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7周年,時光荏苒,初心不改。在湖南安化縣仙溪鎮仙中村,有一位97歲高齡的老共產黨員吳禮初,從參加“土改”、“三線”建設、廖家坪灌區水利建設,再到擔任仙溪人民公社社長,退休后他回農村老家務農。吳老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也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有的只是一位老共產黨員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信仰的始終堅守。
吳老雖已97歲高齡,但精神矍鑠,思維清晰,對往事記憶如新,還能流利地背出黨章內容,能清晰記得自己入黨的日期。老人平時喜讀書看報,每天看新聞聯播是必修課,關心國家大事,閑暇時幫忙種點菜,身體硬朗,行動自如。
在紀念建黨97周年之際,得知吳禮初老人身體狀況良好并征得其家人同意后,我們對他進行了專訪。
回憶起當年的往事,吳禮初老人如數家珍
“風雨飄搖中,能活下來就是幸運”
問:您小時候,國家和社會當時是一種怎樣的狀態?
答:上個世紀20年代的中國正處于內外交困水深火熱時期,百姓生活民不聊生,這種情況在安化這樣的偏遠山村也沒能幸免。我出生的時候家里是無田無土無屋的狀態,父親在馬跡塘一家金礦做苦工,母親幫人家干農活,家里還有兩個姐姐,姐姐們懂事較早,很小就去幫茶行揀茶,換點糧食。那時的情況非常艱苦,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我們的主食是紅薯米與野菜,有時連紅薯米都吃不上。8歲時我就開始“挑腳”(腳夫)挑鹽挑糧食換工錢,那時我年紀小,一次能挑動的東西不多,一天下來也掙不了幾個錢,但每天都要去,時間一長肩膀都磨爛了。父親深受沒有知識的苦,家里條件再艱苦也要讓我上學。
1939年正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華民族的屈辱時期,當時我已18歲,迫于生計,和村里其他人一起前往更遠的地方“挑腳”,我們每人挑著110斤的桐油一天走60里路前往寶慶府(邵陽市舊稱),由于戰爭還在持續,一路走來經常碰到危險。有一次快要到達邵陽,突然天上出現很多日本的飛機,朝著邵陽城大肆轟炸,我們都嚇壞了,一方面生怕桐油撒出來,一方面又怕炮彈炸到自己丟了性命,同行的一個小伙子把桐油丟在路邊,加哭邊跑:“我還不想死,我還不想死。”危急之中桐油也撒了一半,我們躲到茶園里,趴到地上,算是躲過一劫。到了邵陽城,看到炸毀了許多房子還死了人,有人在哭,有人在尋找親人,我們把桐油挑到指定地點,換得3升米,又挑著老板指定的東西往安化趕。風雨飄搖的環境中,人如蚍蜉,不知前途與命運,能夠活下來那就是幸運,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我們全家等到了新中國成立。
“不能占公家一分錢的便宜”
問:新中國成立及改革開改以后,社會又發生了哪些變遷,您個人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
答:因為做事認真負責,學了點知識,我在1952年擔任仙中村村長,1953年為鼓勵增產,鎮上開展查田定產工作,我任工作組組長,用了三個月時間,我將全村的土地面積與產量評估工作做好,并全部辦好土地證,為接下來種糧增產打下基礎。
1955年村里組織成立初級社,總共有15戶人家,我擔任初級社副社長,組織男的挖田女的開荒,大家對分配到的土地充滿感情,干勁十足,當年就獲得大豐收,向國家上繳糧食一萬多斤。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一萬多斤糧食,在當時看來是一個大數目,每戶人家家里都有了基本的口糧,我個人也被評為縣里的先進典型。
1970年國家開展“三線建設”,安化當時啟動了湘黔鐵路大會戰,我當時擔任該鐵路安化段的核心小組成員與教導員,與600多名民兵在煙溪鎮搞勘測打隧洞,為了趕進度,實行“三班倒”。那年11月的一天,我記得已是凌晨三點,當時月光皎潔,我去洞里進行安全檢查,有6個民兵正在趕工,突然有一塊小石頭從上面掉下來,砸到我頭上,好端端的洞里怎么會突然有石頭掉下來,我頓時感覺不妙,急忙叫那6個人出洞并進行仔細觀察,那6人商量著吃點東西再來,誰知出去不久那里就垮了半邊天,大家愣愣地站在那里,心有余悸。后來我們按要求重新開工,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冒著生命危險,靠著大家的齊心協力與嚴謹認真,如期完成了組織交給的任務。
