勇以對付土匪,宣布地方百姓每捕一盜,賞銀五兩,民眾自衛除害,保衛鄉里,加上有賞銀,積極性很高,匪患即平。“任事一年,前后擒巨盜二百余名,一郡肅然,盜賊衰息”。
在安順知府任上,他做了幾件有益百姓民生的好事。一是興修水利。帶頭捐款四百四十余兩,動員官紳、民眾共籌資兩千九百余兩,開鑿泉眼、疏通河道、筑堰蓄水,徹底解決了安順府百姓旱季飲水問題。二是清理訴訟。他發現百姓訟案久拖不決,弊端在于主官不親自審案而假借胥吏,從而給了他們索拿卡要、訛詐當事人的機會,于是他經常親自坐堂審案,簡化程序,對人證齊全,案情清楚的,即審即結;對前任積壓的三百余件舊案,他都一一審理完畢,并將結果張榜于交通要道處。三是倡立義學,旌表節孝。義學即由鄉里捐資,供窮孩子免費讀書的鄉塾。通過移風易俗,樹立社會正氣,引導人心向善。
很快,胡林翼治理匪盜的名聲大振,后調任鎮遠、黎平知府,因防剿新寧匪李沅發有功,以道員用。在貴州為官八年,胡林翼一直過著清苦的生活,始終秉持著為官清正,為了緝盜匪和公益事業,他經常要自掏腰包補貼公用,而自己家中,寧肯借貸和賒賬度日,也不以公款自肥。在任黎平知府時,一度生活十分拮據,甚至家丁都受不了這種清苦,跑了五六人。他的大名,很快傳到朝廷,連咸豐皇帝都問“胡林翼官聲為何如此之好”。
主政湖北 整飭吏治嚴懲貪污
胡林翼訓練的鄉勇戰斗力很強,捕匪捉盜名揚天下,時值太平天國興起,進軍湖南、湖北,勢如破竹,清廷震動。御史王發桂上疏推薦胡林翼黔勇進入兩湖剿滅太平軍;湖廣總督吳文镕原任云貴總督,是胡林翼的老上司,也奏請胡林翼赴鄂幫辦軍務。于是,胡林翼訓練黔勇八百取道岳州援鄂,正式開始了其“中興名臣”的戎馬生涯。
胡林翼座右銘
當時西征太平軍在湖北大敗清軍,并攻陷武漢,總督吳文镕、巡撫陶恩陪先后兵敗自殺。胡林翼與曾國藩協同作戰,經常與十數倍的太平軍鏖戰。這時他已授湖北布政使,咸豐五年(1855年)三月,44歲的胡林翼署理湖北巡撫,指揮水陸兩軍分別對武昌、漢陽發起進攻,于咸豐六年(1866年)十一月,收復武漢三鎮,并連克黃州、興國、大冶等城市,湖北的太平軍得以肅清,胡林翼實授湖北巡撫,賞加頭品頂戴。
胡林翼剛接手湖北時,面對的是“天下第一破爛之鄂”,官場腐敗,經濟凋敝,匪患成災,民不聊生。他首先從整飭吏治開始,當時湖北有六十多個州縣,他通過明察暗訪,從嚴懲治了一大批貪官污吏和貪圖享受的庸官,破格提拔了一批能干而敢于擔當的干吏。同時,撤換了大批無戰斗力的兵勇,提拔和重用了一批廉潔奉公和軍事素質過硬的軍官。
他在一封奏折中寫道:“救地方之急癥,莫如選將;醫國家之真疾,莫如察吏,兵事如治標,吏治如治本”,“國家之敗,皆由官邪,民亂必由官貪”。據統計,在他任巡撫的五年中,被他劾參的貪污受賄、營私舞弊、胡作非為的州縣官吏,就有二三十人之多。
胡林翼的第一大新政就是通過改革漕政之弊,用公開、透明的辦法將漕糧損耗明文規定為每石四千文(約合二兩),杜絕貪官污吏從中隨意提高征收數額,謀取私利。這一新政既減輕了百姓負擔,又清理了大量陋規,杜絕了各級官吏中飽私囊,官場風氣為之一清,百姓積極納糧,也為東征的湘軍籌集了巨額軍餉。
在鹽課方面,他通過重新厘定抽課章程、革新運銷制度、廢除膏鹽售賣禁令、豁免積欠課稅等辦法,打破官方專賣權,將大部分鹽引銷售權讓給私人商販,同時奏請川鹽官辦,“鹽厘之利甚厚”,達到了“不增稅而有增稅之益”的效果。
他還創辦厘金制度,任用廉潔的士紳負責省內厘金總局和省內各重要關卡,不許州縣胥吏插手,有效防止了貪污腐敗。
通過以上舉措,湖北政治清明,人心逐漸穩定,經濟迅速復蘇,歲入四百多萬兩銀子,這些錢糧主要用于湘軍軍餉,為平定太平天國提供了穩定的后勤保障。
“以做百姓之心做官,以治私事之心治官事”
在晚清,時人皆認為胡林翼的才學和謀略在曾國藩、左宗棠之上,對曾國藩,他甘作嫁衣,無怨無悔,對左宗棠,他曾七次舉薦,堪稱伯樂。湘學大儒王闿運稱“中興之業,實基自胡”。曾國藩對他評價甚高:“憂國之誠,進德之猛,好賢之篤,馭將之厚,吏治之精,無善不備,無日不新,同時輩流,固無其匹,即求之古人中,亦不可多得。”
胡林翼有三句名言,“以做百姓之心做官,以治私事之心治官事”、“吾輩做官如仆之看家”、“以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這也是他一生為官的真實寫照。
他在自己的帥營前掛了一面旗幡,上面寫著一個巨大的“死”字,這種做法讓人莫名其妙。但他在日記中寫道:“日夜懸一死字在床頭,知此生必死,方能了卻,做得事成。”
每年雖有巨款經手,但他當時給叔父的家書中卻寫道:“惟望國山整飭,我必無錢寄歸也,莫望莫望!”
從胡林翼的家書可以了解到,他不僅不貪污一錢,連自己的養廉銀都很少貼補家用,往往捐為軍餉,甚至“至發益陽私家之谷以濟軍食”。他還要求糧臺出臺節儉約法,“糧臺應辦雜物,及年節送禮,三五日內,擬通飭各營,一律停止”,并規定“不張蓋、不設儀、不頂戴、不入署”的辦事方式,對別人的饋贈,一概拒絕或交公。郭嵩燾稱他“位巡撫,將兵十年,于家無尺寸之積”。
咸豐八年(1858年),胡林翼寫下“欲正人心,引為己任”的座右銘,勉勵自己立己正人,報效國家。史料記載,“(胡林翼)受任三年而湖北平,分援江西、湖南、安徽、河南、四川、浙江,以鄂省而應天下,沛然有余。”實際上,胡林翼長期在艱難困頓中支撐,一方面要帶兵練兵,奔戰各地,維護湖北的安定,一方面要源源不斷籌集大筆軍餉,整頓吏治,推行新政。
咸豐十一年(1861)年四月,在參與指揮湘軍圍攻安慶時,雖圍城打援獲大勝,胡林翼卻出現了大咳血,病情陡然加重。四個月后,胡林翼在武昌咳血而死,年僅四十九歲。清廷追贈其總督,照總督例賜恤,賜謚文忠。(蔣偉)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