1975年我擔任仙溪公社黨委委員,接到廖家坪灌區水利建設的任務,在修建沙溪沖渡槽時,沒有鋼筋水泥,問題解決不了且工期緊迫,非常著急,后來有經驗的民工建議,用石頭進行實驗修建渡槽。多方考量,我于是組織民工用石頭調試結構,終于建成寬50米,高20米的渡槽,當時怕出事情,硬是守在渡槽旁兩天兩夜沒有合眼,如今這個渡槽堅固無比,還在發揮作用,為全縣人民輸送水源。
我是新中國的見證者與建設者,充分感受到了現在國家越來越強大,人民的日子越過越好,更加體會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也倍加珍惜現在的好日子。在修建石子坳渡槽時,我擔任工程指揮長,工程結束后還剩下些鋼筋、水泥。一天晚上,保管員私底下找到我,悄悄地告訴我,想把這些剩余的材料送給我,把家里的破房子修繕一下。保管員是一片好心,但是我當時想都沒想就拒絕了。大女兒結婚要幾根樹木做嫁妝,本來指揮部還剩了些木材,但我堅決上交公家,硬是花錢買了砍樹的指標給她辦嫁妝。革命時期共產黨人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建設時期同樣也不能偷占公家一磚一瓦,不能占公家一分錢的便宜。
每天堅持讀書看報,了解國家大事,是他幾十年堅持下來的習慣
“回憶當年入黨的情景,我至今感到無上光榮”
問:您是什么時候入黨?您入黨時最難忘的故事是什么?
答:我也沒想到自己出生的那一年在中國歷史上是如此重要的一年,那一年中國共產黨成立。經歷了新舊社會的交替,更加能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社會進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向黨組織積極靠攏的愿望越來越強烈。參加工作后,我就成為了入黨積極分子,工作干勁很大。1954年4月10日,仙溪公社社長鄧國良突然找到我說:“下午公社要召開黨員會議,你來參加一下。”當時聽了很納悶,自己并不是黨員,怎么可以去參加黨員會議。當天下午如期來到公社會議室,會議最后一個議程,經公社黨支部研究決定,同意我加入中國共產黨申請,且介紹人就是社長鄧國良。我清楚地記得自己是4月10日成為預備黨員,10月10日如期轉正,60多年過去了,回憶起當年入黨的情景,我至今歷歷在目,感到無上光榮。
吳老在展示自己種植的蔬菜
“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問:作為一名有著64年黨齡的老黨員,您如何看待當前的全面從嚴治黨工作?
答:黨的十八大以來,這幾年通過電視和報紙、雜志,看到從中央到地方推動全面從嚴治黨的各項舉措與成果,真是大快人心!我們干工作的年代,公私分明,公家的財物絕不能侵占,公權私用也會受到嚴厲處分。現在有些黨員干部政治立場不堅定,思想意識不強,被“糖衣炮彈”打垮了,不知不覺就會走向犯罪的邊緣,黨中央及時意識到這一點,拿出鐵的手腕,打虎拍蠅,這些舉措都可見共產黨人敢于糾錯,敢于自我監督,只有全面從嚴治黨,才能讓中國共產黨持續保持健康發展,才能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作為從舊社會走過來的人,更有國家繁榮昌盛的自豪感,也更加堅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一種信仰。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堅定自己的信仰,時刻保持警醒,廉潔奉公,勇擔時代重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千千萬萬普通群眾謀幸福。(采訪整理:安化縣紀委監委 賀文英)
Copyright © 2017 m.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